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

时间:2022-09-05 11:40:59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

临床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2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2岁;对照组2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制半夏、党参各15g,黄芩10g,黄连6g,干姜9g,莪术10g,炙甘草6g,大枣5枚。辨证加减:胆汁反流者加旋覆花、紫苏梗,枳实;疼痛者加白芍、延胡索,川楝子;反酸加海螵蛸,煅瓦愣子;瘀血重者加丹参、当归。对照组采用摩罗丹,2丸/次,3次/日,饭前嚼服。疗程3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及病理疗效均参考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定。

结 果

临床总有效率以痊愈+显效+有效计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CAG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内伤;其主要病机在于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故临证当以“理气通降”为大法。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方由7味药物组成,方中半夏为君,辛苦入胃,以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辅以干姜辛温散寒,增强其辛开散结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增强其苦降除逆之力;四药并用,苦辛并进以利升降,寒热互用以调阴阳。在治疗上若单纯攻邪,必致进而伤正,单纯顾正,势必难能祛邪,有犯虚虚实实之戒,故组方时,于辛开苦降之中,佐以参、草、枣补脾益气以和中,目的在于补泻并用,加速痞满的消除,如此辛开苦降与甘温补塞互用,辛甘化阳而不凝,开塞通闭而不滞。诸药合用,可使胃气得复,湿热得化,瘀滞得消,恢复其和降之权,故CAG病痊愈或得到改善。此外,黄芩、黄连、干姜用量宜小不宜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在控制胃黏膜腺体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以及保护胃黏膜、强固黏膜屏障机制、调节胃肠动力功能、改善胃分泌功能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疗效。

上一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0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两种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