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2-03-28 02:43:33

乡村建设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摘要】本文简述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起源,浅析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实践,获得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新农村建设;启示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知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所提出的著名的乡村建设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农业发展、乡村教育为中心,由此不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需求。

一、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起源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起源于我国抗战时期,其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并就我国文化衰弱问题提出了以社会为主体的理论基础。同时,作为我国20世纪儒学家的梁漱溟先生,运用儒家文化为手段,实现对社会进行改良的目标。从中国农村开始切入,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国情而定,当时的中国政治环境是消极的,是没有政治可言的,是没有国家地位的,因此必须改变由上而下的国家建设之路,转而开展社会基层建设,从广大的乡村开始。

二、浅析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实践

1.以农村为切入点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中阐述了以农村为切入点的三大原由。首先,中国是以家的聚集形成乡村,进而以乡村的汇聚形成国家,所以乡村是开展建设的根基;其次,绝大多数的人口居住在乡村,占到全国人口的80%,而且乡村有几十万个,因此乡村具有巨大的发展基础;再次,符合当时的国情,乡村是用理性维系,而城市是靠武力维系,加之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保持的重要基础,保持着淳朴民风。所以,进行新民主义改革就必须由乡村建设开始。梁漱溟提出:“没有农村的新生命,中国也就不能有新生命,我们只能从农村的新生命里来救中国的新生命,却不能希望从中国的新生命里来要求农村的新生命。”

2.运用教育为手段措施

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中,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是根本内容,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在进行乡村建设过程中合二为一。梁漱溟在邹平乡村建设实践中,对乡村理事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就是遇事公开讨论,以求得到多数人的了解和赞同;引导群众监督公事;接受学长的规劝;善于将县政府的意思传达于众等。同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还就乡村教育提出了两点主要任务。首先,进行乡村教育必须以乡民自愿自觉的开展,也就是要使得广大乡民充分了解乡村教育的意义,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为了乡村建设,是对乡村建设贡献力量,不要像过去那样稀里糊涂的混日子;其次,化解西方文化对广大乡民所带来的文化冲突,为了消除这种冲突,就要充分发挥广大乡民的智慧,重新了解古人总结的道理与掌握全新的精神方向,进而逐渐找回失去的传统观念,使得传统观念成为一种观念习惯,让他们看到未来与前途,抛弃消极的生活态度,形成全民快乐发展、充满斗志。如此做法,有效的保障了乡村建设改造的顺利进行,让广大的乡民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队伍中。

3.围绕“政、教、富、卫”为核心内容

20世纪初,晏阳初、黄炎培、梁漱溟等是乡村建设改造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了非常多的乡村建设改造的内容,如社会调研工作、行政管理转变、基层自主管理、教育改革、技术发展、移风易俗、鼓励合作等等,简称为“政、教、富、卫”。上述简单说来,其核心包含以下四个内容,首先是充分发挥乡村力量,促进乡民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其次,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广大乡民的生活水平,解决衣食住行;再次,加强学习教育,全面提升乡民文化程度与文化素养;最后,就是充分运用乡村环境开展社会教育;概况的说就是乡村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

三、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上述,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建设是解决我国问题的根本,不断大胆的探索乡村建设问题,加强民众科学知识教育、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农业技术发展、鼓励民间合作等,是对乡村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建设改造,囊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与社会方面。

1.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

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科学合理融入科学技术与团体组织,不仅能消除农村的腐败与陋习,提升农业科技力量,引领新农风气,同时能促进组织合作,利用新农村合作社等形式,提升农村金融环境与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此类做法,有效激励了广大农民积极性,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推动新农村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包含了两个主要内容是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就当前,我的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力量坚实,而农民主体尚未体现明显。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提升农民主动性,实现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民中自觉进行。

2.引导知识分子和农民结合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知识分子与农民是关键主体,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发展就是有效融合两者。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知识分子的融入,极大利与农村的技术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积极引导与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以知识分子的参与为重点。知识分子与农民结合共同建设新农村,是时展所要求,是社会成员共同进步所需求。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梁漱溟全集(第2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3]梁漱溟全集(第5卷)[M].山东人民出社,1992.

[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张智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现代启示[J].才智,2012(13).

作者:郑丽平

上一篇: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树木栽植初探 下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中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