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揭秘历史命题“潜规则”

时间:2022-03-28 08:32:40

见微知著,揭秘历史命题“潜规则”

盘点:2015年命题特点面面观

1.难度不一,稳中求新

从2015年全国及各地14套历史试题看,全国卷及各地历史试题难度不一,具有一定的区分度,都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材料多元化,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考试内容既不偏离学科知识,又使表达不拘泥于教材的具体内容。有些试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总结答案,有些试题则要求考生通过多种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鉴别以获取正确的判断,包括联系与比较、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方法的应用。

2.立足基础,创新情境

据统计,全国及各地14套历史试题中共有图表31个,图片20张,照片13张,地图8幅,漫画4张。这些以图文切入的试题,不仅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厚重深邃,更重要的是创新历史情境,以计量史学、直观史料等形式测量考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命题的技术含量。

例1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1)图1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图1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解析】本题通过编制图表、变换情境考查“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化的建设成果。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因此发展速度较快,而美英工业早已确立了主导地位,因此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20世纪5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冷战并没有制约美英工业的发展,此时美英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其传统的工业产业也没有到衰落的地步,故B项和D项不符合史实。“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是在1958年“”时期,故C项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

【答案】A

3. 视角新颖,活用教材

历史学科是一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学科,直击或折射当今时政热点、焦点问题,能够彰显历史学科特有的社会功能。全国新课标卷Ⅰ、全国新课标卷Ⅱ、北京卷、重庆卷、浙江卷、天津卷、山东卷、上海卷等都不约而同地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卷、安徽卷、浙江卷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上海卷和浙江卷考查了“一带一路”等相关内容;浙江卷第13题折射热播剧《武媚娘传奇》这一热点;福建卷、江苏卷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海南卷考查了联合国成立70周年;广东卷考查了“壬戌学制改革”,折射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

例2 (2015年浙江卷・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解析】本题通过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评说,考查考生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题中材料在强调史学家在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下主观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其对历史人物史实的客观评价,故A项符合题意。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但不能说 “永远难有定论”。 历史真相是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得出的,不能说“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必然的关系。此外,B、C、D三个选项本身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答案】A

4.典题分析,变换考法

全国新课标卷Ⅰ、全国新课标卷Ⅱ、浙江卷、北京卷、上海卷、安徽卷等,都设置了专门的开放题或者局部开放题,具有评价多元、求异创新的学科特色。

例3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本题是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一大亮点,答题过程中,可以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作答。例如,可以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体系与瓦特改良蒸汽机或工厂制度的关系作答,也可以选择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磁感应理论与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生产流水线、公司制度等关系作答;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经营者革命”等关系进行论证。

启示:备受命题人喜爱的命题方式

随着2016年高考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重新恢复到18个,分析全国及各省的命题趋势势在必行,以下几个趋势考生必须关注:

1.关注时政热点、焦点,仍将是命题专家们乐于选择的切入点。近年来,历史高考以时政热点、焦点切入的试题不胜枚举,而时政热点、焦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为大多数考生所熟知,更易体现高考命题选拔,激发考生“古为今用”的学习兴趣,从而更为集中地体现高考命题的特色和落脚点。

2.追求选材多元,体现历史学科多元性、直观性、生动性的命题风格将得到继续发扬。历史学科具有具象性,从美学的角度观之,要求命题对称、比例恰当。图表题信息隐蔽,信息量大,更容易完成从表象到本质的测量;图片题直观具象,更容易命制史学理论方法类试题,也更容易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地图题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程度,还可运用地理元素,使命题由平面转向立体;漫画题幽默诙谐,在使人会心一笑的同时,让人领略历史时空的深邃和悠久。

3.适度开放、体现自主选择的命题手法仍将坚持甚至略有放大。历史开放性试题,是社会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终极追求,注重考查考生的开放意识和质疑精神。从试题部分开放到整题开放,实现了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传统的“采点给分” 评价方式被“SOLO分类评价法”取代,更能考查考生各项思维能力。

备考:提分策略早知道

1.重视积累,阶段特征应牢记。由于全国及各省历史试题多采用历史材料创设新情境,同时又要体现兼顾多版本教材,因此,采用全国卷的省份既要归纳多版本教材共性内容的复习,又要重视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运用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准确的历史阶段特征,解答新情境、新材料试题。

例如:对全面抗战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进行揭示。

从政治角度看,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存在着抗日民主政权、重庆国民政府和“洲国”、汪伪殖民政权三种不同性质政权的并立。全面抗战开始,呈现出国共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的格局,具有连续性、持久性、双重性、组织性的特点。国内中国共产党、和派各自发展,而美国对华政策由“不承认” “不干涉”到“新共扶蒋”,再到“扶蒋”。

从经济角度看,始终存在着殖民地经济、国统区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三种主要经济形式,殖民地经济最终消亡,国统区经济、解放区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企图实现愚民同化;国民政府竭力压制民主、进步思想的发展,实施新闻垄断等极端做法;中共积极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报纸、广播等文化阵地,宣传抗日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2.培养能力,教材共性多关注。除多比较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北师大版教材的共性知识点之外,还要重视提升分析图片、图表、漫画、文字材料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考生解答图片题、图表题、漫画题、图文混合题、单一图片题、单一文字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例如:图片题、图表题及漫画题,一般要重视其表层信息的解读,然后上升到深层信息的挖掘。

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四个版本教材均对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作重点介绍,而这四个知识点就成了命题的主干知识。

又如:图表型试题的解题技巧。

对表格中的数据要“三看”,即“横向看”“纵向看”和“比较看”。通过对图表横向和纵向之间内在关系的判读与分析,归纳出反映的现象及规律。此外,还要“三比”,即找联系。“横向比”,一般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表现,重点找“变化”;“纵向比”,一般为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重点找“差距”;“表与表”比、“表与文字材料”比、“多个表格”比的材料题,表格之间一般为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或一个问题的原因,重点找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去读、从微观去挖、从整体去概括,完成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聚焦热点,教材知识巧运用。由于高考越来越重视将时政热点直接或从侧面引入试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把握历史核心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其核心知识是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表现、地位和影响,其辐射知识则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历程、影响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其他主战场的主要行动。

又如:对“一带一路”的复习,其核心知识是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进程(浙江卷第16题、上海卷第39题)、新航路的开辟、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今对外政策的演变等。

4.注重史料,历史视角须开阔。全国新课标卷Ⅰ、全国新课标卷Ⅱ有专门的开放题,这些试题虽游离于教材、考纲之外,但都考查考生对历史学科的全面把握。有丰富历史知识的考生,在高考中常处于有利的地位。例如,近年来安徽卷、江苏卷、上海卷、广东卷、浙江卷、福建卷、山东卷、北京卷、天津卷等省市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均涉及乡土历史。

上一篇: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 下一篇:关于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关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