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歌唱的呼吸方法

时间:2022-03-28 08:01:40

谈歌唱的呼吸方法

内容摘要: 通过分析胸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的不同,指出歌唱中运用的是胸腹式呼吸,并着重讲解了歌唱中呼吸的练习方法,为声乐教师和声乐表演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歌唱 胸式呼吸 横膈膜 胸腹式呼吸

歌唱的呼吸方法因歌唱者不同、声部不同及性别不同等都会有所不同,也会因为歌唱者对相关概念的表述不同及理解差异而产生一些不同的说法。例如,同样是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莉莉・雷蔓和琼・萨瑟兰在歌唱活动中所采用的歌唱“气息支持”的部位就相差甚远。莉莉・雷蔓的呼吸部位偏于上胸部,可算是“胸式呼吸”方法在歌唱领域之中较为杰出的成功典范(尽管莉莉・雷蔓在成功地唱了二十五年之后竟承认自己的呼吸方法不正确,但其杰出的歌唱艺术成就并没有因“呼吸方法不正确”而黯然)。而琼・萨瑟兰作为一位有杰出成就的声乐艺术家,其气息控制及支持是偏于下腹部的,歌唱起来“好像往下腹部推压一个汽球”,这属于“胸腹式呼吸”,或更确切地说是属于“腹式呼吸”。对于声乐教师或歌唱表演者来说,就不同的呼吸支持方法作一些初步探究是确有其必要的,以免造成对不同的说法不理解而无所适从。

一、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又可称作肋式呼吸或锁骨肩式呼吸,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肩部、胸部随着呼吸的进行、气息的进出而相应提起、放下(塌下)的一种肩胸部位的明显的起伏动作。吸气时靠的是胸肋部位的扩张及肩部的抬起,此时气息储存部位较高较浅、空间较为狭小而气息容量相对于深部位全胸腹部的呼吸方式来说较小,自然也就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吸气,才能适应歌唱活动之需。稍长一些的乐句用这种方法歌唱起来就显得气不够用,会给人气喘吁吁的印象(其实人在紧张激动的时候或疲惫不堪的时候,就自然也会进入这种急促而浅狭的呼吸状态),这样的结果直观上有损优雅自如的形象。

胸式呼吸的相关部位的活动方式还往往会影响歌唱整体状态的稳定。由于喉颈部肌肉与胸部相连,胸部是提起还是放下,都会相应地牵连到喉颈部相关肌肉。胸部提起时往往会使喉部的肌肉拉紧,使喉部产生一种“深下去、更空地扩张打开”的感觉,而当胸部放下时此种感觉便会随之有所消减。这种方式会使喉部很难有一种稳定地放下、打开、放松的状态,这就会影响歌唱发声腔体的稳定,其结果就是难有稳定、良好的发声状态。此种状态的呼吸方式,与当今普遍要求的喉咙放下、打开、放松地歌唱,以求较好地得到相应音量的歌唱效果的要求是难以相适应的。此种呼吸状态下的歌唱,为了要求歌唱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喉头位置往往只能偏高,以一种高喉位的方式歌唱,这样也可以得到一种纤巧的歌唱效果,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有的女歌手用此种高位呼吸支持的胸式呼吸也能很好地歌唱,而男歌手用这样的方法则几乎行不通的原因所在。这样的方式和状态也就只适用于纤巧灵活的花腔唱法。相反,如果用很深的腹式呼吸方式,呼吸部位偏于下腹部,胸部没有适度、正确地提起或打开,以形成一个稳固的“风箱架子”来支持呼吸及共鸣,这就可能会使喉咙的放下或打开有不良影响,对有些人来讲,灵活性也会因气息支持控制点离喉太远而运转不灵,导致其歌唱能力受到一定损失。

二、胸腹式呼吸

胸腹式呼吸是极为广泛地应用于歌唱中的一种呼吸方式。目前歌唱领域中所称谓的“腹式呼吸”,与此呼吸方式大致相同,这两种呼吸方式都需要胸部保持稳定的扩张打开状态,只是因呼吸动作控制及支持部位是上腹部(甚至胸腹部)还是下腹部而导致称谓不同。

胸腹式呼吸也就是人在平躺休息时的呼吸方式,类似于练气功或练瑜伽时的呼吸状态,是一种自然平静放松的深呼吸状态。歌唱时的呼吸与气功状态所要求的“气沉丹田”是一样的,“丹田”部位与萨瑟兰所说的“如向下腹部推压一个汽球”所在部位是一致的。正确的呼吸状态首先要有相应正确的身体姿势,全身从头到脚如体操或芭蕾开始表演时的一种兴奋、积极、挺拔而又放松的状态,胸部决不能垮下,要使“胸部像有把撑开的伞一样,目的是使呼吸得到很好的支持,从而使喉头得到解脱,这样喉头就不至于紧张了。”胸部的抬起打开就如帕瓦罗蒂说的:“胸腔要全面扩张,喉下的胸口有个明显的支点”。这种“支点”的感觉可以使喉咙正确地打开并排除不必要的错误力量的干扰。胸部正如一个风箱架子,张开了胸部,气息容量空间才能更大,而稳定地张开并保持住容量,其重要性就涉及到喉咙状态的稳定及气息支持控制的稳定,相应地双肩稍往后拉也是必要的。

歌唱时用口鼻同时进行吸气,吸气感觉要吸到丹田部位(也可以想象吸到后腰眼部位),鼻腔、口咽腔及喉咙要有一种哈气、叹气及打哈欠开始时吸气进去时的几种状态混合的一种兴奋状态的感觉,是一种“贴着后咽壁”往下往里,像一根“气柱”直插下去“坐在横膈膜上”的感觉。有关横膈膜部位是何种状态,我们从多明戈及霍恩所采用的方式中可以知道:在横膈膜部位扎一条系得很紧的弹性腹带,或用腹部顶着钢琴练唱这样的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气息支持的“对抗”感觉更加明显,从而更好地寻求稳定坚强的气息支持,其状态也正是帕瓦罗蒂所说的:“气息支点主要在横膈膜,吸气时横膈膜的肌肉像一条带子,从前至后地围成一圈,非常有劲地扩张,像武士发功时的状态。”

在歌唱活动中,有的歌者是下腹部位向外顶出,有的是下腹部适当向内收缩,向上托起,上腹部膨出,这些不同的方式会使喉咽部位上下的伸展及向四周的扩张比例有所不同,会使歌唱发声的声音音色等方面产生一些差异,但只要其气息支持总体状态是正确的,可以因各自的声音类型、声部行当及作品的处理需要来选取不同的方式,也可以适当交替使用以丰富音色,还可以使相关发声部位的负担得到适当劳逸调节以便歌唱能力更能持久。

三、呼吸的练习方式

“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唱歌”,可见呼吸在歌唱活动中的重要性。呼吸练习的方式一般看来较为浅显,但呼吸训练如果不能与正确合适的喉咙的放下、打开、放松相结合,不能与正确的歌唱状态相协调,不能根据作品的需要以及歌者本人情况不同以取得恰当的“气”与“声”的比例,往往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加剧问题及产生新的问题,所以从始至终气息的训练都要与歌唱发声训练协调配合进行,切不可割裂开来训练。

“如闻花一样吸气”、“惊讶地抽一口气”这两种快慢不同的吸气方式的说法都较为通俗易懂,但在歌唱发声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体会,依旧要保持“吸进去”时那种“吸开、打开”喉咙的状态,否则其练习也仅只触及皮毛而已。相对而言更可以采用“狗喘气”的方法,特别是在真正困乏之时自然地打哈欠吸气进去之时,立即快速地喘气,并可以采用无声或有声的方法交替进行。各种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的练习都要以“狗喘气”结合“打哈欠”的状态练习,还要注意横膈膜部位(如帕瓦罗蒂所说的那种感觉状态)。建立在“狗喘气”基础之上的训练方式,以气息训练与歌唱训练交替交融进行,这样的练习才不至于“走偏”,也才会卓有成效。当然有时也可以弯腰、走动、转体等等,目的都是为了得到有效、有力的气息支持方式,这样才能使歌唱得到较好的“气息支持”。

总之,歌唱是一种整体的气息、声带、喉咙、口鼻及心理、心智等各方面都要协调配合好的活动,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平衡才能得到一种自如的状态。因为气息支持不好,喉咙就不能正确恰当地打开,声带也就不能极积自如地振动,也难有良好的声音共鸣,正确的声音位置也就不可能得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歌唱也就更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李维勃著《发声训练中的四个“R”》,原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

2田玉斌著《与黎信昌谈歌唱》,原载于《人民音乐》,1988年第5期

3胡国辉著《帕瓦罗蒂谈歌唱方法》,原载于《音乐研究》,1986年

4(美)杰罗姆・汉奈斯著《大歌唱家谈歌唱精湛的演唱技巧》,黄伯春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艺术系)

上一篇:先秦“楚声”的历史文化特点 下一篇:传统中的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