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小城镇规划特色若干思考与研究

时间:2022-03-28 05:55:30

关于山区小城镇规划特色若干思考与研究

摘要:山区小城镇建设和规划,是指对山区县镇和村乡镇的建设、规划。县镇是全县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是全县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所以一般把它归入城市系统。村乡建制的镇,是属乡村系统,是县以下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我国城市整体来看,山区小城镇是城市之尾;但从山区这一区域来看,山区小城镇又是山区经济之首。尤其是县镇,它连着县镇以下众多的村乡镇,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拱卫,以此来带动全县的经济的发展。我国山区小城镇,既不同于山区广大农村,也不同于城市,而是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状况而体现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 山区城镇城镇规划 城镇特点小城镇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山区面积大,分布广,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口少,所以山区小城镇经济较为落后,人口密度小;同时在我国山区内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我国东部山区相对于西部山区,经济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的山区经济发展更为落后,有许多山区,还是未经开发或刚开始开发的处女地。即使是已开发的山区,小城镇仍不失为山区经济最发达的绿洲,它的发展就可以带动周围山区经济的发展,它的停滞就会阻碍它周围山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山区小城镇在我国山区经济建设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山区小城镇规划的理论基础

山区城镇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的实体,因而其规划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城镇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心理与行为科学、地理学、城镇生态学、城镇行政管理学等等,要不断地吸取这些学科中的相关部分充实到城镇规划学的理论和实践中。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资源在小城镇上的配置问题,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收益。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人在小城镇中的相互关系,通过创造适当的空间避免社会冲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行政学的角度,研究权力在小城镇上的分配问题,通过政府的有效控制,来维护公众利益,并以镇为点,带动、管理其所辖的乡和村这个广大的面。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小城镇有关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改进小城镇的体系布局和内部结构,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效益。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小城镇规划设计和建筑群体设计,创造实用经济美观的空间环境,保护地方风貌和民族特色。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小城镇的环境保护、污染的防治,如何调解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等。

二、山区小城镇的特点

1、数量大、分布广

从相关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我国山区小城镇数量之大,而且它们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我国国土上。

2、规模小、自然环境优越

山区小城镇人口规模一般在数千人至20万人之间,建设用地规模有限,但由于接近农村,与城市相比,除个别小城镇由于乡镇工业建设忽视环境保护,污染严重外,多数小城镇自然环境较好、环境容量较大。

3、承上启下,联系城乡,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

目前大多数山区小城镇为乡镇行政机构驻地,也是乡镇企业的基地及城乡物资交流的集散点,一般都安排有商业服务业网点、文教卫生及公用设施等。

4、人口结构复杂,城镇用地与农田用地交织在一起

在以工矿业为主的山区小城镇中,非农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大多数,但在大多数建制镇中,亦工亦农与农业人口却占有较大的比重。城镇流动人口多,瞬时高峰集散人口多,是其重要特点。

5、基础设施不足、建筑质量较差

小城镇一般供水和排水设施差,供电、通信设施基础薄弱,公用工程设施标准较低,镇区内公共绿地少,环境保护问题尚未引起广泛的注意。

三、山区小城镇规划的特色

山区小城镇也属城镇型居民点,其规划的内容、方法也与一般城市相似。小城镇也有其特色,如诸多山区小城镇根据其产业特色,有不同的类型,如行政中心、商业集散、工贸城镇、风景旅游、休闲养生、交通节点、旅游服务等,制定规划时要突出其特色。目前许多山区小城镇建设及改造还处于无序状态,土地也缺乏管理。各地要逐步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的管理机构,制定规划管理办法,防止土地资源的流失及建设性破坏。那么我们将如何体现山区小镇的规划特色呢,笔者近一年多来一直从事皖南山区小城镇的规划,将结合项目操作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来打造城镇特色。

1、利用建筑风格塑造城镇特色

建筑是构成城镇物质环境的载体,是由不同体量材质、色彩组成的功能实体。山区城镇建筑特色主要是由群体形象聚合而成的整体环境观感,而不是单一建筑的自我表现。应从一条街、一片生活区或者更大范围去探讨建筑形式的美观,做到风格的统一和色彩的协调,而不能盲目追求仿古或崇洋,也不能搞古今中外大拼盘、大杂烩。要提倡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去创造适合本地需要的、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的、乡土的、民族的、大众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千年古村”朱旺村位于皖南山区城镇旌德县境内,村庄不仅自然环境优越,背依群山,形成“三山环抱,一水穿村”的景观格局,而且村内现存47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我们在从事朱旺村村庄保护规划的工作中,紧紧抓住村庄内古建筑集中的特点,对村庄内的重点古建筑提出自己的保护规划方案及改造方案,利用独特的建筑风格去塑造村庄的特色。

2、利用传统文化塑造城镇特色

民族的本土文化积淀是山区城镇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是真正属于小城镇的内在的本质特色,是别的地方学不去的。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受到的经济冲击要小得多,所以还有幸保留了较多的文化传统。城镇之美,美在生态;城镇之胜,胜在人文。在城镇建设中,要摒视观念,强化文化意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尤其在山区小城镇规划工作中要注重文化意蕴的合理保护和开发,以及现代人文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笔者曾有幸参与过旌德县俞村镇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曾充分挖掘其文化特色,那就是农家乐旅游文化,以旅游带动其城镇经济发展,它凸现了自然、纯朴、宁静的主题,满足了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心理。通过农家乐的休闲旅游活动,可以让置身其中的人们亲身感受现代农民生活和农村乡土气息,对塑造城镇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利用自然山水塑造城镇特色

山区小城镇规划应重视自然地貌和景观形态,将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筑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可利用自然地形坡度,依山就势进行建设,既可减少土方,节约投资,又能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观。在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略加整理,巧夺天工结合城镇周边的山水要素,在道路布局上依山就势,随岗就坡,宜直则直,宜曲则曲,建筑顺其布局,在建筑单体上建筑小品规划设计建设中用不等高差的岗坡,营造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观,体现出其不意山区小城镇小而巧,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清秀和神韵。笔者曾经参与过皖南山区城镇广德县柏垫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柏垫镇位于广德县西南部,周围群山环抱,汭河穿镇而过,是个典型的山区城镇,其城镇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都受到地形限制,在城市设计规划编制过程中,项目组充分利用了自然山水来塑造城镇特色,巧用周围低矮丘陵来打造景观视廊,效果良好。

四、山区小城镇建设和规划存在的问题

山区小城镇建设速度在加快,但较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却在拉开差距。而且,由于地域较偏僻,经济尚贫困,加之一些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山区小城镇建设还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存在问题主要是:

1、城镇规划不够科学

目前,我国山区城镇总体规划普遍存在空地少、绿化少、街道狭窄、商住混杂及公众活动场所不足等不良现状,使新的规划难以实施。而由于山区镇经济基础薄弱,有的镇偏重于眼前利益,在新区开发中搞“短期行为”,多卖地皮多收钱,个别的甚至随意变动规划,改变用地性质,城镇规划实施不严格,产生了布局不合理、欠科学等症结。

2、市政设施配套滞后

山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滞后。主要表现在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没有及时完善,有的连道路也未修好,污水无处排放。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设施相对缺乏。

3、城镇管理不相适应

由于规划管理队伍人员不足且素质不高,加之城镇管理规章不健全,执行不坚决,管理时紧时松。而且城镇市民意识不强,文明程度不高,还不同程度反映出脏、乱、差,在一些镇乱搭、乱建、乱修、乱放、乱摆、乱卖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山区小城镇的文明卫生形象大受影响。

4、建设资金十分缺乏

山区县仅靠有限的地方财政及以地生财等远不能解决城镇建设所需资金,招商引资步履艰难,资金投入与城镇建设需要不相适应制约了山区小城镇的发展,以致进展不平衡,中心镇不突出,聚集力、幅射力不强。

5、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山区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1)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资源是经济开发的物质基础,山区小城镇的发展不可能像大城市那样长距离地调运原材料,而是需要以开发当地资源为主,因此资源利用的整体性和永续性至关重要。

(2)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总体环境质量差。我国的山区小城镇大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些古老的城镇本来基础设施就不完善,加上近十几年来规模迅速扩大,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原有的基础设施又年久失修,造成许多城镇缺水、少电、涝渍、脏乱,整体环境质量较差。

(3)环境污染日趋明显,污染类型多样化小城镇的环境问题使环境污染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普遍性问题,难以控制和根治,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程度不断下降,山区小城镇规划的经济效益被不断抵消,最终与美好的发展初衷相背离。

五、关于山区小城镇规划的思考

山区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不仅是物质空间的规划,还包含了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发展及社会安全和福利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按规划任务要求、内容和深度的不同,山区小城镇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按小城镇规划的实施程序,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分析条件,正确定位;明确动力,制定目标;构筑框架,合理布局;安排时序,有序发展。

1、山区小城镇的正确定位

山区小城镇的正确定位,小城镇的定位,分为等级定位和功能定位两个方面。

(1)等级定位是确定山区小城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位。等级定位需要从区位条件、经济社会联系范围、目前在全县特别是相邻城镇中的经济地位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中加以分析确定。首要明确的是属于中心镇还是一般镇,两者在发展目标和标准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2)功能定位是确定小城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功能分工,以避免产业构成相同与重复建设。根据各城镇不同的区位和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基础与发展潜力确定其功能分工。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山区小城镇处在发展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因此,各小城镇的分工具有相对性,难以做出刚性的规定,山区小城镇功能定位尽量简单,突出其与其他城镇相区别的主要功能,如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等。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充分发挥卫星城和中心镇的“发展极”的作用,带动周边乡镇相关产业的兴起,以及周边城镇经济、农村经济的繁荣。这种带动是一种市场型带动,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因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确定山区小城镇的结构形态,合理布局

一般而言,山区小城镇规模不大,经济实力有限,小城镇发展宜以集中紧凑的“团块式”结构形态为主,即使是沿河、沿路的城镇也不宜延伸得太长,以节省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利用效率。鉴于当前着力培育中心镇,扩大其人口规模,努力按中小城市标准加以建设,常采取“撤乡并镇”的做法,即将周围的若干乡镇并入中心镇。这就出现山区小城镇结构形态的选择问题。一般而言,在中心镇和周围乡镇的建设用地相连或基本相连的情况下,宜以团块形态为主;中心镇接纳周围乡镇的工业和产业,以中心镇原有形态为主;被撤并的乡镇,作为中心村进行建设。在周围乡镇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与中心镇用地不足,功能需要扩散的情况下,小城镇结构形态应以“组合式”为主,以中心镇为核心,各镇承担不同的功能,通过加强各镇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来形成一个整体。构筑一个合理空间布局框架,是山区郊小城镇规划的核心内容。此规划应以道路网为骨干,通过用地的合理布局和有效组织,构筑一个结构清晰、联系紧密、交通便利、绿色环绕的城镇空间。在结构布局中要合理确定和安排城镇中心区。

3、城郊小城镇的发展时序

小城镇规划期限一般在15—20年,还要适当考虑小城镇的发展前景。规划只是一种框架,一种引导,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控制。根据山区小城镇规划的直接指导作用,合理安排由近及远的开发时序和近期建设至关重要。确定开发时序的依据,主要有当前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的主要矛盾、产业和功能发展的渐进性、用地的联系性和结构的灵活性、开发的难易程度、资金投入量和来源、区外条件关联性等。

六、结语

特色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城镇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旅游业的发展,小城镇必须强调特色建设,小镇规划要做到建筑有风格,街道有景致,小区有品位,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公园式小城镇,展现出小城镇特有的民俗风情、特色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最佳适居地、旅游胜地,从而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明,张高攀编著,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2]方兆瑞主编,中国山区小城镇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实用全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05.

[3]陈娆 田淑敏 何美丽 郭爱云 禹拥军编著,如何搞好山区小城镇建设.金盾出版社,2008.03.

[4]李兵营,从环境、经济角度思考21世纪中国小城镇规划,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5]白明华,关于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任红海 郭磊 张桢栋,小城镇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河南日报,2008年

[7]蒋书铭,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推进小城镇建设,河南日报,2007年

上一篇:加强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措施 下一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