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体系问题及改革

时间:2022-03-28 04:05:25

畜牧兽医体系问题及改革

1乡镇畜牧兽医站现状

1.1性质

全县17个乡镇场,除麻源垦殖场外,设立了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每乡(镇)1个。自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到1994年以前为集体所有制,人员工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1992年国务院下发文件,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基层事业单位。1990~1998年陆续将一部分集体人员招聘为国家干部,工资为差额拨款。2006年,该县为了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调动乡镇畜牧兽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将差额拨款转为全额拨款。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了“三权”归县管理,由县农业局委托县畜牧兽医局管理。

1.2人员结构

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现有编制44个,在编人员38人,聘用临时人员3人(均担任站长职务)。这些人员中,有6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工作。学历方面,大专14人、中专16人、高中7人、初中4人,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总人数65.9%。职称方面,中级职称5人、助理职称30人、技术员6人,初级职称占总人数的73.17%;年龄方面,50岁以上20人(其中55岁以上13人)、40~49岁18人、30~39岁1人、30岁以下2人,50岁以上占总人数48.8%。

1.3主要职责

一是承担公益性职能,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畜牧业政策,实施种畜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畜牧业生产统计、新技术推广,指导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品种改良、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畜产品加工、生态养殖等工作。二是依法防疫、检疫,乡镇畜牧兽医人员除了做好春防、秋防集中免疫外,还要做好畜禽平时免疫补防工作。检疫方面重点抓好畜禽产地检疫、市场检疫、调运检疫以及官方兽医日常巡查、动物卫生证章标志使用管理等。三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抓好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和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疫情监测预警。四是抓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必须现场监督处理,拍照存档并填写相关无害化处理资料。五是做好母牛扩群增量工程、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等工作,母牛扩群增量工程、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实行一兽一档案,涉及千家万户,并要求制作上传有关电子资料,工作量相当繁重。六是兼顾搞好畜牧疫病诊治、等非公益工作。

1.4发挥的作用

2014年,万安县生猪饲养量达58.14万头,其中存栏24.7万头,出栏33.44万头;肉牛饲养量达9.62万头,其中存栏7.24万头,出栏2.38万头;家禽饲养量达252.52万羽,其中存笼90.46万羽,出笼162.06万羽;肉类总产量达到3.37万吨,禽蛋产量3437t,同比均有大幅增长。该县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凭借简陋的设施、人均服务面达50.02km2以上,人均防疫畜禽7.81万余头(只)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员编制少,难以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

2005年,县编委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需要核定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42个(2012年增加到44个)。2014年,全县畜牧业生产完成数同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防疫检疫任务倍增,但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由2005年的55人下降到38人。除2014年录用了2名农业“三定向”毕业生外,2005年以来,乡镇畜牧兽医站未新进人员。目前,五丰、高陂、潞田、顺峰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各只有1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涧田畜牧兽医站仅有1名病休人员,武术畜牧兽医站仅聘用了1名临时工,这些乡镇畜牧兽医站基本上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崩溃边缘,连最起码的日常工作都难以应付。

2.2人员素质低,年龄结构老化

从年龄结构看,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年龄50岁以上有20人、占乡镇人员总人数48.78%,其中55岁以上13人,人员结构老化现象非常严重。从文化结构看,乡镇畜牧兽医队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有27人,占总人数65.89%。从专业技术结构看,初级技术职称占评职人员的73.17%,无职称的人员有6人。究其原因,一是人员素质偏低,乡镇畜牧兽医站除2人为2014年录用的农业“三定向”生外,其余人员为90年代招聘的聘用干部,这些人员均为师徒帮带出身,非正规专业学校毕业,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二是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自觉学习钻研业务技术意识不强,大多满足于应付日常工作。

2.3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差

一是冷链设备陈旧。由于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原来配备的冰柜或冰箱等冷链设备已经陈旧不堪,有的甚至不能使用。五丰畜牧兽医站因无办公用房尚未配备冰箱;芙蓉、罗塘、弹前等乡站因无固定办公场所,冰柜或冰箱等冷链设备无处存放,疫苗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影响了免疫质量和效果。二是快速检疫设备落后。目前的市场检疫虽然配备了快速检疫箱,但没有配备必备的监测设备,只能靠肉眼检疫,条件十分落后。三是办公用房不足。办公用房方面,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房屋多数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年久失修,有的还属于危房。另外芙蓉、罗塘、五丰、弹前4个乡站没有办公用房,芙蓉、罗塘及县畜牧兽医协会因筹措乡镇畜牧兽医落聘人员身份安置所需社保金而不得不将办公用房出售,这几个乡站只能借住当地乡镇政府简陋的房舍或租用他人房屋办公。由于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负荷重,严重影响了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工作积极性。

2.4村级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

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重原则,每个行政村要配备1名村级防疫员。村级防疫员的聘任、配套经费补助由当地政府负责,技术指导由畜牧部门负责。万安县每年要开展春、秋两防,劳动强度大,而村级防疫员每年人均只有中央资金补助1200元,地方配套补助难以到位,影响村级防疫员工作积极性。2014年,该县135个行政村只聘请到120名村级防疫员,有相当部分村级防疫员因待遇过低而选择外出打工,村级防疫队伍极不稳定,村级防疫形势相当严峻。

3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建议

3.1增加人员编制,保障畜牧业发展安全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展动物防疫检疫、疫情测报、疫情控制与扑灭,保障畜牧业安全和人民餐桌上的安全,目前有部分乡镇因人员编制过少而难以完成繁重工作任务。建议增加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按地域分布和畜禽养殖规模需求,达到大乡镇配备4名以上、小乡镇达到3名以上的基本配制。

3.2采取措施,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采取农业“三定向”培养、公开招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择优返聘具有大专学历的原乡镇畜牧兽医站落聘人员等方式招录专业人才,为乡镇畜牧兽医站注入新鲜血液,及时补满空编人员,扭转乡镇畜牧兽医站线断网破人散的不利局面。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法律、法规及业务技术知识的再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

3.3落实政策,加大经费投入

将防疫经费和人员工作经费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大对防疫检疫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改变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办公,冷链设备、生活用房、疫病监测等设施条件,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从而改善和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3.4提高待遇,稳定队伍

要加大村级防疫员补助力度,逐年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待遇,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确保春秋两防安全。

作者:刘志富 熊祖浩 赖贻奎 单位:万安县畜牧兽医局 吉安市畜牧兽医局

上一篇:艺术设计评图体系教育思考 下一篇:畜牧兽医动物病理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