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时间:2022-03-27 09:21:56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关键词】 科学教学;环境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62―01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水土流失、地球变暖,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危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理应充分发挥该学科的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教育和帮助他们养成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环境道德观念。

一、课堂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

小学生的环保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但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境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他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如,教学《纸》这一单元,笔者抓住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一个校园和家庭的用纸情况的调查活动,让学生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浪费一吨纸,生产这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它有多大的生态效益?纸厂生产一吨纸,工人要花多少劳动,要向河里倾泄多少废水,这些废水对生态造成多大危害?算清了这笔账,学生不但会养成爱惜纸张的习惯,而且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校园是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一本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教材,为此我们开展了以“净化、绿化、美化、香化”为目的的校园环境建设系列活动:实行卫生值日包干区制度,确保卫生无死角;坚持垃圾及时清理;建立“护绿小队”,给校园内的树木、花草挂牌,插上“小草在睡觉,请你别吵闹”、“绿草如茵,足下留情”等富有人性化的宣传标语;宣传橱窗内设有环保专栏或者挂有环保宣传图片,或者贴有学生的环保手抄小报、环保美术作品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优美环境的陶冶。

三、宣教活动是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是学校传统的环境教育节日,结合相关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如“植树节”前后,举行“爱护绿化公益广告语设计比赛”、人人争做“护绿小天使”等活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发动大家献计献策为地球治病,进行保护环境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定期组织以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也是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形式。如: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噪声污染与防治等;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与保护环境有关的一些概念。如,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绿色农业等。专题讲座可以请学校以外的有关专家和学者,也可由学校教师自己承担,但科学教师理应积极、主动的成为讲座的主要承担者。

四、科学探究是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进开放的现实生活,从接受知识走向探究问题,从学习单一的学科知识走向综合的应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如,在教学《植物》这一单元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使学生认识到校园环境的美化、净化离不开它们,保护花草树木就是在保护美丽的校园。然后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使学生明确植物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再到凋谢死亡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我们应该精心地呵护它们,和自然和谐地相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认识到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影响人类的生存,从而让学生树立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机地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从小形成绿色消费观、价值观,从而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编辑:谢颖丽

上一篇: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角度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利用民族艺术资源促进幼儿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