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效课堂中落实展示环节

时间:2022-03-27 07:17:53

如何在高效课堂中落实展示环节

摘 要:高效课堂中展示交流这一环节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从它占用课堂时间还是对整体班级成绩的提高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说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话,那么,展示这个环节,简直就是高效课堂最具革命性的课堂独创,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本文主要从什么是展示、为什么要展示、课题展示类型、展示内容、展示指导、指导原则、展示时老师及学生应注意的问题等九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效课堂中落实展示环节。

关键词:高效课堂 展示类型 展示方式 展示内容 展示指导 指导原则 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189-02

渭源二中自2012年第二学期后半学期倡导、推行高效课堂以来,我校取得了重大突破,到这学期已将近半年的时间,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程序,包括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其中展示交流环节“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展示交流这一环节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从它占用课堂时间还是对整体班级成绩的提高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说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话,那么,展示这个环节,简直就是高效课堂最具革命性的课堂独创,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小组展示有无效益,并不是指学生有没有完成展示内容或展示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学生展示的再花样翻新也是无效展示。为使我们的高校课堂展示更加有效,提高课堂展示效率,我们课题组成员开展了积极地研究。

1 什么是展示

展示就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导学案里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并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检验其自学的效果如何。

2 为什么要展示

《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采取一些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又能可行的方法。

而教材的知识是相对静止的结论式的知识,省略了观察、归纳、探索、猜想的生动过程。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形形的知识经验,构建了大量的前科学概念,感受知识的存在,体验知识就在身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把知识转化为精神财富,还需通过内化和外化的过程,需要把所学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这些光靠我们老师讲是难以达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来体现,搭建一个能体现自我的平台。我们选取“展示”这一环节来完成。

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知识内化为精神财富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我构建;故教师运用这一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化。

3 课堂展示类型

3.1 组内小展示

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展示对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

3.2 班内大展示

一要有展示,二要有点评。展示时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展示时一般由B层、C层同学展示,由A层同学负责点评或拓展。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点评时,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对展示组的人员参与度、精彩度、准确度、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评、打分。每节课可任定一组为点评组,其他组为展示组。(点评组和展示组可轮换担任)。

4 展示方式

在高效课堂中,单纯的说、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再诱人的课堂也会淡然无味。只有多元化的展示形式才能让平凡的课堂一浪胜过一浪。

在展示中,我们常用的展示形式:(1)口头展示:概念的形成、现象的描述等这些内容丰富,容量大的内容;(2)书面展示:定理的证明,推理、探究的过程、题例的解答等;(3)表演肢体语言展示: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4)实物模型展示:学习空间图形内容可以提前让学生制作,通过学生的展示、比较,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5 展示内容

5.1 展示的内容要求

展示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有实效性,不能是为了展示这一环节而进行展示。那样“展示”就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领导的要求。

针对性主要是针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真正履行“以人为本”。那就是要展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对预习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及学过知识的独到见解。不能是预学案内容的重复抄袭。

展示的实效性主要在于展示的准备与表达过程中。展示的准备是学生为表达自己对学案预设问题的解答,而不是文本内容的摘录,是基于学生本人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规律、技巧(通过这一个题给学生提升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目的。)

通过展示力求使学生把抽象的文本概念转变为直观的、具体实物感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知识。那就是说通过展示使所有学生要在真正意义上有所得。展示要做到没有代表作用的不展示,简单的、机械重复的内容不展示,不是挖掘文本内涵的不展示。不然,展示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是浪费学生的时间,是在做形式。

5.2 哪些题目适合展示

一是开放性题目;二是拓展性题目;三是难点、疑点且在学案中出现较多错误的题目。它们要突出展示的三大特性如下。

(1)问题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展示并不是把导学案上的内容照搬到黑板上,展示应该展示本单元的重难点。而一些内容简单易懂其实展示的必要不大。)

(2)互动性:针对展示的方式来讲,展示时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流,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等多种形式。

(3)创新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包括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的新发现、新感悟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体现了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6 展示指导

(1)站姿的要求:发言的学生假如需用板书协助说明观点时,一定要侧身而立,不要挡住旁边同学的视线。

(2)语言的要求:发言时声音要洪亮;语言尽量简洁;节奏不要太快,注意用语文明礼貌,例如:大家请看这一题,请听我讲,我的想法是这样,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有没有同学要补充,对提出建议的同学说谢谢等。

(3)发言顺序:组内发言,由小组长指定。组间展示,一般按照问题的顺序进行,也可由教师根据情况来指定。

7 展示的指导原则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坚持深入课堂听课,老师共同研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水平,不断统一思想,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提高展示的有效性。

7.1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展示交流的主体也是学生,展示交流从学生喜欢展示交流方式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是高校课堂的灵魂所在。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展示的舞台交给他们。实践证明,你给孩子以信任,他们回报给你的是精彩和生成。

7.2 多样性原则

学生展示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单词,课文,课本剧,主要句型的理解,主要句型的运用和拓展等等内容教给学生来展示完成,包括单元习题,在学生充分自习的基础上,都可以作为展示内容。至于方式,老师初期可以教给学生,比如单词运用,老师要示范在导学案上,如歌谣形式来背单词,下一次孩子们就会自觉运用这种方式,熟练以后,再换一种方式来操练,时间一长,孩子们就会有选择的来展示。

7.3 发展性原则

学生展示交流是一项锻炼各方面能力的活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不断规范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级阶段的不同,各个年级展示时间也不同。这样做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从而在适合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展示内容。如:低年级的展示时间可以相应缩短,为5~6 min,中高年级的展示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为10~15 min

8 展示时学生要注意的问题

(1)坚持学生都会的不展示,不能为了表面的花哨而无病,只展示难点、易错点、展示考点。展示要有层次、有顺序、有艺术;(2)组长只允许补充,不允许展示;(3)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组要积极思考,勇于挑错,谁挑出错误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问,给谁的小组加分(或奖星);(4)别的组提的疑问或错误,由提问题的小组指定展示小组的某位成员回答;(5)其他组展示过的内容,以后就不再重复展示。

9 展示时老师要注意的问题

展示环节是小组团体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对于本环节,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展示课堂“三允许”: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提意见;(2)展示课堂“四不讲”:即学生能说的不讲;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讲;(3)展示课堂“五转移”:即由过去的讲明白向现在的学生自悟明白转移;由教师提问为主向学生提问为主转移;由强制性课堂管理向科学自主开放式管理转移;由过去教师演示向现在的学生自己参与教学实验转移;(4)为保证展示的质量,预展时老师要针对小组展示内容进行在展示方法、环节、顺序等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指导;(5)展示环节,老师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根据学生的展示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拓宽、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整体调控课堂,使学生讨论的话题时时围绕本节课的目标。以免浪费时间,耽误课堂的进度;(6)导学案的编制,小组建设是影响课堂展示效果的因素。老师的导学案要规范要有可操作性,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建立小组建设的长效评价机制,这些方面做好了,自然就能展示出深度,展示出成果,展示出精彩来。

总之,无论是展示的内容还是展示的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靠我们广大同仁积极的学习、思考、实践就能不断的推陈出新,日益完善。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过程是艰辛的,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根据本学科特点以及本单元的内容特征去精心地设计导学案。随着学生对高效课堂的接受,随着教师的思想不断地解放和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高效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天堂。

参考文献

[1] 王肖丽.浅谈高效课堂展示环节[J].新课程(中学),2013(4):59.

上一篇:全国体操锦标赛,广西男队表现佳 下一篇:浅析数理统计知识在社会经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