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03-27 05:06:04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教师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用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82-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见,要想体现新课标、新理念,就必须关注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所谓“大智慧”就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多地关注有价值思维的发展。

一、激发兴趣,引发创新意识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建构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跳绳”一课教学时,我在思考假使用教材上指定的统计表中的三个小朋友和数据进行展开教学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何况计算教学就其本身而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跳绳吗?那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多能跳多少下?”这时学生听到老师的问题,一个个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在我肯定学生的成绩的同时,将学生说出的数量中选出三个符合本节课需要的数据及那个学生的姓名填人事先画好的统计表中。然后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例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学生身边的事情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去激发其思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从中找寻乐趣,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将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重视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生命力量呈现的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是积累对生命的体验。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我教学“最喜欢的水果”一课时,提问:用什么方法能知道我们班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呢?现在请大家想想办法。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用举手的方法,还有的学生说让老师一个一个的记下来等等,最后通过师生探讨,确定用图片代替水果来摆一摆的方法。有了方法之后,再通过每一组展示自己摆的图片,开展互评,让学生感悟到得出:条形摆放最好。这种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意味着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教师作为学生的倾听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统计的过程和意义,体现出他们的“大智慧”。下课以后,学生纷纷跑来对我说,数学课真有趣!我想,这不正体现出了新课标、新理念吗?

三、发散思维,培养创新品质

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创造又是一种多向交流互动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不断创新奠定基础。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呢?我觉得要在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的同时,要尽量做到四个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使他们会想敢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会说;解放孩子的手,使他们会做。让学生主动学、互相讨论、多向交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发的情感交流的环境,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应就某些问题,激励学生敢于超越常规、标新立异,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鼓励他们对一个问题想出多种解答方法,多种答案。强调告诉他们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有统一的看法,统一的方法去做,应以多角度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如依据教材的特点和知识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广泛联想、大胆猜测,寻找规律,从而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

四、实践操作,发展创新能力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建构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处处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从课前、课堂、课后等几个方面来渗透。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协调发展。

五、反思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可见,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师的教而言,更是对学生的学的提升,同时,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同样体现着反思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反思可以在课中,如在引导学生多种算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反思: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从而进行算法的优化。

总之,教师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用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如何培养幼儿自立能力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