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途径的探讨

时间:2022-03-27 10:51:25

白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途径的探讨

摘 要: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了水才有生命,才有世间的万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出现了越来越紧缺的局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节约使用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白山市为例,探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途径。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 建设途径 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33-01

1 基本情况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1.51亿m3。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库65座,总库容8.90亿m3,2010年白山市总用水量为2.6101亿m3。万元GDP用水量60.3 m3。

2010年白山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为40%,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为38.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8,农田亩均综合灌溉用水量484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6.7 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5%,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11.2 m3。

将白山市2010年的用水状况、用水指标与吉林省平均水平、国内平均水平及国际先进水平进行对照可知,白山市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远低于吉林省和全国平均值,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山东省23 m3/万元,天津市11.8 m3/万元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可见,在白山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分必要。

2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2.1 确定节水区域重点

根据白山市水资源条件、水资源供需形势,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脆弱、用排水集中等区域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区域:如白山市区(江源区、浑江区)、 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四市(县)城区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作为区域重点;将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农业节水作为重点节水领域;同时要保护好为城市供水的水源地;保证用水安全。

2.2 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结合白山市用水的实际情况,通过完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经济调节制度,节水减排制度。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比如水资源规划制度,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取用退水、节水计量和统计管理制度,节水宣传教育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推进节水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来进行白山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2.3 重点工程建设

2.3.1 农业节水重点

对中小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渠系配套建筑物及田间改造工程,提高渠系利用系数[1]。在抚松现代人参产业园进行微灌示范试点,做好以点带面,推动经济作物节水灌溉的全面展开。

2.3.2 工业节水重点

针对白山市重点产业和主要用水行业特点,在火电、冶金、制造、造纸、矿业、酿造行业积极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回用技术。对重点企业作为行业节水减排的典型,以促进全市工业用水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同时为县(市)及不同工业行业节水减排提供示范。主要内容包括: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与节水、循环用水、废污水回用与减排、雨水收集利用节水投入和运行机制改革等。

2.3.3 城镇节水器具安装

白山市目前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普及率为40%,还处于较低水平,应将普及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作为生活节水的重点。使全市节水器具安装使用普及率达到80%,其中非居民计划用水单位安装使用普及率90%以上。

2.3.4 城镇供水管网更新改造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和更新力度,对重要的供水关键节点进行更新改造,优化城市供水管线输配水网络,减少城市管网的漏失率。

3 保障措施

3.1 认真组织规划实施

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和考核制度。实行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研究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2]。包括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协调、监督和考核。市政府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3.2 扩大投融资渠道,建立投融资长效机制

3.2.1 加大政府投入

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节约建设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有稳定的投入,并逐步提高各级政府预算内节水投资比重,使节水型社会建设投入与财政收入呈同步增长趋势;开辟财政专项资金渠道,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对节水示范工程的投资规模和补助强度。

3.2.2 实行积极的投融资政策

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以中央和地方投资为主,采取财政拨款、项目债券、银行中长期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并积极利用国际合作、民间资本等市场机制模式筹集建设资金。

3.3 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

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和问责制,强化责任的落实和监督机制建设,对政府和用水户同时进行监督考核,全面加强节水监督管理。一是政府加强节约用水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二是重点用水企业(或用水大户)应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构,设立节水管理岗位。三是对违反节水管理规定的用水户,加大处罚力度。

3.4 全方位构建公众参与机制

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形式,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宣传普及中水利用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和发展途径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更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有利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努力营造浓厚的的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宣传推行节约用水的典型经验。

4 结语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在政府的领导下,各个部门要全力配合,全社会参与。真正做到领导到位、制度落实、资金到位、扎扎实实、不走过程,努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严格“三条红线”的控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褚俊英.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91.

[2] 陈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启示[J].中国水利,2012(15):89.

上一篇:辅助练习在竞技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