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与二语习得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27 08:33:03

工作记忆与二语习得研究综述

摘要:工作记忆对言语习得尤其是二语习得有重大影响。本文对该领域影响较大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工作记忆在二语词汇、句法及言语学习等各个语言认知阶段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作记忆和二语习得做准备。

关键词:工作记忆 二语习得 语音环 工作记忆容量

1 工作记忆的定义

早期记忆研究多是基于记忆的三级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于短时记忆概念最早见于Ebbinghaus对无意义音节学习的研究。随后W.James又提出了记忆的两分法,把记忆分为初级记忆系统和次级记忆系统。直到1968年Atkinson和Shiffrin把感觉记忆加入到记忆系统中,记忆的三级系统模型才最终形成。此后,这个模型一直沿用至今。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种情况才发生改变。Shallice和Warrington研究发现一些短时记忆缺陷病人,虽然数字记忆广度下降,但仍能进行正常学习,不影响一般的认知技能。这是三级记忆模型不能解释的现象,由此 Baddeley 和Hitch在分析短时记忆的基础上于1974年提出了工作记忆。工作记忆被定义为一个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存储的能力有限的记忆系统。短时记忆倾向于描述少量信息在较短时间内的存储,而工作记忆则被假设不仅包含信息的存储功能还包括信息加工过程。

2 工作记忆在言语习得领域的研究

2.1 工作记忆在L1和L2领域的早期研究

早期工作记忆和语言习得的研究多集中在母语领域,直到1992年,工作记忆和二语习得的研究才有了一定发展。自Harrington ,Sawyer和 Osaka对工作记忆和二语技能,工作记忆广度和二语学习等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后,研究者们的兴趣就开始集中于这一领域。

早期的大量研究都运用言语工作记忆中的数字广度和非词广度等来研究工作记忆和语言习得的关系。后来阅读广度被引入,取代了以往的词广度和数字广度来测量工作记忆容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阅读广度和标准化测试(如:托福测试)成绩的相关。一些研究显示,母语和二语的阅读广度分数有显著相关,但二语阅读水平与短时记忆及母语工作记忆容量都不相关。研究还表明二语工作记忆与托福考试的听力、阅读及测验总分有显著相关。Ellis研究了语音回路在语言获得中的作用。他在研究中发现,用非词回述广度测试测得的工作记忆能够很好的预测二语学习能力。早期研究大多用相关分析法从宏观角度对工作记忆和语言习得的关系进行论证,但很少涉及到句法,语法等语言技能方面的研究。

2.2 工作记忆和二语词汇、句法学习

对二语习得的深入研究,开始于词汇学习方面。Ellis对语音回路和词汇学习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语言学习可以看做是一个对语言序列进行组块构建的认知过程,语音序列组成词汇,词汇序列组成句子,句子序列组成篇章。由于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不仅仅有存储功能,还能对信息进行复述加工,所以就有可能对这些词汇进行复述加工将其变为长时记忆。因此,语音回路在词汇学习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者还推论,词汇的熟练程度和学习者的水平又会反过来影响工作记忆容量。如单词“morning”初学者可能一个字母要占用一个记忆单位,但是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可能将其作为一个单词记忆,这样单词包含的所有字母就只用占用一个记忆单位,从而扩展了原有工作记忆容量水平。通过研究,Ellis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语音回路对词汇习得的影响:语音短时记忆能预测母语和二语词汇习得;当母语和二语没有语义联系时,用发音抑制方式能干扰二语词汇学习;语音回路通过复述把新词从工作记忆巩固到长时记忆;新词的掌握难易由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在音系上的差异决定。

William为了探讨语音回路在成人二语习得方面的作用,用一种类似于意大利语的人工语言做了成人语法规则归纳学习能力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语音回路和非记忆因素都和语法归纳学习有相关。但我们知道语法归纳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音系形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形式-意义之间的联系。前者主要通过语音回路的作用。这无疑再次证明了工作记忆对语法习得起着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工作记忆不仅影响到二语的词汇习得,更影响了二语句法习得。

2.3 工作记忆在语言习得各认知阶段中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进一步论述了工作记忆在语言输入处理策略、语言结构辨认、语言结构重够、语言结构的控制和融合等各个认知阶段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显示,工作记忆容量大的个体在二语习得中会有较大优势。主要是,工作记忆容量大的个体能够更有效的分配认知资源,更好的兼顾意义和形式等语言的不同方面;在对句型进行加工处理时,能同时保留更多的语言材料供临时分析,更有利于理解;输出语言时,能在提取已经储存入长时记忆中的语言材料的同时,保留当前正在处理的语言材料。它还能在提取材料时节省认知资源,把余下资源分配到其它认知过程中,从而提高认知效率。Mackey et al.探讨了母语为日语的大学生的工作记忆和语言反馈信息的注意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对话交流时,未能注意到语言反馈信息是本族语的学习者,工作记忆容量偏低。这项研究进一步支持了Skehan的观点,即工作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二语输入材料的注意程度。在语言的中央处理方面,Walter(2004)探讨了二语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对母语阅读能力和二语阅读能力的迁移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二语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阅读能力均呈显著相关。在语言输出方面, Fortkamp探讨了二语学习者的二语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口语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二语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表达的流利程度、准确率、句法复杂性呈正相关,而与词汇密度呈负相关。这表明,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口语表现的不同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Segalowitz进一步论述了工作记忆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二语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口语发展。在二语学习早期,工作记忆能预测二语学习者口头叙述能力的发展;而当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较高时,工作记忆则能预测学习者口语表达中语法能力的发展。换言之,工作记忆能够影响二语口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3 结语

综上所述,工作记忆不仅会影响到母语习得,对二语习得获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早期研究多集中于母语习得,后期学习者从词汇、句法、语法规则习得等方面研究了工作记忆和二语习得的关系。发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工作记忆会影响语言技能从受控的过程向自动化的过程之间的转化或重构。另外,研究者又探索了工作记忆对语言习得各阶段的影响,发现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会影响二语习得。

参考文献:

[1] Baddeley, A. D., & Hitch, G. (1974). Working memory. In G. H. Bower (Ed.), The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Vol. 8, pp. 47-89).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 Berquist, B. (1997).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L2 proficiency:capacity or processing capacity? Proceedings of the GALA '97 Conference on LanguageAcquisition, Edinburgh, UK.

[3] Cheung, H. (1996). Non-word span as a unique predictor of second languagevocabulary learn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2, 867-873.

[4] Ellis, N. C. (1996). Phonological memory, chunking, and points of order. Studies i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8, 91-126.

[5] Ellis, N. C. (2001). Memory for language. In P. Robinson (Ed.), Cognition and secondlanguage instruction (pp. 33-68).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Ellis, N. C., & Sinclair, S. (1996). Working memory in the acquisition of vocabulary andsyntax.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49, 234-250.

[7] Harrington, M.W., & Sawyer, M. (1992). L2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L2 reading skill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4, 1, 25-38.

[8] Mackey, A., Philp, J., Egi, T., Fujii, A., & Tatsumi, T. (2002).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working memory, noticing of interactional feedback and L2 development. In P.Robinson (E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 (pp. 181-209).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9] Miyake, A., & Friedman, N. F. (1998).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proficiency: working memory as language aptitude. In A. F. Healy & L. E. Bourne (Ed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sycholinguistic studies on training and retention (pp. 339-364). Mahwah, NJ: Erlbaum.

[10] Myles, F., Hooper, J., & Mitchell, R. (1998). Rote or rule? Exploring the role offormulaic languag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48, 323-364.

[11] Myles, F., Mitchell, R., & Hooper, J. (1999). Interrogative chunks in French L2: A basisfor creative construc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1, 49-80.

[12] Osaka, M., & Osaka, N. (1992). Language independent working memory as measured by Japanese and English reading span tests. Bulletin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30, 287-289.

[13] Skehan, P. 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Learning [M]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 Skehan, P. 2002. Theorising and updating aptitude[A] . In P. Robinson ( ed.) . 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5] Williams, J. N. 1999. Memory, attention, andinductive learning [ J] . Studies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21: 1-48.

[16] Williams, J. N., & Lovatt, P. (2003). Phonological Memory and Rule Learning. LanguageLearning, 53, 67-121.

上一篇: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下一篇: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