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表达”立足“语用”

时间:2022-03-27 01:08:31

群读类学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它是语文阅读的一种独特形式。它的学习形式是在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让学生在群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类学中探寻语文规律,习得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群组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主题地萃取文章,考虑群文“议题”是否一致,更多的时候是要把一组文章的“表达形式”作为主要议题,从写作特点的角度研读文本,并紧抓这一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写作的技巧,去探索文学的秘密,真正践行一课一得,逐步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身。在三年级群文《人物形象描写一组》的教学活动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研读群文,聚焦“表达”,找准“语用密码”

群文的选择不是把文章简单地重组在一起,而是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聚焦文本的表达方式后再重组。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坚忍、顽强”为话题组织材料,在这个单元中《一次著名的冲刺》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不屈不挠的“杜伦多・派特利”,《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让我们了解了顽强不屈的桑兰。那么,将这两课进行主题为“描写人物形象”的群文组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确定了主题,只是迈出了“群读类学”的第一步,解决了群读要“读什么”的问题。在即将面对的“一节课读一群文章”的课堂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群文”获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成了又一个思考。深入研读文本后,可以发现《一次著名的冲刺》一课作者为了凸显杜伦多・派特利不屈不挠的形象,除了正面写派特利在一次又一次的晕倒后仍顽强地跑向终点,还写到了现场的医护人员如何搀扶他迈向终点,以及观众、大主教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后给予的最真切的反应。《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中有正面描写桑兰面对高位截瘫这一残酷事实时乐观的表现,也有侧面描写医生及体操队队友与她的对话,并以此来烘托桑兰顽强不屈的形象特点。于是,我确定两篇课文都采用了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树立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这一表达密码的定位,也为我选择教学策略指明了方向。随后,同年段《看戏》这篇课文因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树立人物形象”这一契合点而被一同群组到《人物形象描写一组》行列中来。

二、品读群文,聚焦“表达”,去“粗”存“精”

聚焦“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树立人物形象这一表达形式为语用训练点确定后,我紧扣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策略上始终立足读写,对常规教学中的逐字逐段分析,想象画面等细枝末节的形式进行了大胆的精简。

教学中,我以《一次著名的冲刺》为依托,引导学生通过“蹒跚”“五次摔倒,五次爬起来”等关键词句体会派特利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顺势引导交流,教学片段如下:

师:这一部分中除了写派特利,还写到了哪些人物?

生:还写到了观众。

生:场上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

生:还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主教。

师:为什么要写这些场上的其他人,能把这一部分删掉吗?

(学生肯定地回答着不能删掉)

师: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生:观众、场上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就在比赛现场,如果删掉,描写就不真实、不完整了。

生:从工作人员的几次去搀扶派特利看得出,派特利当时尽管跑得无比的艰难,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一直用坚强的意志力在战胜着自己,所以不能删掉。

生:从观众给派特利报以如雷般的掌声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了现场所有的人,所以也不能删掉。

生:作者写这些其他人物,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

(根据孩子们的交流,我很自然地将小结指向表达)

师:看来,我们写一个人物,不仅要写人物本身――主要人物,还要写跟他有关系的其他人物――次要人物。次要人物的重要作用就是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随后,通过类学比较,引出《微笑着面对一切》一课,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大胆交流着作者是如何树立桑兰顽强不屈的形象特点的。

在群文“类学”这个剥茧抽丝的过程中,我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指向了教学目标――学习表达。可见,教学目标的定位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而合适的教学策略又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更能有的放矢。群读过程中,把握“言意兼得”特点的同时去“粗”取“精”,能进一步保证类学学习效果的落实。

三、类学群文,聚焦“表达”,探索“操作取向”

1.“自主导学”见“雏形”

导学单,顾名思义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学习形式的学习方案。因此,设计方面一定体现导学单“导”的作用,正确的“导”有利于学生自主预习、自我引导。在《人物形象设计一组》教学中,我设计了导学单,导学单发到学生手中后,学生在课前认真地进行了自主学习。他们读了文章,查阅了工具书,同时还完成了相关任务的填写。通过查资料,他们对马拉松竞赛章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课中理解派特利在冲刺阶段因体力不支几次晕倒而奠定基础;通过查工具书,他们理解了“蹒跚”“不屈不挠”“不胫而走”等重难点词语,这为理解文章内容扫清了障碍;填空的设计,让孩子们了解了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填写表格,不仅让学生思考了两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分别是谁,还对主要人物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这种浓缩文本、表格对比填写的方式提前引领学生探究了作者写作的奥秘,让他们能预测到接下来在课堂上将会学什么;小练笔的设计也为本课的课堂延伸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导学单的学习思考,孩子们不仅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明晰了课堂的学习“重点”,使他们在导学中便能见“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树立人物形象这一课堂“雏形”。这样,孩子们在听课时便能很快抓住重难点。

“导”出雏形,“导”向目标。一张导学单引导一群文章,一节课里读这样一群文章。群读类学,有导有学才能读出实效。

2.“思维导图”促“成型”

“学阅读”“学思考”“学表达”是群读类学的三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学习表达中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呈现自己的构思模式,绘制自己的习作地图,能让他们的思维序列化、直观化,有助于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确定习作方向。

在《人物形象描写一组》的课后延伸学习活动中,我选取了孩子们所熟悉的学校门口的交警为描写对象。教学中,我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个普通的早晨,一位身材微胖的交警早早来到校门口斑马线处。只见他挥舞着白手套,熟练地指挥来往的车辆减速慢行,随后迅速护送一位小男孩穿过斑马线安全到达校门口。

孩子们看了这一幕熟悉的场景后,都跃跃欲试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毫无疑问,那位身材微胖的交警是他们主要的描写对象。随后,我问道,交警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了树立交警这一形象,你还会写到哪些人物及哪些方面?很快学生说,要写等待过马路的行人、小朋友的家长、过往的司机,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动作。

孩子们列举了这些表达信息,看来他们言之有话不成问题。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有话说的同时又能有序地表达呢?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按照早上7点、7点30、8点、8点30分,这几个时间点绘制维导图,初步拟定自己的写作思路。孩子们认真地完成着,一张张思维导图呈现在桌面上,更呈现在他们的头脑中。

语文教学千变万化,课堂模式五彩纷呈,但都离不开语言训练,离不开听说读写,离不开语言的实践与运用。群文类学,聚焦“表达”,立足“语用”,有法可循,贵在得法。将读与写有机融合,将内容与形式完美整合,在群读类学教学中真正落实一课一得。

参考文献:

陈成.聚焦语用,学会表达[J].读与算:教师版,2014(26).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下一篇:学海无涯,让一抹“绿色”润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