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时间:2022-10-13 04:40:0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想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根本,从而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世界产生一定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对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践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能满足课程教学改革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优势;不足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正在积极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这一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现实生活的角度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与他人更多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地审视自我,认清社会。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教育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明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和不足,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我国的教育水平可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希望通过本文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和不足分析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成长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们每天的所见所闻对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性格特点、审美观念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也就代表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需要具备生活化的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的众多教学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生活化的课程设计理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众多限制,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准备的教学素材来自学生生活,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生活情境的再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生活启迪。(2)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更多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利用课堂教学提问的形式,更多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引发来自学生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

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很多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存在着很多的矛盾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但是教育活动开展却脱离了现实生活逻辑,没有从学生现实生活和生活体验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长时间作用下导致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厌烦心理,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成效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不足可以概括性地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理念过于落后

对于小学的发展而言,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仍然死板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灌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消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意义充分展现出来。

2.教师不注重教学细节,指导方法应用不当

教师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升对课堂教学细节的重视程度。一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所重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素材,但是教师并没有对学生所提供的生活素材进行分类,也没有对学生收集素材的价值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能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是进行情景剧的表演,以及对采访情境进行模拟。但是在实际落实中,教师设定好的教学情境只能揭示学生生活的表象,不能使学生明确其背后的内涵所在。例如,在讲述《圆明园在哭泣》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求某一名学生承担记者的角色,然后要求这名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对其他学生进行采访,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在总结过程中经常会直接引导出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情、动作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并没有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所以相关教育人员还需要对自身进行深入的反思,促进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

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相关教育人员需要明确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众多限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延伸,使教学活动可以真正地回归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领悟教育内容,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讲述《孝心敬老人》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自己的爷爷奶奶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询问爷爷奶奶的梦想和期盼,将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将班级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学生在小组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你想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的讨论话题,并且引导学生对以往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来,从学生的发言中对学生进行深刻的道德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还能唤起学生对老人的尊重、爱护之心。

(二)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挖掘教材内容存在的生活点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相关教育人员需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挖掘教材内容中存在的生活点,并且与学生生活中的某一情景融合,从而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讲述《日新月异的交通》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以过马路为线索,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情景进行再现。教师让一些学生扮演道路上过往的车辆,变形金刚是很多学生都喜爱的动漫,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车型。还有一些学生需要扮演过马路上的行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现在交通与以往交通的巨大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真正感悟周围生活的变化,加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并且教会学生一些过马路的知识。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找寻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不足,应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成效,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4-15.

[2]杜肆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3):22.

上一篇:立足课例模型用好教材 下一篇:聚焦“表达”立足“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