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型升级之路,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增长

时间:2022-03-26 10:51:06

走转型升级之路,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增长

摘要:文章在定义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介绍了企业发展的背景,进而阐述企业通过多元经营、延伸产业链、培育核心竞争力等措施实现了转型升级,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关键词:转型升级;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与升级。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资源极度消耗,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迫使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广东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在坚持发展主业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逐步从单一的施工企业转型为施工经营、资本经营、综合经营多元发展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实现了经济的快速稳健增长。

一、深入发展以主业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

水利水电施工是广东省水电集团的传统主业,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全国各地江河治理的逐步完善,以及国家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心开始转向城市、公路、铁路等领域;同时,随着国家建筑市场的放开,民营施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建筑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僧多粥少,利润摊薄,迫使企业多元发展,转型升级。

一是由单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向多元施工资质发展。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资质不断扩展,现已具有水利水电、房屋建筑、公路、市政公用、机电安装等五项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以及地基与基础工程、隧道工程两项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这些资质既是企业施工业绩的积累,也是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2011年企业营业收入中,非水利水电项目占比46.5%,储备工程占比44.5%,为企业转型升级,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由单一施工承包向BT、EPC等多元承包模式发展。在施工承包经营进程中,企业逐步认识到施工承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利润日趋摊薄。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积极联合设计院所,探索BT、EPC等多元承包模式,于2009年8月成立广东晨洲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承包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发展。2011年企业营业收入中,BT、EPC项目占比17.8%,储备工程占比27.1%,为企业转型升级,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延伸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

进入陌生的行业于企业是不易的,业务不熟、技术不精、人才缺乏往往会使企业经营受挫。然而,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拓展,由于关联度高,技术互通性强,经验、人才更成熟,对国家政策法规也更了解,企业将更有把握以低成本实现高利润。广东省水电集团通过十多年艰辛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延伸产业链,实现上下联动的健康发展之路。

一方面,企业发挥半个世纪水电施工的优势,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投资发展清洁能源项目。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大力发展水电、风电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企业已经具有已投产、在建和拥有资源的电站(场)装机规模超过300万KW,其中已发电和在建电站(场)达81.5万KW,建成后年发电收入将达10亿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长期的营业收入来源,水电站、风电场本身的建设也给企业施工主业储备了项目,有利于企业发挥施工优势,优化方案,节约投资,实现盈利。

另一方面,企业把握国家加快城市化建设和发展风电产业的机遇,和自身在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拓展发展空间。城市化建设、城际轨道交通以及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轨道交通施工设备尤其是盾构机的需求市场;国家鼓励发展风电产业政策也带动了风电塔筒需求量的急剧攀升,为此,企业专门设立广州晋丰实业有限公司,从事盾构机制造组装、风电塔筒制造以及相关水工设备的制造加工,既避免目前这些设备的市场供应不足给企业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又通过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拓展了发展空间,提升了企业的赢利水平。

三、着力培育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为推动转型升级步伐,企业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新技术应用在转型升级中的先导性作用,积极探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

一是整合科研力量,成立科研中心。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科研力量也应时成长,但分散于各业务板块,未能形成合力,使企业的整体科研实力不强。近年来,企业将原有的科技发展部、水工科研所、盾构科研所、信息中心、测绘与试验等科研资源进行整合,成立科研中心,发挥了科研力量的聚合作用,推动了企业科研能力的提高,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机构保证。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实行科技进步单项奖励制度。为推动转型升级,企业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年度评选科技进步与创新奖制度,对取得的科技进步奖、编制的工法、发明专利以及优良样板工程、优秀QC小组、优秀论文等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创新业绩、填补空白的项目给予减免上缴综合管理费;每年奖励二十名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优秀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加大科技投入不仅切实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水平,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拥有各类发明、专利19项,省级以上工法9项,也为企业赢得了多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大禹奖”等荣誉称号,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

三是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更需要核心人才。为适应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企业十多年来每年都招收一百多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定期与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联系开办工程管理、供应电技术、水工施工等函授本科或大专班;还将部分中高层管理者送出深造,通过MBA、EMBA、工程硕士等进修学习,提升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专业能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形成相对合理、相互支持、互为发展的业务板块,夯实了人才基础。十多年来,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员工由2001年的不足200人增加到现在的1800多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由2001年的200人增加至现在的700多人。

广东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在改制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也为企业开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持续提升,2001年,企业总资产6.59亿元,净资产1.87亿元,营业收入10.7亿元,利润总额4206.13万元;2011年,企业总资产已达到94.58亿元,净资产8.66亿元,营业收入43.86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总资产增长超过13倍,净资产增长达3.63倍,营业收入增长超过3倍,利润总额增长1.85倍。实践证明,广东省水电集团的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既符合自身特色又适合国家发展政策的好路子,推动了企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上一篇:浅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 下一篇:拱棚薄皮甜瓜“多层覆盖、软管滴灌”早熟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