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高考关注哲学

时间:2022-03-26 06:19:20

法国高考关注哲学

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第一门科目就是让所有考生最怵的哲学。漫长的4小时考试,在所有会考科目里用时最长,难度最大。由于法国大学不设专门入学考试,学生凭借会考成绩即可申请大学,所以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相当于中国高考。

想得高分要靠“八股”

学习文学类、经济类、科学类等不同科目的学生,哲学考题不同,不过都要在三道备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形式有点类似中国的高考命题作文,内容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追问,让人眼花缭乱的先哲大名和经典著作,如此高度思辨的哲学题,即便知识分子也未必能在短短几个小时里论述清楚,更何况是中学生。人们震惊之余不免好奇,法国教育难道想把学生都培养成萨特?

考题看似自由,写起来可没那么天马行空,还有固定套路,想得高分就要老老实实地“八股”,甚至连引经据典都有数量限制。一名法语培训机构的教师曾说,哲学考题看似抽象,发挥空间大,其实写作本身依然要遵循固定模式。比如,第一段首先要破题,即对题目中涉及的概念加以解释,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文章主体则要引用至少5个知名作家、哲学家、思想家等的观点,充分展开论述。最后下结论时通常不能把话说死,要考虑到正反两面,方能体现出完整、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

每年“大考”之前,法国书店里各类哲学参考书、哲学概念记忆卡相当畅销。针对哲学考试的辅导网站层出不穷。在法国,几乎人人在中学时代都有过“背哲学”的经历。在一个哲学学习氛围如此浓厚的社会里,哲学家辈出也就不足为奇了。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正是在中学时期开始对哲学产生兴趣。

开课重在培养“自省”

法国媒体报道,今年法国大约有65万高中生参加高考,不论学文学理,哲学都是必考科目,与法语、数学、物理等不相上下。高中最后一年,人文类学生每周必修8小时哲学,科学和技术类学生每周2小时。哲学在法国中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哲学?依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哲学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法国国民教育督察官马克・谢林哈姆早在2006年就曾说过,教育对于构建哲学的“文化与思辨”基础至关重要。而哲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发展个体的“自我省察能力”。

法国的哲学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自我省察”,而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教育则侧重基于时间轴的哲学思想史梳理。比如,意大利的哲学课名为“思想史”,西班牙的哲学课名为“哲学的历史”。法国一家哲学教师协会的负责人西蒙・佩里耶说,自1808年起,哲学就已成为法国高中的必修课,这一传统承自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哲学课的设置旨在培养具有“智性批评能力”的启蒙公民。哲学的思考方式教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反省,如何深入思考问题。

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主任佩里耶―昂里・特拉瓦约说,不少法国人从中学时代的哲学教育中受益匪浅,在其后的人生岁月里继续保持对知识的求索。即便在最小的法国村庄,哲学沙龙的数量之多和质量之高都令人吃惊。他说:“如果只有一个理由对法国感到乐观,那这就是。”

哲学考题一览

文学类:①尊重一切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②现在的我是我所经历的一切造就的?③对摘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著《论美国的民主》的一段话作出解读。

经济社会学类:①个人意识仅仅是其所属社会的反映?②艺术家是否在其作品中刻意留下让人意会的内容?③对摘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著《政治神学论》的一段话作出解读。

科学类:①艺术品是否一定具有某种意义?②政治无需讲求真理吗?③对摘自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所著《论神性》的一段话加以解读。

前几年的题目:“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工作仅仅是为做个有用的人吗?”“寻找幸福是否是个体自身的义务?”“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上一篇:和谐语文课堂的建立 下一篇:新课程指导下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