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3-26 05:56:03

环境监测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此同时,生产生活造成的环境破坏时有发生。为了保证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逐步建立,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技术还不甚发达等原因,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旨在找出这些问题,并提出几项应对措施,以期收到更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效果。

关键词 环境监测;生产生活;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110-02

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进步,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有多么紧迫,因此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不断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肯定的。然而技术的进步却不代表问题的不存在,本文就列举了几项环境监测及治理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并提出几项建议,希望能够为环境监测及治理提供一些意见参考。

1 环境监测治理中存在问题

1.1环境监测数据不够完整,客观

我国开始进行环境监测的时间比较晚,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早,监测系统完整。并且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环境监测的滞后性比较严重,而且监测的频率也比较低,往往时隔很久才能进行监测,因此难以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周围环境的真实状况,通常只能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反映,我们知道,抽样数据与抽样地点,抽样频率有关,通过抽样数据对整个地区环境进行评价,有时会显得以偏概全,所以环境监测数据存在不完整,客观等问题。

同时,目前我国可以做到对空气和水的质量进行较为有效的监测,然而对环境中诸多有害物质难以做到比较细化的监测和统计,缺乏对局域环境的全面监控。

1.2治理技术较为落后,缺乏污染后的应急处理

与环境监测滞后相对应的是治理技术的落后。第一步的环境监测目前总体来看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与之相挂钩的治理技术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总体来看,治理过程呈现费用高,效果不明显,治理不彻底等等问题。而且中国大地上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和环境差异较大,而相对完整,系统的环境处理预案目前还是一项空白。在一些突发的恶性污染事件发生后,各地均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造成了污染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污染物处理的延误,使得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在环境造成污染的初期,如果没有能对环境破坏进行行之有效的处理,就会贻误最佳的治理时间,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和破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在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监测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层次不齐,或者责任意识不够强烈,管理与实施根不上环境破坏的节奏,从而导致了应急处理缓慢等现象的发生。

1.3对待新的污染物反应较慢

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各种新的产品种类的出现,新的污染物种类也在逐步复杂,同时有些过去没有引起充分重视的污染物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一些有毒物质正在被人们发现,但在实践阶段,对抗这些污染物的有效方法还没有出现,人们的反应速度也难以跟上。新型污染物出现的速度很快,而治理技术和标准却难以跟得上现代污染的更新换代,处理体系滞后,切不完善,在检测新的污染物的技术和设备上与发达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2 环境监测治理解决措施

2.1全面科学地进行环境监测,不断更新技术

做好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环境监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步骤。想要做到这两点,选择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点进行连续,高频次的采样工作,这样的采集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全面。与此同时,检测系统也要更加完备,以特征为主的评估方法替代综合评估方法,这样检测结果就能够更加科学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污染物,要有不同的监测体系,以期能够更加完整不落的评估整体环境质量,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

2.2提高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一些突然发生的环境破坏事件中,比如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如地震,洪灾。比如,人为造成的环境巨大破坏,比如石油泄漏,空气雾霾等等事件。特别是最近,议论纷纷的PM2.5事件又一次警醒我们,要把环境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提高这项能力迫在眉睫。比如,制定全面而详实的应急预案计划,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立即启用。

除此之外,加强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工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新的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并且定期对环境突发事件进行模拟训练,以求当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能够应对妥当。

2.3定期定点严查,对污染物追根溯源

由于生产生活的日益复杂,排查治理污染物,特别是新型污染物产生了一系列困难。因此必须做到对污染物追根溯源,只有追查到原因,才可更好地制定治理对策,对症下药。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该采用定期定点严查的方式。所谓定期,指的是检查频率要得到保证,避免由于长时间不能检查,产生的个别漏网之鱼。所谓定点,则指的是对于河流附近,城市上风区等易造成污染扩散的重点区域严查,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或者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避免企业完全以营利为目的而不顾社会责任。这些方法都必须建立在严格检查的基础上,一旦发现污染物,立刻进行处理。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贯彻落实,必然能够带来污染物排查的便利,也可以从源头上杜绝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

3结论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用飞速前进来形容,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无论从什么方面衡量,我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令国人骄傲的。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商品琳琅满目,工业进步飞速,农产品越来越多样的同时,整个神州大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却不容乐观,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个别地域污染达到了一个十分恶劣的程度。因此,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行动起来,特别是专业部门,通过不断改善环境监测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的整体把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岩翠.试论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

[2]段玉红.强化环境监测管理 提高环境监测地位[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3]乔惠霞.谈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高效服务的问题[J].陕西环境,2000(4).

[4]侯喜福.论环境监测怎样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为环境管理服务[J].中国环境监测,1992(4).

上一篇:烟机故障监测与诊断 下一篇:农业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及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