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时间:2022-03-26 05:29:33

《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随着ERP软件的广泛使用,会计信息的使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综合实验》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进行实务操作、锻炼动手能力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具有灵活性、系统性、效率高等特点。但长期以来,由于实验设施、经费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中的主要问题,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已成为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工作。笔者以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 探讨《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一、《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现状

(一)教学培养目标偏离 《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包含培养目标、教学教材、教学课时、师资力量、考核体系五部分,优质的教材是核心,充足的教学课时是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关键,健全的考核体系是保证,而正确的培养目标是教学体系其他四部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教学培养目标影响着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想要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首先要制定正确的培养目标。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立通、电力等行业发展,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我校会计学专业。在全国交通系统享有“南路桥、北财会”的美誉,在全国电力系统被誉为总会计师的“黄埔军校”,我校的办学特色与我院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会计综合实验》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交通、电力行业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校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却与之相偏离。很重要的一点是,《会计综合实验》教材使用的案例全都是制造业的案例,与交通、电力行业相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的是制造业的整个流程,对交通、电力业务却非常陌生。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得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没有任何就业优势。

(二)教材不合适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编制一本适合我校的《会计综合实验》教材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关键。我校目前经管院财务与会计系《会计综合实验》教材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我校《会计综合实验》的教材多半是复印的或是多年以前由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内容没有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而改进,难以达到时代的要求。第二,我校《会计综合实验》教材的内容全部以制造业企业为案例,这与我院的培养目标相脱离,也与我院的办学特色不相符。因为学生的模拟演练没有与将来的就业相对接,目前本课程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目前我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并内容存在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相分离、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单位的财务软件系统。第四,教材内容重核算,轻管理。我校《会计综合实验》教材的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但对于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与管理相关的内容却非常少。

(三)课时安排不合理 《会计综合实验》是连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纽带,它以企业的经济活动为脉络,内容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实践练习。在理论进入实践的过程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满着各种新奇,很容易发现理论知识的欠缺与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让其可以熟练操作与理解实验中的每一个流程。目前我校的《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安排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课时为6周。这个学期是学生找工作与研究生备考的高峰期,工作与考研的压力已经让学生应接不暇,学生投入到实验课程的精力必定会大打折扣。另外,实验包含了手工实验与财务软件实验,目前我校对《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主要是手工实验,几乎没有时间跟学生讲解财务软件实验。手工实验虽然非常重要,但仅仅通过手工实验,学生对会计业务只是一个感性的认识,无法真实体验企业情景。对《会计综合实验》课时的安排既要满足手工实验的课时,同时还要考虑财务软件实验的课时,这样才能让《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指导老师对实验流程的设计、课程的安排、实验内容的组织、实验手段的运用起着主导作用。我校《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指导老师为会计专业相关学科的老师,虽然指导老师对于理论知识非常熟练,但由于指导老师长期从事科研项目,无法与信息技术同步,因此不可能对目前实践中的每一个业务流程都非常熟悉。目前《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把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有二三十人,每两个老师负责一组。因为每个组的人数比较多,指导老师无法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指导每一个学生,更没有时间将课堂内容进行实践业务的迁移。另外,由于每个老师的知识面不一样,同一个问题请教不同的老师得到的答案可能会有出入,这也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

(五)实验评价与考核手段单一,要求偏低 对学生《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我校对《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考评方式是“平时成绩+实验报告” 简单的百分制量化模式。由于每个学生上课做的实验相同,上课没有时间完成的实验可以在课后完成,这样很容易导致部分不自觉的学生相互抄袭。而由于老师对那些平时不爱提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监督和指导,单凭上交的实验报告无法客观判断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目前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失公平性,而且考评结果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让老师在评定成绩时无据可依,最终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达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进

(一)修正《会计综合实验》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综合实验》的培养目标应该以我院的培养目标为依托,为交通、电力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企业需要的员工是可以为自己直接所用、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员工。目前我校绝大部分的本科会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对交通、电力行业及其业务不熟悉。第二,很多毕业生熟悉手工做账,但对软件做账却了解甚少,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第三,会计本科毕业生虽然有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但缺乏会计分析的能力。考虑到以上原因,为了培养交通、电力行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我校《会计综合实验》的目标应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结合交通、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培养熟悉交通、电力行业业务的会计人才;第二,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会计人才;第三,培养并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个人素养。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将学校与企业的目标相结合,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毕业生才能满通、电力行业的真正需求,学生的职业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二)改进《会计综合实验》教材 《会计综合实验》教材内容以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为前提。结合《会计综合实验》的培养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第一,组织本校教师编写适合本校会计专业的内容,删除原教材中过时的内容,保留原教材中的重要部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第二,教材内容增加交通和电力企业的常见经济业务,并做到难易程度分明、重点突出,以增强学生将来的适应性。这样改编的教材既继承了传统又突出了特色,使得我校培养的学生成为能适应多种行业的多面手,增强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第三,增加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与职业判断的内容,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个人的职业判断能力。第四,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相结合。为了能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应购买相应的财务软件,使学生既熟悉手工会计,同时能熟练操作电算化会计。

(三)合理安排《会计综合实验》课程课时 充足的课时是达到《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目标的保证,在考虑课时安排时既要考虑课时的充足性同时也要考虑课程安排的时间。考虑到学生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准备找工作、考研等事情,建议将《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安排在大三的第二个学期,这个学期各门学科都已经结束,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还比较熟悉,这样做实验会比较熟练。会计综合实验应分为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手工实验速度慢,可以帮助学生慢慢消化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后,再进行电算化实验将会节省时间。可将手工实验的课时安排6周,电算化实验安排2周。由于每个学生做实验的速度不一样,这样安排课时,对部分实验进度慢的学生而言时间可能仍不够,对此可利用网络来补充其中的不足。学校的相关财务软件随时对学生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上网练习,这样既可以补充课时安排不足的缺点,也增加了学生做实验的灵活性。

(四)充实师资力量 要保证《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批高素质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应具备以下三个重要的专业素养。首先,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融合并灵活应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将理论、方法和实践结合起来并融会贯通。其次,具备丰富的实验经验,能迅速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具备严谨治学的作风和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力量:第一,加强任课老师理论知识的培训。这里的理论知识既包含会计学的相关知识,还包括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与数据库应用知识等。第二,校企合作,让学校老师有机会到企业学习,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第三,聘请校外专家,充实实践教学队伍,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相连。校外专家每月定期对《会计综合实验》的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让指导老师与信息社会同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开放式的《会计综合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考试评定结果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还能为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参照。针对《会计综合实验》考核方式的不足,需要从考核内容和考核模式两方面对其进行改进与补充,使考评方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发挥指导老师的引导推动作用。可将考评方案设计为“出勤率成绩(10%)+实验报告成绩(50%)+课堂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成绩得分(10%)+分组实验成绩(30%)”。

出勤率的考察可以通过老师每节课随机点名检查试验结果,未到者为旷课,扣出勤成绩分,并且被点名3次未到者成绩不及格。实验报告成绩考评根据实验报告上交的次数及完成的正确度进行考评。课堂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成绩考评老师根据学生提出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的次数与回答实验问题的次数及正确率相应加分。最后一项,所谓分组实验是在《会计综合实验》课的最后两周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负责一个实验,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整个实验,然后由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讲解本组的实验。分组实验可以让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每个成员理解实验的整个流程。由于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所以会把这次实验当作自己的事情认真主动地完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每个组的实验不相同,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对分组实验成绩的考评可通过“分组实验总成绩=自评分+互评分+老师评分”模式记分。每一个单项的成绩按百分比进行分配,并且每一项的成绩由老师、自己、第三方给出。如表1所示:

该种考核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既可以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知识构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与知识表达能力等,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定泉:《会计实验教学范式及其创新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11期。(编辑 熊年春)

上一篇:IFRS 15“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解析及... 下一篇:风险警示:多氟多、中科云网、当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