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园科技馆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

时间:2022-03-26 03:16:07

利用校园科技馆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

校园科技馆是青少年科技普及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九江市双峰小学自2011年9月大力推进科技馆进校园以来,总结探索出素质教育的四个新模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体验参观模式。由学生完全自主观察感兴趣的仪器,使用电脑、网络、书籍等辅助资料,对仪器的原理进行探究。如学生通过对“气流升力”展品的研究,发现飞机机翼的形状与飞行升力的关系,观察“手摇发电”展品发现电的产生需要力的推动,发电站用水或者蒸汽作为动力来供电。通过自己动手参与,手脑并用去观察、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专题探究模式。将学科知识与相关的仪器结合,设计安排学生进行探究课程,把仪器用到课程编排当中。比如将电磁铁的制作和“自动加速”展品相结合,学生发现其实小铁球不会“自动”加速,而是通过一个个电磁线圈不断吸引从而越跑越快;将“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原理和“共振鼓”“雪浪声波”等仪器的现象结合,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

课堂拓展模式。科技馆陈列了影响近代的50个小发明、科技动画和两块学生作品展览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科学发明背后的故事,还能完成小发明的制作并向同伴展示。这样对于部分在教室内操作不便的小组活动、科学实验等,在科技馆都能很好地开展。

竞赛活动模式。科技馆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富含科学元素的场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渴望。将科技馆和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选拔对科学研究感兴趣、有潜质的学生组成科学兴趣小组,在科技馆里针对仪器进行探究,使用科学教具做科学小实验,进行生物培养、无线电测向、车模航模制作等活动。它还能与校园科技节活动相结合,学生在其间参观学习,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技馆进校园这一教育特色超越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在形式上,一改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学生置于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创造性;在思维方式上,以实践内容和实验现象做启示,让学生从特殊的现象中探索总结一般规律;在内容上,展品集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设法通过操作展品找到答案。

上一篇: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四化”模式推进区域教育... 下一篇:湖北省潜江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