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芋这小子

时间:2022-03-25 09:25:43

山芋这小子,这几年可是发迹了,身价也非同一般,仿佛从一个衣衫褴褛的穷小子一下变成西装革履的纨绔子弟,叫人刮目相看。那天,下着小雪,我走在大街上,忽闻一阵异香。嗅香寻踪迹,看到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老汉推着一个烘炉当街烤山芋。我就在炉沿上挑了一只烤熟的上秤,一边掏出五角钱准备付款。老汉竟报出二元五角,吓了我一跳,说:“你……可看准了,别宰人!”老汉一脸不屑:“就是这个价啊,你看,秤竿翘得高高的。”原来,是我孤陋寡闻,眼下烘山芋已涨到三元一斤。

将剥了皮的山芋狠咬一口,心里就忿忿不平。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芋还是那个山芋,凭什么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这小子的身价就翻几番?

我小时候,山芋这小子低贱得很。一向是灰头土脸、猥猥琐琐,活脱脱一个鲁迅笔下的阿Q模样。入秋,从地里刨出来,就堆在门后墙角无人理睬。若卖给酒厂粉丝厂,只三分钱一斤。粮食丰足的时候,山芋大多喂了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小子的诨名也最多,除了姓山名芋,又叫什么红薯、白薯、甘薯、地瓜、红苕……说它是粮进不了米囤,说它是菜上不了碗盆。整个儿农作物里一小杂种,只能成天与南瓜、芋头等三教九流者为伍。自然,翻翻它的档案,就像阿Q也上过两次城,那些年它总算也风光过两回:一次是在饿疯了的年代,无数饥民靠着山芋等“瓜菜”果腹,才侥幸逃脱死神的追逐,那时,它的身价跃升到六斤山芋可换一斤米。还有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七品芝麻官》播出后,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台词频频出现在报刊电台电视,遂成亿万老百姓的名言。这时的山芋,走在街上,犹如明星,知名度极高,回头率也极高。除此以外,任你绞尽脑汁,决不会再想起这家伙还有啥惊世骇俗、春风得意的轻舞飞扬时刻。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山芋这小子在沉寂多年后,居然又东山再起了,你信么?近年来先是有营养学方面的权威专家全面考察了山芋,认定它具有极丰富的纤维素、木糖醇、维生素,因而将它推崇备至;接着是医学家断定它含有降“三高”和抗癌的成分,大声疾呼注重健康、把身体当作革命本钱的人们,尤其是整日端坐在写字桌前的白领们多吃山芋。由此,这小子又时来运转,趾高气扬起来。先是根据市场行情,它迅速调整了自己的身价,从当年的几分钱一斤涨到眼下的一元一斤。再者,它再也不肯在水里煮一煮、锅里蒸一蒸就轻率地被人端上桌,而是很讲究出场时的“包装”了。那一日,某饭店隆重推出的一款点心――拔丝山芋,山芋去皮切丁,下锅煎至金黄,裹以熬透的麦芽糖,装盆即成,把原本是主角的苹果小姐气得七窍生烟,差点要同它打一场侵权的“名誉”官司。又一日,去友人家拜访,女主人端出一碗点心叫“山芋莲子红枣羹”。接过碗一看,这浑蛋竟左拥右抱地躺在莲、枣两位佳丽的温柔乡里陶醉得忘乎所以了。如此的小人得志,真叫人恨得牙根直痒又无可奈何。即便是天愈冷、价愈高、愈畅销的烘山芋,也早已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在大街上、影院前被众多小姐淑女温柔的手小心地合捧着,疼爱地轻拍着,任其纤纤玉指撕剥,樱桃小口舔咬而香气四溢,还被称为是最甜蜜、最温馨、最受情侣宠爱的时尚休闲食品……

看来,山芋飞黄腾达的日子还在继续。任你羡慕也好,妒忌也好,恼恨也好,鄙视也好,气得吐血也好,这浑小子,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上一篇:金融海啸下香港饮食界自救 下一篇:马克·吐温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