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喜欢的教师

时间:2022-03-25 09:16:44

当学生喜欢的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培养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传授予人知识文化和经验,帮人解疑与解决实际问题。好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博得家长的信任、能教书育人,能培“桃”育“李”。教师应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刻苦钻研、积极拼搏等,是在教育战线上以血汗浇灌幼苗,用丹心滋润芳香的默默耕耘者。只有以心爱心、以智长智、以德育德、厚德博学,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受人尊重、不负厚望的好老师。反之,教学懒散、工作拖拉、性格暴躁、身在其位不负其责、得日“和尚”撞日“钟”,这样就会耽误孩子前途、荒废学生的青春、夭折祖国花朵,就会成为误人子弟的千古“罪人”。但是,该怎样做才能赢来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社会认可呢?在此,笔者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热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一名教师“敬业”的表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有爱就有快乐,有爱就有力量。师生之间富有一份真爱,那便是心灵相通的“牵线”,情感融洽的“扭绳”,其既能倾注学生的心扉,又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为此,不管在学生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教师都应伸出一双温暖的手,送上一口鼓励的话,执给一份真诚的爱。

1.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爱。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普遍增多,大多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照顾。这些孩子因缺少父母的爱,性格上就会出现很大的个别差异,如孤僻、脆弱、蛮横、倔强、任性、淘气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灵自卑、性格放荡、思想不正、态度不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因此,老师应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加强交流、用心沟通、用爱感化、嘘寒问暖、和蔼可亲。对后进生更要善心呵护、热情帮助、亲切问候,处处以慈母般的心肠对它们加以、安慰、鼓励和熏陶。

2.给予学习上的关爱。爱,哪怕是一点点,都会让学生心里快慰。课上,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爱好特长、性格迥异、可接受能力布置适量的作业:加强课外辅导,热心帮助学生;和学生保持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善于点拨、引诱学生对置疑的思考;鼓励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发问,有独特见解、独具风格的学习精神;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下,不管在校内校外,都不放过和学生交流的每一个机会,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讨论、聊天、倾诉心里话,做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和忠实听众。

二、为人师表

首先,工作态度要端正。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中要一心一意,全身心投入,有职业道德,有组织观念。不要老觉得是“怀才不遇”,轻易蔑视和懈怠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消磨时光、得过且过或一心想着的是自己的外在经济来源,把工作置之度外,该完成的任务不去完成,以至影响集体工作的整个进展。

其次,工作作风要端正。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文明自己的语言谈吐,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具备教育教学的崇高品质。有的老师光是要求学生而常常冒失自己。比如,不准许学生抽烟酗酒,自己却“吞云吐雾,气壮山河”;不准许学生赌博,自己却陶醉于娱乐室成天打麻将,这样的教师怎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呢?怎能做学生喜欢、育德育人的“园丁”呢?因此,教师不能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应该说到做到,信守承诺,言传身教地正确引导、激发、培育学生。

再次,处理事情要公正。学生是一个群体,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口头矛盾或心理冲突,那么教师就是其心中最好的宽慰者和信赖者。当教师在处理矛盾冲突的时候,既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又要公平公正。而不能沾亲带故,,或总是偏袒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后进生却无所谓。譬如有一则笑话:某一位教师的某一堂课上,一个成绩很差的同学和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座位上同时用课本枕着睡熟了,这位教师不假思索,凶狠狠地打了正在睡熟的差生几教棍后,吼着说:“你这个老‘油条’!连看书都会睡觉!”随手又指着成绩优秀但又正在熟睡的那个学生道:“你要像他学习,连睡觉都在看书!”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被打的这位学生被弄得尴尬不已、哭笑不得、气急败坏地显出一副又恼又火的神情。而这位教师的做法不但没能体现出公平合理,反而激起了学生的厌恨,造成了心理压力,而且很荒谬无情地戳伤了学生那软弱幼小的心灵。所以,教师处理问题时,一定要讲究巧妙、合理的方式和智慧,内心出于公平、公正、公心。让学生的自尊既不受到伤害,又甘愿接受批评,始终能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处理效果。

三、创新教学教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新颖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倾注孩子心声,能使学生学习精力集中,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让其能在课堂上充分表现、积极探索、出色发挥、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技巧、获取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不断丰富知识和累积教学经验。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渠道,精心培养学生,使其具有善于发现、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对自己的潜能能合理开发,知识能有效地快速拓展,信息能迅速地收集和处理。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有学之趣、有学之法、学之于乐、用之于优。

1.教学思路要新。可以说,一节课的成败在于是否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必然是来自于备课的认真程度、教材的理解分析、教案的精心设计。在教学情景当中,教师如何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怎样实施新课改、怎样抓住学生的本质和实际,将应用的那些教学教法,将制作哪些与教学相关的教具,如何衔接教学步骤、穿插新的环节,如何标新立异、活跃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等,都要胸有成竹。

2.课堂导入要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将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上课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择取不同的导入。新颖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就能使他们积极探索、质疑思考、设悬解悬等,为一堂好课铺好基石,老师也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挥洒自如地进行教学。课程导入的形式很多,例如问题导入——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文或题目内容当中去阅读、理解、探索、研究等寻觅到答案并加以感悟,领会其问的深刻含义和人生哲理:故事导入——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能耐人寻味,充满遐想;歌儿导入——一句有意义的歌词或一段美妙的旋律可以敲开学生的心扉,或悲或喜,能让其积极进入教学情境,情怀投于其中……

3.课间氛围要佳。当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中时,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运用新课改理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引导学生能自主、合作、实践及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巧妙设置恰到好处的教学悬念,将其身心与课程新知牢牢维系,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充分给予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课堂气氛佳了,教学就会随之变得自然流畅、有滋有味,深奥的知识也会变得浅显易懂、潜移默化。

4.课堂时间安排要合理。上课时既不要“满堂灌”,更不能“拖长征”。每堂课的讲解内容要适当,讲解时间不宜过短,也不能过长。讲解过短使学生融不进课堂情境,所获取的信息量不够,致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潜能得不到充分体现;讲解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身心容易疲劳、课堂气氛易显得枯燥乏味、课堂时间大量被教师所占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我认为每节课的讲解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总不能占用课堂的太多时间,要尽情地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当主角,而教师只能多作为学生群体的参与伙伴,合作探究并相机引导,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

5.课后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一节课下来,授课教师应对该节课进行整体性与逻辑性的归纳。通过授这节课,使学生学得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表现怎么样,心底下认真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作出如实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表现、课后反馈、作业效果,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经验、课堂成败拟写好个人的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

四、写好作业批语

用好的批语当作礼物给予对学生的奖赏。“美的歌儿甜在心问,好的语言胜过礼物”。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批阅作业、作文、练习时必须要书写工整、得体,既不伤学生自尊又具有教育意义的作业批语,如对优生作业批语:“真好!”“好极了!”“真棒!”“老师就知道你能全对!”“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很像个天才!”……如对中等生作业批语:“不错,这次进步很大呢!”“加油啊,你的成绩上升了,老师真高兴!”“孩子,太粗心了,你看多可惜啊!”“你真乖,老师对你可有希望了!”……如对后进生作业批语:“别灰心,你一定行!”“这一次比上次好,争取把下次做得更好!”“快,只差一点点就赶上队伍啦!”……把这样的教学批语当作“礼物”奖赏给学生,哪怕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一小张纸条或几句鼓励的话,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又能让其虚心接受批评。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在老师面前得到证实,得到评估,并以此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奋进、勇于创新。反之,如果老师批阅马虎草率:对就一个勾,错就一个叉或“优、良、中、差”中的一个字,或存在“优而不扬、错而不纠、脏而不收、乱而不看”等现象。就算是批也过于简短、概括。如“不错、可以、差不多、还行”……这就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开发学生的“资源”,也不可能得到丰富的作业效果。

总之,要当一名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应视“敬业”为一种美德,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忱,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持之以恒、为之求索、为之奉献,这样才能不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称。

上一篇:面向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郑州物流企业应... 下一篇:浅议教师学习礼仪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