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布斯死于“癌中王”说起

时间:2022-03-25 08:29:26

据报道,世界著名的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10月6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开人世,终年56岁。8年前,乔布斯接受了一次断层扫描,那只是一次普通的检查,但医生却在其胰脏中发现了一个肿瘤,而当时乔布斯连胰脏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医生几乎确定那是死亡率极高的胰腺癌,甚至建议乔布斯回家,好好和亲人们聚一聚,这通常是医生对临终病人说的话。通常而言,大多数胰腺癌患者都活不过1年时间,但乔布斯经过手术和吃素食控制饮食,与胰腺癌抗争了8年之久,最终还是被医学界称为“癌中王”的胰腺癌击倒。

■胰腺“隐居”在腹膜后,个头虽小,责任重大

在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有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它就是胰腺。胰腺虽小,却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胰腺“隐居”在腹膜后,知名度远不如其近邻的胃、十二指肠、肝、胆,但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好几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

胰腺含有多种功能的内分泌细胞,分泌高糖素、胰岛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等。这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如果这些细胞病变,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病症。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头、体、尾部或累及整个胰腺,但以胰头部最多,约占胰腺癌的60%~70%。

■上腹疼痛可能是多种疾病,需要警惕,切莫误诊误治

胰腺癌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上腹疼痛需要鉴别的疾病甚多,故易发生误诊误治,误诊率在35.5%~87.5%,常误诊为胆囊炎、胃肠疾病、肝炎、胰腺炎等,8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因此,只有尽早发现胰腺癌的蛛丝马迹,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上腹痛或上腹饱胀不适是胰腺癌首发症状。由于患者常先去内科或其他科诊治,所以多数患者来外科就诊时,病情属中晚期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腹痛、黄疸、上腹部不适、消化不适、消瘦、恶心、呕吐、腹泻或突发糖尿病等,患者应考虑到患胰腺癌的可能。对年龄大于40岁、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胰腺炎尤其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测。

■暴饮暴食,刺激胰腺不正常分泌,导致祸从口入

造成胰腺癌的原因主要有酗酒、创伤、胆道疾病及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慢性疾病。另外,长期接触汽油类物质也可诱发胰腺癌。暴饮暴食能促使胰液大量分泌,而酒精可直接刺激胰液分泌,酒精进入十二指肠会引起水肿和奥狄氏括约肌痉挛,于是没有“出路”的胰液便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在临床上,发生急性胰腺炎患者,绝大多数有暴饮暴食的经历。

尽管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还不支持饮酒是胰腺癌的病因,但酗酒可导致胰腺癌发病危险性升高是不争的事实。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对因酒精中毒、慢性酒精性胰腺炎、慢性非酒精性胰腺炎、酒精性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胰腺癌危险性进行分析后发现,饮酒使胰腺癌的危险性增加40%。研究人员指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胰腺癌危险性明显升高。

上海一家门诊收治的6894例癌症病人中,胰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2005年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上年均上升50%左右。患者中多数是企事业单位老总,工作压力大,生活没规律,长时间的应酬损害了他们的健康。调查表明,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人,患大肠癌、胰腺癌的几率也大量增加;家中常吃熏烤煎炸食品及腌制食品,患胰腺癌的几率增加;食用油、高盐食物消费增加,不但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也产生大肠癌、胰腺癌隐患。

日本研究发现,摄取大量的加工肉类、猪肉等红肉与胰腺癌危险有着明显的联系,吃香肠和罐头猪肉这类加工过的肉类较多的人,与那些吃较少肉类的人相比,其患胰腺癌的危险增加了68%;喜欢吃猪肉等红肉的人,比那些很少吃猪肉等红肉的人,患胰腺癌的危险要高50%。

■管住嘴巴,拒绝肥胖,预防"癌中王"

预防胰腺癌的关键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尤其要从调整膳食结构着手。如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日常饮食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每天新鲜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膳食要合理搭配,多食用易消化的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和鱼,要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如煮、炖、熬、蒸、溜、氽等,不要用油煎、炸、爆炒等方法,防止胰腺过度的分泌。另外,要减少应酬,从戒烟限酒、少吃高脂肪、高热量、低盐饮食开始,增加体力活动,加强锻炼等,避免超体重和肥胖。必要时接受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关于饮食、运动专题讲座并寻求指导方案。编辑/吕毅

上一篇: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营养治疗膳食与配餐 下一篇:冬季加湿别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