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语课堂效率的提高

时间:2022-03-25 08:28:52

浅论英语课堂效率的提高

随着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学习与运用变得更为重要。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仍然在学校。而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自然就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思维,转变教学观念,力求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培养兴趣

学生天生对新事物有兴趣,对待英语学习也一样。刚开始,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好奇,兴趣盎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困难和考试让他们兴趣渐失。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阵地。文中的对话、话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小组讨论,甚至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能专心。

另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科学的学法指导,告诉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根据读音记忆单词、先复习后作业、先预习后学习等。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快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学法指导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后期学习也大有益处。

明确目标

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上好大学。他们没有把学习当成一种培养自己、锻炼自己的过程。有的学生甚至只是为了给父母一个说法,他们没有学习的真正动力。因此,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付家长和教师的检查,这是一种没有主动性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平时和考试不一样,考前和考后不一样,考试结束以后学生会遗忘大量知识。

为了有一个高效的课堂,有目的的教育就显得不容忽视。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对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赞扬,不能只表扬在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只是考试,而应该是为了自身的完善、自我的发展、迎接新生活、接受新挑战而进行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的过程。此外,作为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

关爱学生,因材施教

所谓关爱学生,指的是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学优生、后进生都要关爱。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困难在哪、学习中有什么优点、存在哪些不足等,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教师应该倾注更多的关心,不能排斥他们、厌烦他们,更不能歧视他们、打击他们,要亲近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

所谓因材施教,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二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节奏。这样,就能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学习的需要,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都有进步,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激情教学,和谐平等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和他学习时的情感态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影响的。如果教师能充满激情地上课,他就能带动和感染学生。而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则是课堂高效的保障,能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课堂氛围。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近了,他们就会喜欢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他们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那么,该如何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主动亲近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要多一点理解和宽容;经常并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更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其次,教师应该经常反思和敢于认错,要勇于学习,也包括向学生学习。这样教师才能感动学生,也会收获感动。

精心准备,收放自如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每课必备,学生应该做到每课必先预习。教师要认真准备和教学相关的材料、器具、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做到每一步都在计划之中,都在脑中有了预演;根据学情,科学、合理地应用教材,以教材为中心,不被教材所困,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处理或整合,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例如:教师可设计出难度不同的几个问题,这样既方便了检测,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了学习。另外,要让学生做到不上无预习之课,要求学生预习,并指导学生如何预习。例如:在预习时圈出重点、难点,提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上课时目的明确、效率更高。当然,教师还应该把握好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机敏地处理一些课堂上突发的小插曲。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不是仅仅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实现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教师去留意、观察、总结。例如:课堂规范的遵守、学习环境的创造、教学设备的更新、社会对教育的关心与支持等。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教育者长期的探索与研究,要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围绕让学生动起来的主题,去构思,设计教学流程,高效课堂就可以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甘泉中学)

上一篇:幼儿手工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