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试揭秘(连载三)

时间:2022-03-25 03:50:23

第四部分

“青岭”主脉当为今小兴安岭

“汤旺河原名“土温水”

首先谈到“小兴安岭”在金时的称谓。金史许多章节提到“青岭”这个山岭名,笔者认为,青岭其主脉就是指今天的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流经松花江的一部分山脉。当时女真人以松花江为通道穿行于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他们不是象今人将两山分为两个名称,他们认为,这两座山实际是一座山岭,只不过中间有一江流过而已,而“岭”的概念概指两大山脉,且靠近于黑龙江之祖地。这从《金史·地理志》中可以找到根据。金史在描述大金国地理界限时,首先介绍的是“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国初称为内地……其山有长白、青岭、马纪岭、完都鲁,水有按出虎水(今阿什河)、混同江(黑龙江)、宋瓦江(松花江)、鸭子河(嫩江)”。上面提到的大山,“长白”,肯定是今长白山;马纪岭是老爷岭;完都鲁是完达山。那么只有小兴安岭和与其毗连的张广才岭这个最重要的大山了,只有是“青岭”无疑。这是重要的历史地理概念。

从黑龙江省地势图(《黑龙江史志·第七十八卷地名录》)可以看出,黑龙江与松花江中间的山脉就是小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向的大山即为“青黑山”之岭,再向东就是三江平原。山脉与平原形成地势差,这才有岭东的概念。松花江南岸的张广才岭与小兴安岭本为一体,只因松花江从中流过,是后来才人为地分成两个名称。但地理上称为黑龙江东部山区。东部山地也有较高大山,有的海拔比小兴安岭还要高(如海林市西北的老秃顶子山,海拔1687米,大秃顶子山1696米,三秃顶子山1639米等,比小兴安岭最高峰平顶山要高,平顶山也只有1492米)。但小兴安岭直接黑龙江,东接三江平原,南北长约500公里,东西宽约210公里,面积77725平方公里;而东部山区总面积才7万平方公里。东部山区也有“大青山”之名,但其位置是最西的山地,最高海拔才952米,形成不了“岭东”的概念。而小兴安岭东麓则称为“青黑山”,从地里位置看,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汤原县与伊春市、鹤岗市交界处,且南北走向,绵延百余公里,主要山峰从南至北有小白山,海拔1022米,老白山,海拔1038米,金顶山、摩天岭等。“青岭”一称遗留至今,主要是小兴安岭的苍郁高山在松花江岸边看来,就是青黛色之岭,特别是从黑龙江岸边的萝北、绥滨、鹤岗方面看来更是大岭分界的大山脉。

说“小兴安岭”就是金代之“青岭”的主体又一根据是,中国地图和汤旺河入江处的汤原县志所记。《新编实用中国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修订本)将小兴安岭东麓与鹤岗接壤的山脉就标为“青黑山”,而此山脉正是现伊春金山屯林区。汤原县志(1992年版)引史志之说:“小兴安岭居县城之北……又名为青山,又名为白罗山,盖即于内兴安岭东之尾闾。曰达里带岭,居县境之西,即汤原、庆安、铁力分界之山岭也,亦名曰青山。其在汤原县境内,南北绵亘约200里,曰分水岭,居汤原之西南,即汤原与通河分界之山岭也。按此群山,盖指小兴安岭之支脉也。”“汤原县之水,松花江绕其南,其境内水之大者为汤旺河,发源于小兴安岭,长约八百里……”。这些都证明,金史前所记“青岭”就是指小兴安岭。

汤原县志转古志之记还有:“西南叉河,发源于达里带岭,东南入于汤旺河,又伊松河,又名伊春,发源于小兴安岭,东南入汤旺河。”此志在现有疆界一栏也说:其西北界是小兴安岭的支脉“青黑山·朱勒比拉河分水岭”。这也正是伊春金山屯林区与鹤岗的分水岭。

今天位于伊春带岭(当是达里带岭)的“大菁山”海拔1203米。此山脚下即是“大青川”沟系,位于今铁力县南侧的平顶山脉也高耸入云,顺这些沟之河流翻绕青山大岭,就是小兴安岭的南麓,松花江的北岸,现通河县和通河林业局一带,是五国城女真人通往小兴安岭的通道。另在小兴安岭东南麓,今金山屯区和美溪区之界,有一个大山,名曰“对青山”,高1068米,在鹤岗、萝北近山平原就可以望见这座青山的雄姿。今天张广才岭,是后人之划分,金时女真人是将这个大山经常看作一个脉系,只不过有一个大江(松花江)从中通过流过而已。所以有时也将张广才岭的某青山也说成“青岭”,但主要是指今天的小兴安岭。这些大山,海拔不算最高,但却是当年女真人可望亦可及的地方,故称“青岭”,至今,仍有“青”字号山名的遗留,而从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的绥滨大平原至小兴安岭、行走的“驿马古道”正是从这座大山脚下的大丰河沿途进入小兴安岭的。

笔者这一地理名称的确定,对于研究小兴安岭和伊春区金代历史、女真人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在金建国之前,反复征战的地理座标“青岭”即是今天的小兴安岭,可见金初以完颜氏族为核心的女真人发展史与此大山大岭的紧密关系。

从小兴安岭大动脉——汤旺河流名称来源进行分析。汤旺河是松花江流域重要支流,在中下游地带,是除了牡丹江以外的最大河流,它由小兴安岭绝大部分区域的山川支流汇集而成,而且,它与牡丹江入松花江口相距不远,一条从南流来,一条从北流来,都汇入了滔滔的松花江。

那么,汤旺河流的名称来源如何,金代是何种称呼呢?辽史和金史记载,汤旺河原名为“土温水”(也写“陶温水”,音同而字不同而已)。那时,并没有“汤旺”之称,说明此称出现在辽代之后期或金朝之初,有学者认为,“土温”与“汤旺”是音转。但笔者则认为,光这样解释显太过简单了,“土温”与“汤旺”具有明显的语音差异。其实,这个河流名称的转变是因历史事件而促成的,而非一般意义的音转。

这又涉及到汤旺河流域下游的“金山屯”一称了。因为,在金代当时,金山屯这个地方是此河流域(即小兴安岭)最大最主要的部落居住区。金山屯这个地方,在辽代、金代正是称为“土温水”,金代中后期则干脆称为“屯河”。“屯河”即是“土温”的联读音。金代一般对河流的命名,均称为“××水”,又由于那时人口必竞究少,居民集中区即部落群在哪条河流,一般也同时称为“××水”。这里的“水”,首先是指河流,但若是冠以具体名称,如“土温水”,则即指这条河流,也指当时的聚落群区域(类似现在的村屯、城镇)。所以,那时所称“土温水”,一般是指汤旺河岸边的居民区(聚落群)。笔者反复分析查证,金时所称的“土温水”、“屯河”就是现在的伊春“金山屯”这个地方。过去,人们在分析“土温水”各时期建置时,往往都归为现汤原县一带,这是不准确的。汤原县一带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置,有时代表着整个汤旺河区域,有时则不是。在辽代,汤原县是五国部盆奴里国所属,当时汤原归为“越里吉”;在元、明、清几代,朝廷在汤原县设治,统辖汤旺河流域。但在金代,主要治所在“土温水”,而“土温水”并不等同于“汤原”。笔者查阅历史资料,其中金启宗先生所翻译的(日)三上次男三十年代所著《金代女真研究》就明确记述:“土温水”的土温,就是涛温路的涛温,也写作‘陶温’,土温水就是《宗尹传》(《金史》)所载:“录其父功,授世袭蒲屿路屯河猛安并亲管谋克的蒲屿路的屯河,就是在今天的汤原附近,从北边流入松花江的汤旺河。”此段话说明,“屯河”等于“土温水”、“陶温水”,在汤原附近,但不等同于汤原,是“附近”,即从北流入松花江的汤旺河。看来,笔者所分析的金代作为部落名称的“土温水”(“屯河”)是汤旺河中下游的伊春“金山屯”乃至今伊春市一带的女真部落群。另从金后期在现金山屯——横山一带设“都统所”高级治所(详见本文第九章),也能说明笔者的观点。

而“土温”或“屯”音,并不是人们所常规理解的“村屯”之意,追其名称源头,“屯”音正是由“土温”连拼之音。“屯”的拼音为“TUN”,而“土温”的拼音为“TUWEN”,连起来读其音,正好是“屯”音。当年金代确实将“金山屯”这个地方称为“土温”或“屯”了。“土温水”就是后来的“屯河”,而“屯河”就是“金山屯河”之意。简言之,“屯河”,就是现在的伊春“金山屯”。那么,“土温”或“屯”在女真语中是什么意思呢?目前,尚无人做出解释。笔者经查阅《满汉辞典》(刘厚生等著·河北大学出版社)知,“土温”或“屯”音(TUN),在女真语(满音之先祖)语中就解释为“岛”。“土温”或“屯”是“岛”之意。这样解释让不解其意之人眼前一亮:怪不得当地人跟金山屯叫“金山半岛”,这一俗称,与来俱之,金山屯人在口头上一直这样自称。看来这个“半岛”之称,并非今人自造,而是古已有之,早在辽金时代,这里就被称为“岛水”了,这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地名的称呼总是一脉相承,根源不断。从金山屯区址地形看,汤旺河从此处转了好几道弯,将金山屯区址分流为好几个“岛屿”,而且又有大丰河从此处流入汤旺河,真乃“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称为“半岛”极为合适。若以“岛”相称,非金山屯莫属。“土温”是根据女真之发音,而用(下转第58页)(上接第45页)汉字记录的,少数民族之发音特点为多音节,而用汉语之习惯,则一般为单音节,因此,以“屯”译实属正常。因此,可以结论:“土温水”即指“汤旺河”这条河。同时,也指汤旺河流域最大的聚落群“金山屯”周边的“岛屿”。这是笔者最主要的地名研究成果。金山屯大量的金代遗址及古墓群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屯”音有了这样的解释,而“金山”二字又是由何而来的呢?“金”光是指产金子,意或是金代之金意?而山则更好解释为这里有许多大山之意吗?然而,如果只这样解释仍然是表面的。“金山”在金代并无此称呼,地理名称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逐渐形成了汉语化的音转和汉字的表达。笔者经多过多年研究发现,其实,“汤旺河”(河流)与“金山屯”称谓的出现,几乎是同时的事,原来“汤”和“金”的音转是来自一些历史事件。

说到金祖先人的发达史以及他们依托江河大川,依托松花江和小兴安岭而扩展势力的历史,必须提到石鲁的下一代的乌古乃、金称“景祖”,他不仅接任了其父石鲁的官职,而且,管辖范围更加扩大。金史称“金自乌古乃始大”,就是说,大金王朝正式建立前,是从乌古乃时期才开始膨胀壮大的。而乌古乃正是在小兴安岭“土温水”(汤旺河畔的金山屯)而起家的,他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他使多少年来的“土温水”一名开始向另一个名称“唐·王河”即后来的“汤旺河”进行演化。

作者仲维波曾任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政研室主任、伊春市金山屯区区长,先后担任国家林业部“中国林业专家”、北京大学行政学院客座教授、辽金暨契丹女真史学会会员。

上一篇:净现值法在投资项目资本预算研究中的风险调整... 下一篇:文博事业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