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探微

时间:2022-03-25 07:13:09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探微

【内容摘要】“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师生共同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问题探究中,老师适当的指导点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形成一种从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到合作学习逐步过渡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提前设计好的学案内容,指引学生主动地探索、解疑,在探索、解疑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案导学 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相对于其他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全面,重点、难点突出。在设计时,应将内容渗入教学进程中,充分的结合教案、学案、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思考和探究重点及难点知识。一般有以下三点设计原则:

第一,有梯度的设计导学案预习题。如在设计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10《A game about signs》这一课的导学案时,应该明确要求学生将生词或者难词注上音标,对于不懂意思的地方应注上汉语并朗读。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一种或者多种方式描述学过的知识。

第二,导学案设计时应注重驱动原则。所谓驱动原则就是要符合自上而下运行的规律,在设计导学案中注重驱动原则,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探索答案,实现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

第三,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明确目标的牵引下自主寻找问题,探究问题,从而逐步解决问题。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的导学作用是该学习模式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学模式应尽可能的多样化,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自主探究的动力。

学案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讨论交流活动的设计、梯度式的练习及书本知识的拓展练习等,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学案的设计内容上,它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习水平,包括学习内容和方法指导,不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训练他们学习各种知识的能力。

1.根据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老师应提前设计好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多的预习时间,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花几分钟收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信息,根据反馈的信息,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有选择、有目的的运用导语、相关演示材料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把握学情,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想学、会学,逐渐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根据“导学案”内容,学生可以将主攻方向放在学习难点和学习重点上,带着疑问查阅资料,加以思考分析,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根据反馈信息,组织讨论交流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问题中主动寻找答案并接受老师的点拨,这样,学习会形成一种需求,变被动为主动。对于一些难点或重点,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小组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也要呼吁不善发言的学生参与讨论,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虑问题,达到互相启发、消除疑点的目的。

3.老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高,对老师的课堂讲解也做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讲解学生预习后反馈的难点信息时,由于有限的时间和备课条件,就要求老师要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精湛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反馈的普遍难点,老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首先是点拨,学生在讨论疑点或重难点时,老师应静心听讲,以便适时的加以点拨,对于某个问题,若已有小组已经解决,老师可以让该小组去帮助、引导其他小组解决问题,其中有遗漏的信息,老师再加以补充和讲解;其次是精讲,对于重点或难度较大的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学生渴望答案的心理,快速锁定重点,抓住要害,以问题为例,理清思路,由个别逐步上升到一般,构建知识网络,为学生理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释疑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目的。

4.梳理知识成线,形成整体网络

在本节内容即将结束时,老师可以空出最后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及其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把知识点由点变成线,最后形成网络结构;其次要重视易错、易混以及易漏的薄弱知识点;最后对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成效,老师应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加以表扬,以激励其他学生。

上一篇:纪律不能违背天性 下一篇:阅读促进下的英语作文写作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