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时间:2022-03-24 06:36:19

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摘 要】德育模式的研究是当今教学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尤其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人们对德育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理论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同时根据其发展趋势我们发现,将理论同实践结合是实现德育模式更好研究的首要途径。本文从的与教学形态的变化入手,简单阐述了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关键词】教学;德育模式;研究;理论特征

0 引言

近年来,教育理论研究事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思想、新学说如潮水般向着社会各界用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将这些理论科学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德育教育作为当今教学领域中研究重点,已成为我国德育研究工作中引入注目的新问题。

1 我国德育模式概述

长期以来,德育研究一直都深受人们的重视,在德育研究中设计内容十分复杂,其研究工作不仅是简单的理论研究,更多的研究重点在于其独特、实践方面的研究。德育模式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理念,它受制于社会文化、教育体系、教学背景,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研究也不尽相同,其各种学说理念和思路众说纷纭,互不信服。根据过去多年的研究归纳总结,在我国的德育模式严重主要的特征表现在自身理论研究越来越丰富,德育模式的类型越来越繁杂。

1.1 德育模式的内涵

德育模式作为一个反思对象而存在的理论,它是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关于德育模式自身理论的研究主要指的是将德育模式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实践为研究重点的内容。在过去的研究实践中,不少学者人为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德育实施过程道德理论、德育内容、德育理论、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组合,它为人们观察、理解和思考德育提供了各种方式。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德育理论的研究并不单单是德育方法、德育计划的研究,也不是德育理论的探索,他是一个在特定的德育理论指导下,经过德育实践而稳定下来的教学活动,它包含了活动内容、形式、实施方法以及评估策略等。

1.2 德育理论的特征

关于德育理论的研究,其理论特征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首先是德育模式的形态变化,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德育模式研究已经从传统纯粹的学术构建形成了跨理论研究实践。在德育模式研究中,普遍采用了以实践叙事为主体的研究流程。其次,在德育模式研究功能方面,一方面表现出通过德育模式的研究,是通过寻求教育改革的赋权的研究新策略,使得德育研究逐渐从学校迈上了社会,形成了专家研究新流程。另外一方面是将德育模式的研究作为当今教学研究的理性工具,使得学校的德育研究模式同专家研究结合起来,进而提高研究力度和优化研究策略。最后,是将德育研究模式的研究价值进行延伸,将其同行为操作价值结合,进而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到业界的教育模式改革。同时,在当今教学领域中,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研究的一种常见方式,它是体现学校德育价值的载体。

2 德育模式的研究形态变化

德育模式是我国德育领域研究的独特模式,它在研究中主要表现在以叙事为主体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在研究中是寻求德育体制改革赋权为核心,以推动德育实践发展为目的的工作模式,它的研究是通过自身理论价值的深究来规范个性教育行为,从而扩展到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为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改革提供价值载体。

2.1 一种新的理论方式的出现与独立

从概念上分析,德育模式的研究是将原生形态的西方德育理论与我国教学实践相机和,通过对德育模式进行解释、表达乃至深究而实现的一种教学流程,它的出现不适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操作方式,而是根据教学实践综合研究的一种质变流程,它逐渐占据了我国独特的位置与研究对象,成为我国研究领域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截至目前,德育理论研究已经同我国学术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哲学研究方法和策略。

德育模式的研究最早是西方理论研究的一种,它被关明义德育研究,并作为专业的理论术语集合、总结和归纳,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学说在我国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的德育研究逐渐拜托了西方学术理论的影响,使得这一理念在我国得到普及和广泛的应用。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表明,我国理论界对德育模式的研究虽然仍然采用了西方学术界的观点,但是其在理论和构建上出现了很大的出入,使得我国的德育研究逐渐得到重视,成为教育界工作人士共同关注的重点。

在这一个阶段的研究中,虽然我国没有超越西方学术界的实现,但是最初的研究已经从西方学术界的影响中走了出来,形成了一个德育模式理论研究的新开端,为我国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目前,我国有关学术研究单位已经将德育教学研究列为新世纪教育研究工作的三大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家教育部点名关注的内容,可以说这一内容既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认可,也得到我国最高教育机构的重视。更为重要的是,德育模式的研究拜托了西方学术界的影响,逐渐同我国传统教育工作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研究体制。

目前,德育模式的研究已经向着实践行动靠拢,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单独研究的问题,虽然其中也出现了逐渐结合,但是具体而言,它是自身理论方式的变革,是将理论和其他学术内容结合,从而扩大自身的包容性、可行性和合理性。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德育模式的研究才显得更加重要,才变得深受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大胆而充满信心的研究学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学校迈进。目前,德育模式已经不仅是中小学教学中关注的内容,在一些高等院校也非常重视,寻求一套完善、科学、可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我国各等级院校共同面临的重点,也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基础环节。

2.2 以实践叙事为主体的研究

在西方国家的德育模式研究中,主要是一种以理论形态为主的研究体系,尽管当时的研究模式主要体现在实践性、有效性方面,但是整个研究领域却依然遵循着理论研究的范畴,它是同整个世纪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新内容。在他们的研究中,不仅需要对德育模式展开全方位的研究,而且要充分的体现研究主题的学术性、封闭性倾向,将这些内容作为追求和研究的最终目标。事实上,任何一个德育模式都不是单纯的学术性研究,它是将学理性知识和实践性内容结合产生的综合体。就研究过程分析,德育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具备开放性、全面性和长期性的内容,它在研究中存在着显著的未完成性,因此在目标和内容的构建上最重要的是处理有效性、综合性之间的关系。正如我们过去研究得出的结论一样,研究是一个过程性的内容,方法在研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也是研究所创造的产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因此,在构成性的研究中,研究者不仅深入到现场去实践和学习,并和学术界、教育界认识共同探讨和研究。一般来说,这一阶段的研究不需要修改研究思路,只要将其简单的列为实践叙事的研究就行了。

从德育模式的构成上进行分析,德育模式的实践叙事显然是非常显著的行动性内容,它在应用中主要强调了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及时性,然后才和理论实践相结合。它在研究中,强调了研究结果的假设与置换,是针对行动、思想和方法进行总结和优化的一个方法。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我们需要从理论、内容上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研究工作的有效、合理开展。

3 研究功能的拓展

3.1 寻求德育改革的赋权能力

德育模式的研究是实践叙事为主的研究内容,它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它推动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是纯粹的行政推进专项工作。在最初的工作中,这一工作的开展主要针对中小学进行的,但伴随时间的推移它在高等院校趋于普及,发挥出重大的优势和作用。经过这一理论分析,它有可能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去发展,尽管这一理论的可能性很小,但毕竟有了变化就会有发展。因此,在工作中需要科学的寻求出的与改革的赋权能力,从而保证研究的合理开展。

3.2 研究内容的创新

模式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当代教育哲学理念为依托,以中小学校为实践研究基地,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关于德育模式建构的基本理论研究 这里的基本理论既包括模式建构的基础理论,也包括模式建构的原理。德育模式基础理论研究,为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模式建构提供新的教育理论依托。

4 结束语

总之,在德育模式的构建中,我们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其包容性、价值型,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研究德育模式的构建体系和理论,寻找出能解决当今教学问题的德育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甘剑梅.近10年来我国德育模式研究述评―兼论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2]赵传江.试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及其保证体系的建立[J].江汉论坛,2001(06).

[3]张霞,张毅.高校研究生科研群体建设研究与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4]苏立增.国外学校德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2(05).

[5]刘承,陈玉玲.论道德教育实践的超越性及其选择[J].教育探索. 2001(09).

[6]韩玉彬.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策论析[D]. 东北师范大学,2002.

上一篇:论燃气工程档案管理方法 下一篇:浅析低碳设计在景观要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