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防治关键措施

时间:2022-07-30 02:12:37

伊川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防治关键措施

摘要:对近3年来伊川县发生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面积进行了介绍,并针对不同的有害生物提出了防治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2002

1引言

伊川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15朝古都洛阳,紧临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总面积1234km2,地貌特征为“一山二川七分岭”,辖14个乡镇369个行政村,总人口75.7万人,耕地面积8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61369亩。近年来随着国家天保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和造林项目的实施,该县有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也呈高发态势。林业有害生物的灾害已严重威胁伊川县森林资源安全,制约生态建设的步法,成为该县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大敌。深入研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分析林业生物灾害发生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林业建设成果,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成为伊川县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2伊川县主要树种及分布面积

伊川县主要树种有杨树、栎类、刺槐、泡桐等。 有林地面积142500亩,其中杨树59231亩,刺槐28203亩,栎类6902亩,泡桐2717亩,竹林291亩, 落叶松156亩, 油松80亩, 经济林29566亩,其他乔木15354亩。

3伊川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近3年来(2010~2012年)伊川县发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面积共35521亩,其中杨树食叶害虫发生12471亩,杨树枝干类发生2600 亩,杨树溃疡病发生1400亩,杨树腐烂病发生800亩,草履蚧发生7000亩,泡桐丛枝病发生650亩。以上6种病虫害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0%,成为伊川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4伊川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措施

4.1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关键措施

4.1.1建立防治组织、明确防治责任

林业部门对伊川县辖区内的杨树分区分片管理,在测报员、乡镇农业中心人员、杨树造林户中确定区负责人,根据“谁的树谁防治”原则落实防治责任。

4.1.2及时、准确测报

林木病虫害测报工作是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测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防治效果,县森防站加强对测报员的管理,时刻掌握本辖区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4.1.3根据地理位置、树木的高度,采取适用防治方法

高速路、省道、国道、大面积片林使用飞机防治;县、乡道路,苗圃地等交通条件好,树龄较小的地方用大型车载式喷雾机防治;村庄、田边等四旁大树,可用根基打3~4个孔注射农药防治。前两种防治使用药剂灭幼脲、苦参碱等无公害药剂,不会对环境和人畜造成污染和危害。根基防治每孔注射40%氧化乐果10倍 液10~15ml,用泥封口,效果明显,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2杨树枝干类虫害防治措施

杨树枝干类虫害在伊川县发生的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防治方法相同。

4.2.1清理虫害木及除害处理

(1)对危害严重且无防治价值的衰弱木及成过熟林及时清理,减少虫源。

(2)除害处理。伐除后的虫害木去掉枝梢后集中进行灭虫处理,严禁未经处理的虫害木流失。虫害木灭虫处理方法主要有熏蒸处理、加工处理、焚烧等。要求进行灭虫处理的虫害木,一定要在成虫羽化前进行。

(3)伐根嫁接。伐根嫁接毛白杨等抗性树种是林分更新改造的措施之一,较适合于虫害木清理后恢复林分困难的地段。要注意避免出现毛白杨等抗性树种纯林。

(4)截干更新。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对害虫集中于树干中上部为害的中幼龄林,冬春季(11~次年3月)在干部1.5~1.8m处将其上部截去,利用萌芽更新很快恢复冠形,保护其防护作用不受影响。

(5)多品种、多树种配置。新规划造林时,要规划营造多品种、多树种搭配的林分,包括免疫、抗性(目的树种)树种和一定比例的诱饵树种。

4.2.2化学药剂防治

危害较轻的中幼龄林采取药剂防治。树木高大喷雾困难的林分,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前一周左右,采用树干打孔注射甲胺磷原液等药剂防治成虫。方法是:在树干离地面30cm处打深达木质部的沿主干各方位均匀的下斜孔,用药量一般为0.3~0.9mL/cm。

4.2.3生物防治

在条件适合地段或发现有啄木鸟栖息的林分,采取人工挂鸟巢、设饵木或其他措施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创造适合啄木鸟生存栖息的环境。

4.2.4人工防治

可采用其他辅措施如人工捕捉成虫、人工锤击或刮砸虫卵或插毒签等。

4.3杨树溃疡病防治措施

4.3.1保障水分不失是关键

随起随栽,尽量缩短起苗与栽植时间,运输中要覆盖塑料布、布篷等防止苗木失水,栽植时水要浇透。水分充足可有效防止杨树溃疡病发生。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杜丽勤,等:伊川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防治关键措施资源与产业

4.3.2严格检疫

重视苗木来源,清除病枝干。

4.3.3药物防治。

40%福美砷5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及30石硫合剂、10倍碱液等刷干或喷干效果良好。

4.4杨树腐烂病防治措施

(1) 做到适地适树,栽植时选择好适宜的土壤和品种。

(2)避免苗木长途运输,认真假植,造林前浸根24h以上或蘸泥浆,减少苗木损伤。

(3)栽植后加强抚育管理,防治蛀干害虫,合理整枝并不留残桩。修枝应选择在冬季进行,尽量避免雨季修枝。

(4)对严重感病的杨树应及时清除,以免形成新的侵染源,感染更大面积的林木。

(5)对感病较轻的植株加强管理,提高树林生长势。用刀刮除病斑,用 50倍40%福美砷,50%退菌特100倍,5%托布津、多菌灵等喷干或涂干处理。连涂2~3次即可。

4.5草履蚧防治措施

4.5.1人工防治

通过阻止初孵若虫上树,杀死初孵若虫、老熟雌虫措施,降低虫口密度。

(1)阻止初孵若虫上树:2月上旬是防治的最佳时机,此时刚孵出的若虫从树盘周围的土壤、草堆钻出开始上树,如果防治措施得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将树干的粗皮刮平20~30cm,缠一圈透明胶带(或塑料薄膜),胶带要缠紧,不能有缝隙。另外也可用废机油和黄油混合(比例1∶1)涂于树干宽度约20~30cm。

(2)4月中旬在老熟雌虫下树前,在树身捆绑杂草、地下堆放杂草,诱使老熟雌虫在其中产卵,并于8~9月份集中烧毁。

4.5.2化学防治

(1)在草履蚧孵化出土盛期,在发生严重的林地及树干喷洒48%乐斯本或5%高效氯氰菊酯1200倍液杀死初孵若虫。

(2)在每年3月中旬,在树木根际打孔注射40%氧化乐果10倍液,利用树木内吸传导作用杀死树上正在危害的若虫。

4.6泡桐丛枝病防治措施

4.6.1选育抗病品种

白花泡桐、毛泡桐、兰栲泡桐抗病能力较强,山明泡桐和楸叶泡桐较差。

4.6.2加强管理

改善水肥条件,促进泡桐健壮生长,以提高泡桐的抗病能力。适当增施磷肥,少施钾肥。在生长季节不要损伤树根、树皮和枝条。秋季发病停止后,枝液回流前修除病枝,或春季树液回升前进行环剥,环剥宽度一般为被剥病枝处的径长。彻底清除内膛和病枝,修枝一年一次,以10月中下旬为宜,效果好,复发率低。

4.6.3药物治疗

用盐酸四环素治疗,疗效明显。取四环素(25万单位)4片,研成粉状,放入1mL盐酸和10mmL水中溶解,溶化后再加入90mL水。对当年生苗木,应用注射法。用注射器将此药液注入树干基部髓心,苗高0.5~1m的,注药量为10~20mL;苗高1.5~2m的,注药量为20~30mL;平茬后苗高达2m的,注药量为40~60mL。对1~8年生的幼树,应用根吸法。扒开与树枝对应的树根,选2~3cm粗的根剪断,插入药瓶口,封土,经1~2d即可。每株用药100~200mL。施药时间以5~6月为宜。如果苗圃里的泡桐苗发病,可以在5~6月间对病苗进行注药治疗。用四环素或土霉素配制成1万单位的盐酸四环素,用锥子或铁钉在病苗基部距地面10~20cm、靠近节间的下部扎一小孔,直至深部。然后用去掉针头的普通医用注射器的药管前端直插孔内,把药液注入孔中。注药量视苗木的大小而异,一般为20~25mL。用这种办法,治愈率一般可达80%以上。

收稿日期:20130116

作者简介:吴复新(1971—),男,湖北红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学研究。2013年2月

上一篇:遂昌县龙洋乡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用经典激活历史 以“三精”凝练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