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不一样的流行 不一样的趋势

时间:2022-03-24 11:15:38

化学纤维:不一样的流行 不一样的趋势

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东华大学、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在北京联合2012/2013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报告。报告的未来十大流行纤维品种有:异型细旦吸湿排汗聚酯纤维,异收缩复合聚酯纤维,PTT、PBT聚酯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全消光细旦聚酰胺6纤维,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再生长丝聚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竹浆纤维,壳聚糖纤维。当相对专业的原料名称和流行时尚的趋势活动结合时,创新和纤维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并给下游企业的市场开发带来了无限可能。

纤维流行趋势的,有利于产业链各个环节上实现更好的整合。把纤维流行趋势与纱线、面料、服装等下游流行趋势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纺织产业的整体优势,让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纤维流行趋势的将在我国纺织业实现从产业链的完整到价值链的完善提升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大纤维流行品种已然流行

业内人士对于此次的十大流行纤维品种并不陌生,因为这些品种很多在市场上已经非常风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流行。

异型细旦吸湿排汗聚酯纤维是一种具有吸湿排汗性能的纤维,截面为异型,利用表面众多的微孔或者沟槽,结合细旦化,使纤维能迅速吸收皮肤表面湿气和汗水,通过扩散、传递到外层蒸发,达到吸湿排汗的效果,可配合抗紫外线、抗菌等多功能复合,进一步提高纤维的功能。

异收缩复合聚酯纤维是指对同类或非同类纤维进行纺丝、拉伸、加捻等方式复合后产生的纤维。异收缩复合聚酯纤维的开发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纤维的仿真水平,其系列产品条干均匀,定重定长,确保了下游企业所生产面料的平整度和收色度以及加工时能做到各工序的半制品同上同下,从而提高功效、减少能耗、节约成本。

PTT、PBT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特性,集锦纶的弹性和柔软性、腈纶的蓬松性、涤纶的抗污性等性能于一身,并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舒适的手感,在化学纤维领域独树一帜。在弹力泳衣、运动服等服用纺织品领域及医疗卫生等非织造布领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阻燃粘胶纤维是指粘胶纤维材料本身具有或者经处理后具有阻燃性能的纤维。它与火源接触、纤维不能燃烧,或者燃烧不充分,仅有较小火焰燃烧;火源撤走后,火焰能够较快自行熄灭。(极限氧指数LOI值大于或者等于28%的纤维称为阻燃纤维。)

全消光细旦聚酰胺6纤维是国内市场上应用比较大的差别化纤维之一,其织物具有棉质效果,光泽自然柔和,是天然长丝的替代品。

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在纤维产品的加工过程,特别是印染、整理等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使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有色聚酯纤维,解决因染整造成的水污染问题,为环境保护、绿色世界作贡献。其产品颜色鲜艳、规格多样、色泽均匀、经久耐用、不易褪色。

再生长丝聚酯纤维用回收的废旧聚酯(包括瓶、废丝、废旧纺织品等)加工成的纤维成为再生长丝聚酯纤维。再生长丝聚酯纤维既可减少环境负担,也可有效减少自然资源的损耗,达到节能减排、重复使用、再生循环的环保要求。

聚苯硫醚纤维是新型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良好的导热性、优越的抗化学腐蚀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及电子绝缘性能。

竹浆纤维原料采用我国丰富的可再生天然资源,不会资源枯竭,影响生态平衡。它取之于自然,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壳聚糖纤维是以蟹壳、虾壳为原料,经提纯、溶解、纺丝而制得的具有天然抗菌功能的生物质纤维,其工艺流程短、清洁、绿色。壳聚糖纤维具有显著的抑菌抗酶作用和促进皮肤生长的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卫生巾、婴儿装、医院病号服、医生手术服、烧伤以及床上治疗用纱布、可吸收手术线和人工皮肤等,进一步加工还可应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等。

纤维流行趋势是大势所趋

当前,全球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已经开始,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西方主要大国纷纷提出经济刺激计划,共同特点就是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创新力度,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命科学、先进材料、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重点,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重新调整和划分国际分工体系。

面对新的竞争格局,我国作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化纤制造大国,随着国内要素制约的加剧、生产成本的上涨和环境压力的加大,化纤纺织行业过去主要依靠数量、价格竞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特别是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造成了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发达国家低碳、环保消费理念迅速兴起,更决定了我国纺织化纤行业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报告的目的是打造国产纤维品牌,推动纤维原料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链整体品牌形象,使纤维生产与终端制造形成合理衔接,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实力。

正像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介绍的那样,通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研究和,将国内最新、最前沿、差异化程度最高,同时也是国际领先的化纤新产品传递给下游制造企业,介绍给终端消费者。这样可以带动纺织产业链向新产品开发、创新拉动需求的方向转变,促进价值链的整体提升,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增加纤维品牌对纺织化纤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纤维品牌创新创造巨大效益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主要依靠比较优势快速发展,新型纱线、新型纺纱、新型织造、新型印染技术和装备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有较大幅度增加,产品质量和档次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从全球发展来看,当前中国纺织工业仍然是具有产业链最为完整,关联度较高的明显优势,但是产业链的整合效应还未真正体现,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未能集中体现出高科技含量、技术一致性强的特征。

从品牌角度来看,虽然国内纺织终端品牌建设明显强于前道纤维原料品牌建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则是终端品牌的差距大于纤维原料品牌与国外的差距。推动纤维原料品牌建设更易提升产业链整体品牌形象,如果更进一步,纤维生产与终端制造形成合力,则更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实力。

上一篇:任重道远,玻璃纤维行业不是春天亦见花 下一篇:以《质量发展纲要》统领纤检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