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棉:助棉农打好种植市场攻坚战

时间:2022-05-30 11:34:14

科学种棉:助棉农打好种植市场攻坚战

众所周知,棉花是棉布衣料的基础原材料,依托巨大的市场,中国已成为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消费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巨大的生产消费市场必然意味着巨大的经营运作风险。最近两年,中国及世界范围内棉花价格的波动,使得广大棉农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面对变幻莫测的纺织原料市场,棉农是选择继续种植棉花,还是在农作物生产中另辟蹊径?可以说,棉农该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权威预测,中国棉花种植面积缩减已成定局

近期,美国农业部在互联网上了全球棉花2012—2013年度产量的前景预测报告。该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棉花产量在整体上将减少5%,而针对棉花的消费会出现反弹,但消费量仍低于棉花产量。该报告中预测,中国在棉花种植面积上也会大幅下降,产量预计为3050万捆,同比减少9%。基于去年棉花价格波动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份报告引起纺织服装业界的普遍担忧,棉农对于棉花种植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当前我国的棉花产区分布比较分散,包括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地理位置上相差的距离使得棉花的生产规模缺乏统一规划,因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减弱。在全国物价整体上涨的格局下,棉花种植的生产成本也出现明显的增幅。鉴于棉农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些因素的存在势必会严重影响他们种棉积极性,由此推断未来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必然呈现缩减趋势。”谈及当前我国棉花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山东省农业厅对外合作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以新疆棉区2011年的产出为例,整体棉花产值为1995.1元/亩,其中总成本1584元/亩。总成本中的物质与服务费同比上涨39%,人工成本同比上涨9%,土地成本同比上涨24%。加上棉花本身的质量受到外部气候因素、存放因素等影响非常大,不完善的管理使得各个产区的棉花质量层次不一。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未来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严重缩减已成基本定局。

无独有偶,5月17日,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了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将减小的推测。周会长表示,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中国纺织业劳动力低廉等传统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亟须进行结构调整,市场对棉花原材料的需求量并不明朗。而棉花种植生产本身也面临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差、生产出现萎缩的局面。2012年中国整体棉花播种面积下降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实,形势不容乐观。

市场如战场,棉农“种”与“不种”很纠结

对于棉农而言,2011年的棉花价格波动给他们带来的损失使他们对于是否继续种植棉花产生了怀疑。据了解,由于2010年棉花在收购价格上的良好势头,2011年上半年棉农普遍看好市场形势,于是大面积种植棉花,全国棉花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大幅增长。然而,2011年下半年的棉花成交季,在纺织行业需求锐减的格局下,棉价的下跌使得棉农的损失惨重。2012年上半年,皮棉的价格依然走低,为每吨19200元左右,这个价格不仅与2011年3月份的每吨31228元相去甚远,甚至也低于每吨19800元的新年度国家临时收储价格。加上棉农种棉成本的普遍上涨,棉农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对于今年棉花价格的预测,他们普遍表示“很纠结”。

“从各地市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今年山东省范围内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部分棉农对棉花市场价格表示不看好,虽然对于‘种’与‘不种’还没最终敲定,但是我们能感受到棉农备受煎熬的处境。”谈及目前棉花市场,山东省农业厅对外合作处工作人员分析指出,目前进口棉已经占据中国纺织市场的半壁江山。以山东省为例,2011年该省进口棉花114万多吨,这一数量是山东省整体棉花产量的1.3倍。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棉花产量为660万吨,而进口棉花336.5万吨,同比增长18.5%。海关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的整体棉花进口量出现大幅度的激增,进口棉花50.97万吨,同比增加29.92万吨,增幅142.2%。

导致进口数量增加的最直接原因是进口棉价格低廉,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外出口的棉花普遍享受政府高额的税务补贴,美国对棉花的补贴达到棉农收入的80%,因此进口棉花价格一直比国内棉花价格低很多。从2011年开始,获高额补贴进口棉价格出现了持续跳水,今年前半年虽然在价格上出现了小幅反弹,但均价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准。由于价格因素,国内的服装生产企业一直青睐进口棉,10年来仅进口美国的棉花就增加了20倍以上。虽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相关机构对进口棉的检测合格率较低,以次充好、以陈棉充新棉、包装问题造成的棉花污染霉变以及重量短缺等问题持续存在,但是受到生产成本的限制,我国棉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获利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他们看中进口棉花价格低廉的优势依然倾向于采购进口棉。

俗话说“市场如战场”,面对进口棉花的低廉价格以及国内对于棉花种植生产的不乐观预测,目前中国的棉花种植市场可谓内外堪忧。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生产形势下,棉农如何打好棉花种植攻坚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专家支招,科学种棉助棉农打好棉花种植市场攻坚战

“棉花是一种对于种植外部环境要求比较高的作物,除了气候、土壤、水源等基础因素外,棉花品种、种植模式、加工工艺等都需要在技术上予以改进,才能综合作用,起到提高亩产和棉花产出质量的双重进步。棉花种植过程中要把握好生长节点,科学用药除病虫害、科学施肥,通过组织棉农进行集约化的生产也是控制棉花种植成本的重要举措。集约生产采取科学的‘单粒播种’,实现棉花精简栽培,逐步培育职业种棉能手。尽量采取棉花的集中连片种植,这样可以在采摘棉花时节约一定的用工成本。此外,要熟悉自身土地的属性,不断探索适合自身棉田的植棉良法,尽量实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当前棉农普遍对于种植棉花缺乏信心的态势,山东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加棉农的种棉信心,让棉农充分认识到科学种植棉花的重要性很关键。

该研究员指出,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与补贴引导之外,在这方面,要加强棉农的种植技术教育工作,让棉农明确认识到,自己当前的选择道路有两点:一是要提高棉花的产出质量,保证质量是实现收益回报的前提;二是要尽量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才能增加利润空间。但是,无论是提高棉花的质量和产量,还是降低棉花的生产种植成本,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可以说,科学种棉是帮助棉农打好这场棉花种植市场攻坚战的最终武器和保障。当前,很多棉农对于科学技术运用的认识程度不到位,缺乏主动改进的意识,这是需要克服的。

最后,该研究员指出:“虽然棉农在这场棉花种植市场攻坚战中明显处于劣势,不具备主动出击的可能,但是依托科学技术的改进,棉农依然可以于斡旋中实现自身生产利润的获取。”

上一篇:锦纶产业如何担起时尚重托 下一篇:任重道远,玻璃纤维行业不是春天亦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