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时代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时间:2022-03-24 08:49:32

试论新媒体时代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摘要】自从网络媒体以及各种新媒体兴起之后,阅读的概念就发生了空前的改变。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新媒体时代的学生迫切需要指导。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发展,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受到教育,得到愉悦,再反馈到课内学习和应用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新媒体,课外阅读,阅读能力

自从网络媒体以及各种新媒体兴起之后,阅读的概念就发生了空前的改变。从根本上来说,阅读不会通过载体的改变发生质的变化,阅读应该是一个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愉悦、享受、获益的过程,只要投入,无论何种形式的阅读都会“开卷有益”,新媒体为阅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为“深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

当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已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常态时,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把新媒体阅读纳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媒体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在新媒体阅读中的认知、选择、评价、质疑、鉴别、创新能力,养成学生主动、有效获得媒体信息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鉴别媒体阅读对象的能力,并让他们具备健康的批判思维能力,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应该熟悉当代的信息接触、接收和交流方式,和学生们一起进入新媒体阅读的境界,加强指导, 把学生个体阅读与集体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把新媒体阅读与“深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新媒体阅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

阅读是一种体验,体验需要分享,分享越多,成就感越大,而成就感返回来又会成为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阅读。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它更加关注读者群的聚合,呈现出组织化、族群化的特点。新媒体的这一特点,正好符合了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可以促进阅读。因此利用新媒体阅读的这一互动性,教师可以在学生中推行集体阅读,即在一定的学生范围内建立群体,围绕一个或几个阅读专题开展集体阅读。

通过手机短信,学生之间可以阅读信息,建立相对固定和密切的关系;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在QQ中开设阅读群,实现多人同时进行阅读交流;利用博客的信息共享,学生可以彼此链接,形成阅读“社区”、“部落”等,这样就把学生的个人阅读与集体阅读结合起来了。

在集体阅读中,可以定期确定阅读专题,避免学生因缺乏足够的甄别能力,而选择不当的阅读对象。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阅读群内进行讨论,通过手机短信、QQ心灵空间、博客等方式随时把自己阅读中的困惑、感受、思考、体验等上传,必要时阅读者之间还可以在线交流,就阅读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而给学生搭建一个阅读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与教师和同学充分互动,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不断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这种融入阅读群体的互动,对于学生心理上是极大的满足。

二、新媒体阅读与“深阅读”相结合

据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现在的年轻人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大都喜好流行与时尚,而且不愿劳心费神,只在乎省时和省力,呈现出一种已显普遍性的浏览式“浅阅读”。事实上,拈轻怕重,蜻蜓点水,不甚了了,阅读的堪忧已是日甚一日。这似乎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有关,与青少年不得不接受的应试教育模式有关,与当下社会的浮躁和太过急功近利有关。但也与经典的不易理解有关。中学生应该读经典,过去学生主要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阅读典籍:《红楼梦》、《庄子》、《论语》《三国演义》等。作为中学生,一般性地读这些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假如是带思考性质地读,带研究性地读,也就是进入“深阅读”的层次,仅仅是读纸质书,肯定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比如说,《论语》中有“无友不如己者”句,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到底是“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还是“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借助网络,事实上他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搞定这个问题:一般研究者,或者说传统解释多持前一种看法,但是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却持后一种看法。而无论是哪种解释,都不能不承认有一定的道理:前者强调的是交友必须慎重,后者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长处。

对于读者来说,无所谓哪种正确,哪种错误,最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和认识,从中受到启发,“古为今用”。假如没有网络,或者作为读者不太善于利用网络,那么,即便是面对纸质书籍,也未必能够读出深度;或者说,假如坚守传统读书方式还又希望自己读书能够读出一定的深度,那么,必将比现在这样的阅读方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说,当在阅读中碰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学生或许就不得不跑图书馆去寻找“参考书目”,不得不去向老师或者专家请教。而这,学生坐在家中,往搜索引擎里输入几个关键词,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将一切搞定,轻松又快捷。读懂了才会爱上经典。

利用新媒体强大的阅读功能,可以指导学生将作品原著、相关资料、阅读争议等,快速下载收集、归类保存、建立系统的资料库;同时,在新媒体阅读中,还可通过回放、演示、批注、链接等功能强化阅读体验;利用新媒体带来的即写即存功能,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保存阅读心理历程;而且新媒体阅读的立体化,会给学生形象的感受,形成全面而深刻的阅读体验。美国文化学者波兹曼说“信息化载体对于传统阅读具有颠覆性影响”,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因势利导,把这种“颠覆性影响”转化、移植到多元阅读、研究性阅读上,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刻”,由“浅阅读”变为“潜阅读”。将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推向深入。

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学生读书,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新媒体阅读让平等互助互动的新型阅读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在这种阅读中学生真正地走进了作品,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并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学生新媒体阅读的探索中,收获创造性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正勇.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4).

上一篇: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浅谈古希腊神话对后世女性意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