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兵法 第3期

时间:2022-03-24 03:52:18

如果毫无优势地谈第一,那是狂妄自大;如果毫无环境与条件地谈第一,那是霸道。统一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统一)的“第一兵法”,并不是标榜第一,更不是一开始就立志第一。事实上,最初的时候,统一是一个处于完全竞争环境中的弱小企业,不得不忍辱偷生。

1992年,中国的油市场全面开放,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一时间全国油调和厂达到4500家之多。1993年,统一刚刚成立时,只不过是一个销售额百来万元的小企业,当时,基础油被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家竞争对手垄断着,统一没有任何优势,注定了这家企业必须杀出一条血路。孙子兵法说“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高度的竞争反而是成就赢者的生机。

2004年,统一油以21.5亿元的销售收入成为中国车用油市场第一品牌。而2005年10月的统计表明,中国1~9月共生产396.38万吨油,比上年同期上涨4.50%。其中,统一的油产量接近26.68万吨,同比暴涨43.5%,名列中国各油生产商之首。经过12年的农村包围城市,统一终于在全国市场得到了突破。

枪打出头鸟,成为第一的统一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2004年底,美孚、壳牌等国际品牌,明确将统一列为主要竞争对手。而在国内同业竞争中,统一的行动常常会引来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油企业跟进模仿。特别是当统一抢到先机后,怀着强烈危机感的中石油、中石化,加大了业务与品牌整合的力度,形成昆仑、长城两个主打品牌,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品牌、渠道运作。

在中外巨头混战的夹缝中,攥着“第一兵法”的统一,却在没有任何先天优势的情况下,把一个又一个第一收入囊中。

"第一兵法"背后的价值观

统一的第一兵法,体现在统一诸个创新与“第一”之中,其精髓,是第一主义的价值观。它渗透进统一所面对的各个情形与环境、各种策略与各种行动中。

第一主义是指南针,确定了行为与决策的目标。所有东西你都要领先,这是统一的习惯,也是公司各个部门做事原则,在统一各个具体战术中,明确指向第一。

当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还很弱小时,这家企业就有追求第一的意识和决心。1994~1995年,统一就瞄准了壳牌的生产方式与技术标准,这可是世界最高标准;1995年,开始打市场,就选取有条件做到第一的市场,并且反复以第一理念,灌输给指导销售队伍和经销商队伍;1999年,第一家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而且引入的是世界最高水平的SAP的ERP系统;2001年,又建了中国最大的工厂;2003年做广告的时候,广告费达到7000万元,想拼的就是第一的品牌定位;而2004年在具备条件的时候,更明确在战略规划中提出要当行业第一;2006年又将形成中国最大的生产能力。

第一主义是公平秤,对策略与行为进行取舍――也就是“聚焦”。聚焦的原则,使得统一按不同消费习惯将中国分成了21种模式,找出最适合当地的产品、渠道、营销方式。

聚焦也可以称为“策略性第一主义”,体现在业务选择性,和竞争时避实就虚、集中局部优势或先人而为,并逐步积累优势等几个环节上。

业务与市场选择:统一不做低档油,这个市场竞争强度很大,不能挣钱,而且长城和昆仑两家巨无霸已经占据了前两位;没有基础油、没有工业油,做不了整个油行业的第一,就专注于做车用油;没有条件做到第一的市场,就放弃,去寻求有条件成为第一的空白市场。

避实就虚:哪里没有竞争,哪里可以做到第一就先到哪儿卖。面对国际竞争对手时,统一更了解中国的消费者,更了解中国的习惯,以尺之长攻寸之短。

为人之先抢第一位:“我们已经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以后所有的竞争对手只能在山下,我们在山上防守,很容易做好”。统一是第一个投放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油品牌;第一个赞助国际方程式赛车运动的中国油企业;业内第一个通过TS16949认可的企业;第一家采用ERP平台实现自动化资源管理。

市场兵法:市场导向至上

2000年下半年,国内某石油巨头停止对民营石化企业的基础油供应。此后统一不得不在国际市场招标采购,采购成本加大,做低端市场是不可能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促成了统一更加惊人的一个第一:向高端市场进军,并且成为真正的第一。

跨入高端市场,含义完全不同了。2004年,车用油的年需求量已经达到160万吨,中国高端油占到了整个车用油市场份额的40%,并且正以每年30%的幅度增长。市场形势一点点指向中高端市场,但是要获取这块市场的利润,就是去动跨国品牌的“奶酪”,就是向壳牌、美孚、BP等跨国品牌宣战。

面对群雄并立、烽烟四起的市场,彻底的市场主义者统一既不悲观也不盲动,而是深入研究和寻找自己可以立足的市场,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一一攻克,然后积累扩大优势。这与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路,有很大的相似性。

统一的市场兵法,具体来说有5个原则:

1.市场分级与区别对待:

统一进入市场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而大中城市,中石油、中石化各占南北半壁江山。于是,统一把全国市场分为三级,区别对待,并且把主攻的市场选在二、三线城市――大公司看不上,经销商也最忠诚和稳定的战场,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级中心城市,主要塑造品牌形象。

二级市场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统一主要做销量,争取市场份额第一。中国中等城市比美国大,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多于100个,意味着广阔的市场。统一石化选择进入中等城市市场,这也大大减少了来自国内大公司及跨国公司的竞争。

在三级市场,比如中小城市、落后省份,竞争对手还没有建立网点,统一要争做绝对的第一。

2.“空白原则”:美孚、壳牌、中石油、中石化占领的只是中国市场的一小部分,而且主要是大城市,三线市场基本上是一个空白,这为统一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统一刚起家的时候,找的是、武夷山区这样的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统一的销量占到当地市场的60%左右。

3.“不剁中指”原则:统一在市场开发初期,为了防止过早暴露实力,规定不能抢对手的大客户。这样,庞大的竞争对手对统一这家民营企业一直没有太关注,统一也就乐得在这些巨人的眼皮下不断壮大。直到统一将销售额做到6亿元时,竞争对手们突然注意到了这个冒起的新秀,而在中央电视台的“曝光”,更是将统一推到了台前。在统一的刺激下,业界老大中石油、中石化也加入了广告大战。

4.“细分市场第一”原则:寻找具备第一条件的细分市场,集中优势兵力形成第一的态势。比如,当不了北京的第一,可以当大兴区的第一;如果销售区域内在整个油市场上成不了第一,就在车用油、工程机械油市场上争第一。在这个具备条件的细分市场上,集中最适合当地的产品,集中更多的人员和营销攻势,聚焦资源成为第一。这样,统一在单个市场的“强度”比其他企业高出几倍,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每个市场用这样的策略很快成功。

5.捏起拳头打缝隙:竞争对手强大的市场区域,有拳头产品,有品牌影响力,但是这些手指头并没有攥成拳头,他们之间是有缝隙的。统一快速反应,用创新成果形成了组合拳把市场缝隙填满。客户认为夏天油会变稀,影响油的密封性,于是统一推出“夏粘宝”;针对冬天车不容易启动的状况,推出了9900抗冻机油产品。适销产品撕开口子,其他产品的销售量也会跟上来,带动更多产品的销售。

产品兵法:第一的产品创新速度与数量

营销学上反复强调企业应该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统一则将这一原则贯彻到了一个罕见的程度。统一的总经理李嘉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任何发生在中国路面上的消费需求,都已经或将会被统一油一一满足。”

统一经过调研,直观了解到了中国人的油消费心理与水准非常低,对油缺乏基本认识。于是,统一把汽车的照片印到了油桶上对号入座,什么样的油一目了然。这一招大见效果。此后,没有原料优势,没有成本优势,零知名度,突破点依然是产品包装的创新。统一按车型设计包装桶的容量,率先推出了3.8升、3.5升、3.2升等“对号入座”式的包装规格,确保一桶恰好够用,这一招让统一当年顺利实现了极富挑战性的销售目标。

最初的成功经验,使得统一更深刻认识到市场总是厚待善于把握、迎合它的人。从此,统一极度重视进行需求调查与细分基础上的产品创新。1994年6月,统一油这个牌子正式出现,一下子推出六大系列200个品种。

早在20世纪90年代,统一在产品上,形成了超前和贴近市场需要的“四化”策略:产品高档化;选择简单化;品种系列化;包装食品化。明确的用途,简单的概念,丰富靓丽和适用的包装,让统一一下子从众多的油企业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不同的车况、工况、路况以及气候、车型对油的需求当然也是不同的。统一不但进行针对性研发,而且瞄准市场的缝隙,用创新产品填补缝隙。甚至能把油做出男女来,统一摩托车油分男女,男人爱动力,就在油里加上抗磨剂等增加动力;女人爱美丽,就在油中加入香料,排出的烟都是带香味的。

尽管国外产品技术标准很高,品牌影响力很大,但本土化是个劣势。比如中国汽车使用寿命长、老化严重、沙尘多、油路容易堵塞,使用效果在中国会打个折扣。这就需要极其特色化和针对性的研发。统一就力争本土研发成为优势,比如,针对中国的卡车超载运行相当普遍的情况,统一推出了保证车在超载时油压也能正常的超载油。

目前,统一紧扣市场趋势,开发节能、环保、高标准的产品。而且,统一油产品非常丰富,用户遍及汽车、摩托车、钢铁、采矿、工程、油田、农业、电梯等各个行业,形成了覆盖各类车辆用油、车辆各个部位用油的多级别、多规格产品集群,产品多达3000多种、上万个品级,是中国生产油品种最全的企业。

在快速、彻底的产品创新背后,是统一市场化反应和行动机制。

统一注重大量的市场研究,至今,每个月用于调研的电话费就高达19万元。统一在全国配置了38个市场调研人员,一年365天,只做一件事,就是给统一的8万多个终端客户、车队、维修店和消费者直接打电话,或者是发短信,了解他们的用油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对统一油的满意度,从中提炼出新产品的开发方向。

统一还拥有勤于搜集信息与快速反馈的渠道。经销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定制相应的产品,统一会在两周的时间内批准审核并完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包头有一个200多辆车的专门拉沙石材料的车队,汽车磨损得非常厉害,根据经销商反馈的信息,统一特意研制了一种油。由于使用效果非常好,这个车队成了统一的忠实客户。

渠道兵法:打造“五最”的铁杆子渠道

统一的竞争对手中石化、中石油在终端方面有非常突出的优势:中石化旗下2.8万座加油站,中石油的加油站已达1.6万余座。他们可以将这些加油站网络发展成有控制力的终端。

完全没有加油站网络便利的统一只能自建网络。在适销对路的产品强化了统一自身的市场议价能力后,1995年,在实行代销制的油行业,统一破天荒地推行现款现货制度。这自然受到经销商的极大抵触,为了推行该制度,统一承诺包销一半,为每个客户都配一个销售人员,这样率先在行业内建立了销售队伍,数百名市场人员,点对点地分发到各地的经销商队伍中。事实证明,市场与渠道深耕的意义不仅限于回收现金,它给了统一最强的市场导向、渠道控制力和信息反馈速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统一在国内的经销商已经拥有了1300家一级商、47000家二级商,销售网点遍布全国的31个省份。统一初步完成了“四最”的渠道建设:最大的销售网、最多的经销商数量、最强的覆盖力和最多的产品。除了这“四最”之外,统一的渠道还被誉为是铁杆子渠道,是最忠诚的渠道。

统一能够建立“五最”渠道,三个主要策略功不可没:

建立了庞大的销售队伍,推进服务纵深,提高服务水平

统一有一支总数超过300人的销售服务队伍,是国内同行业中数量最大、纵深程度最强的。每一个客户都有专职服务人员,从卖货收钱,转变为服务管理。点对点的销售服务,再加上一年365天,天天有促销的强大攻势。那些经过专门培训的统一促销大军,在修理场和门市部向似懂非懂的司机们讲授油的知识,告诉他们该用何种产品、如何识别优劣等,使得经销商成了“喝酒时抢着买单的兄弟”。

对经销商的不断培训和“磁化”

把经销商变成自己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变成思想意识和利益双方面的伙伴,通过培训灌输价值观念,联络感情,指导战术,使得经销商与统一同步发展。统一培训贯穿于销售的各个环节,通过种种培训讨论会定期“充电”,反复强调他们的价值观,向经销商灌输市场第一的理念,互相学习市场运作方式和方法,交流经验,培训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仓库、运输、怎么降低成本等。

供应链联结

统一给油经销商赠送管理软件、配电脑,建立B2B的平台。客户填单后,系统能自动编排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凭借系统中储存的商的详细情况,统一展开数据库营销,定期给他们寄送产品手册,定期寄送内部的报纸,安排终端活动。

统一开拓网点渠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地方统一直接设立自己的经销商和商,在有些市场统一甚至直接做到二级商和终端市场。开拓武汉市场时,统一与当地最大的油品经营企业合股成立营销公司,并为其提供较长的经营授权和人员培训等。这样就可以借助它的网络,并让它更忠诚于统一的产品;而开发西安市场时,为了形成样板效应,统一自己成立分公司,当分公司逐渐进入轨道,再将其转手卖掉。

统一会严格审核所有准备加盟的经销商,包括在指定销售地区有没有经销能力,商业信誉怎样,能不能给下游提供配送服务,会不会按照统一的要求建设销售队伍等。

统一控制经销商的另一个技巧是,设法逐步加大对对方资金的占有,这样其他企业的产品销售自然会少些。如果其商一个月可以消化掉10箱的产品,那么统一就会想一些吸引人的优惠或活动让他一下子进20箱的产品。进了20箱产品后,商就要想方设法把产品卖出去,而且他相对购买其他品牌产品的资金就少了,到了第三个月,统一又出了一个什么活动,几个月下来,客户就形成习惯了。

同时,由于国外的很多油产品已经在中国销售了多年,因此价格非常透明,经销商的利润不大。统一则会采取“利诱”的方式,让更多的经销商来销售统一的产品。有时,卖一桶统一产品的利润,比卖一箱美孚产品的利润还多。

统一给予零售商的利润空间比较大,这是很吸引零售商的一点。另外,为了补偿终端拿走的市场份额,统一建议让经销商做配送,从中提取固定的利润点,逐步扭转经销商的固有思路。

统一的销售网络进一步发展,就是直控终端,在这里能够直接获得销售信息,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2004年,统一制定了“21369计划”,即建2000家换油中心,培养1000家销售额在150万元以上的经销商,建立二级经销商30000家,使目标经销商达60000家,完成9家整车场的装车用油配套工作。

2005年,统一建成了换油中心1000家,同时改造了零售店和汽车修理厂。

统一换油连锁养护中心的经营模式是连锁+会员制。由于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包括国际品牌在内的汽车养护连锁点,所以统一采取了差异化,首先是成本小,中心的经营采取加盟连锁方式,每店投入5~8万元即可建成,而国际品牌可能高达15万元以上。其次是产品差异化,统一专门为换油中心开发了一套产品,包装、规格与经销商渠道的都不一样;再者,服务速度快,服务内容简化。另外,统一还着眼于信息化的联结,专门开发完成了统一换油中心系统和客户管理软件系统,以支持对2000家换油中心的管理。

针对零售店和汽车修理厂,统一从零售端形象规范、服务规范、价格规范等方面推进行动。与竞争对手相比,统一给予修理厂的支持更多,例如耗材,统一从修理厂成本考虑,为修理厂提供工人需要的手套、日常用的扳手和螺丝刀等。同时还对二、三类修理厂进行形象改造,以便能招揽到更多的客户。

品牌传播兵法:占据第一心智地位

率先将竞争的焦点聚于品牌

进入2000年,在付出了比其他企业更为艰辛的努力之后,统一具备了产品、市场、渠道、队伍、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已经渐渐在弱势市场与弱势起点上成长起来。但是,统一仍然摆脱不了打价格战的竞争局面。因此,统一急于提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认知度。

油的品牌效应非常显著:它的好坏和性能不容易被直观感觉,而且目前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尚未将油的费用计入用车成本,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油时更加注重品牌和服务,对性能和价格却不敏感。统一认识到,车用油正处在新概念接受时期,中国消费者用油没有品牌意识,也没有行业内垄断的品牌,市场必然向优势品牌集中。

把握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的趋势,从小众传播转变为大众传播

统一曾经尝试着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广告投入,每年耗资超过3000万元,但都没有取得直接的效果。统一认为,问题出在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而且在专业媒体上看似准确针对消费群的小众传播,已经不符合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油消费品化的趋势,因此品牌传播需要向大众传播转变。中央电视台是中国价格最昂贵的媒体,能使普通跟风模仿的品牌望而却步,因而符合统一的车用油第一品牌的定位。这样,统一便把传播主渠道瞄准了央视。

利用印泥效应抢位、占据头脑货架与心理份额

“你头脑中打上一个烙印,统一油第一个在央视投广告,第一个非常特别,大家看中央电视台广告,牛奶、饮料、电器,但太多了,只出现一个油,一下就记住了”。统一认识到,电视机前的普通消费者,头脑中关于油的品牌概念几乎是空白,当统一第一个进入他们的心智,就会形成“印泥现象”。于是,2003年统一第一个在央视上大做广告,扔下6000万元的广告费,抢得“印泥效应”,在消费者头脑中抢先注册“统一”品牌。

统一突破了杂乱无章的油品牌的重围,独一无二地进入了普通消费者的心智。2003年,统一高端销售额同比猛增了近300%,高端产品销售比例从14%涨到56%。2004年,也实现了类似涨幅。

整合传播,协同作战

统一的广告宣传通过八类媒体配套宣传:电视广告,主要是央视广告;广播广告,在重点地区投入数百万元;报纸广告,已选定20多个省市区的报纸做招商广告,并在几家行业内主流报纸进行持续宣传;期刊杂志广告;海报、手册、促销品继续推进;在会议安排上,积极参加全国汽摩会、国际车展、国际油年会;继续做好路牌、门头、车体广告;尝试做好形象店的建设工作。

恰当地把握时机,灵活反应

2003年3月21日,伊拉克战争打响的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战争实况专题节目,传播了一条5秒钟广告,统一油《心愿篇》成为第一个在CCTV播出的战争特别广告,播出仅十天,电话蜂至,产生行业轰动效果,快速提高了品牌识别率。一句“多一点,少一点摩擦”的广告语,成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广告用语第一条”,这一句话也成就了“2003年度中国营销创新奖”、“2004年度中国杰出营销奖”。

“非典”的突然来临,让很多人慌了手脚,急忙把广告都撤了下来。李嘉则认为大家都在家看电视,且广告价位也便宜了很多,于是临时决定调回资金增加30%的广告投入。“非典”结束,统一油已经抢下了很多的市场。

概念占位与利益特征性广告

做广告,很多企业只是做形象与知名度广告,定位与利益特征不明显。统一则支持绝对车用油的地位,2004年的口号是“绝对车用油”,而且统一在广告上直接告诉消费者这个品牌哪里好,告诉消费者,做的是绝对车用油。

当2004年统一真实占据了全国第一的位置后,他们开始充分利用第一的位置优势,获取更多资源,强化自己的优势。李嘉反复跟媒体强调:统一是“中国车用油销量第一品牌,中国汽车油销量第一品牌,中国摩托车油销量第一品牌,中国工程机械油销量第一品牌”。经过媒体的宣传、转载、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扩大,无数消费者的眼球受到吸引,而宣传费用却无需增加,市场优势却自然持续扩大。

上一篇:贾政难题 第3期 下一篇:原子竞争潮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