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急诊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23 09:39:56

夜间急诊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97-01

【摘要】夜间急诊护理是工作强度大、难度高的一项医护工作。本文针对夜间急诊特点及在急诊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促进夜间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夜间;急诊;护理,对策

夜间急诊护理是工作强度大、难度高的一项医护工作。夜间急诊病人多是因为发生突发意外伤害或病情严重而到医院进行急诊,通常通常发病急、发展快,病人或家属心情急,故参与夜间急诊护理的医护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之外,还应具备较好的应急应变能力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本文旨在针对夜间急诊特点及在急诊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促进夜间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

1 夜间急诊护理问题

1.1 患者病情急、变化快:本院夜间急诊就诊患者主要是外伤急诊患者及急腹症患者为主。夜间外伤急诊患者,多为突发事件受伤,如交通事故、打架等。外伤急诊患者病情通常来势凶猛,很多患者为危重伤患者,通常多个部位及多个脏器受伤,有些甚至出现出血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并且有时是多名患者同时受伤就诊,故护理难度、强度都较大。就诊过程中患者通常病情不稳定,变化大,也给患者病情监护及护理带来困难。

1.2部分护士经验不足,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在我院急诊护理队伍中,主要是以年轻护士为主。由于年轻护士工作时间段,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对复杂病情的判断能力较差,缺乏特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夜间急诊患者起病急、变化快,所以导致患者家属心情通常较为迫切,希望患者得到快速全面的治疗,同时为患者的病情焦虑、烦躁。护士在接诊时,有时解释工作不耐心,沟通不到位等,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满。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护士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家属能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完成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

1.3 护士超负荷工作:护士的工作特点就是班次轮替特别频繁,需要日夜不停的工作,导致生活极不规律。特别是夜班护士,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之外,还要注意患者病情是否发生突变,同时还要避免出现护患之间、 护士与护士长之间、 医护之间发生冲突,使其长期处于大脑高度紧张而身体极度疲乏的状态。在如此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压力的状态下,使部分护士出现焦虑、抑郁、狂躁等症状,部分护士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

1.4易发生护患纠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就诊时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近年来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有所增高。

夜间急诊的患者多为急症,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一些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在医生未能到现场对病人进行处理前,护士有可能对病人的应急护理难以做到准确无误,从而有可能导致患者或患者家属不满,导致发生护患纠纷。

2 夜间急诊护理问题对策

2.1加强对危急患者的识别及护理:夜间外伤急诊患者多数属于突发事件受伤,患者受伤时无思想准备,受伤后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惊慌失措等心理。遇到此类患者,急诊护士应在护理时应保持沉着、冷静、神态自如的心理,操作应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同时尽量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及患者家属,以便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而产生安全感,使他们能减轻慌乱的心理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工作。

针对夜间急诊患者中危急患儿多的特点,我们加强了巡视工作。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监控工作主要由护士及患者家属完成,所以就要求护士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护士仔细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要坚决做到勤观察、勤询问、勤了解、勤沟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病情状况,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

2.2提高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夜间急诊接待的患者多数是急危重症,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要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护士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好的沟通能力。针对夜间急诊的特点及难点,我们选择职业形象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负责精神、精湛的专业技术的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来担任主要的护理工作。她们主要负责全面的护理管理工作,负责处理应急事务、患儿的急救护理。在工作中,护士与医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好医生的助手,及时了解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在进行患者急救时,要能做好协调工作,以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急救成功率。

除此之外,我们根据护理工作妥善安排人员进行护理分工,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差错的发生。工作当中,还应注意对年轻护士的培养,向年轻护士介绍与急诊患者及患儿家属沟通的技巧,以解除患儿家属焦虑、烦躁的心情,减少医疗投诉和纠纷的发生。

2.3 采取弹性排班制度:考虑到护士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特点,我们采取了弹性排班制度,对各班人数进行调整,避免出现白天护士限制,夜间护士人员不足的现象,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核实的调配。

在针对护士的管理工作当中,我们尽量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护士超负荷工作方式。对护士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要从工作和生活充分考虑到护士的合理要求,保证护士得到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加强与护士的交流,协助她们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减轻压力,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

2.4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随着人们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应及时更新观念,加强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进行护理工作是应对患者保持着同情、关爱的态度,积极主动,以真诚来赢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认可。护理人员在拥有高尚的医德及仁爱之心的同时,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定期进行理论学习、操作培训、业务水平考核。同时还应进行适当的急救模拟演练,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应急能力。

为减少医患冲突,医院应建立保安人员巡视制度,以便在发生医患冲突时能够及时制止,避免医患冲突扩大化,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医院的医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讨论

夜间急诊护理工作存在着患者病程急、护士工作强度大、发生医患纠纷等特点[1-2-3],故我们要意识到夜间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抱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责任心,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专业工作技术水平,提高与患者及患儿家属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圆满的完成夜间急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秀芹. 门诊急诊夜班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家庭护士, 2008,6(2):358-359

[2]鲍晓玲,范新梅. 夜间急诊护士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齐鲁护理杂志, 2005,11(4):357-358

[3]林琳,杜艳红等. 夜间急诊科护士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8):94

上一篇: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下一篇:用关键要素标准规范外科病人合并冠心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