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钠在婴幼儿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时间:2022-03-23 09:56:07

头孢曲松钠在婴幼儿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了解头孢曲松钠在婴幼儿(0-3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为儿童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一年婴幼儿使用头孢曲松钠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讲述了头孢曲松钠在婴幼儿使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了不良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结论: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类型比较多,故临床应依据婴幼儿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此药并加强观察,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婴幼儿 不良反应

一、头孢曲松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强大抗菌活性,抗菌谱包括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肠细菌、变形杆菌属、双球菌属及金葡菌等。该药品对β内酰胺酶稳定。

头孢曲松钠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十分普遍,主要用于婴幼儿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二、随着头孢曲松钠在婴幼儿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生的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日趋增多。现对我院儿科门诊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儿做抽样调查,从2014年2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每天抽取一定数量的病例样本,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做详细记录,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发生概率,进行分析、归纳,现就几例典型的不良反应病例做整理如下:

1.皮疹:罗玉梅等报道30例。患儿,男,2岁,汉族。2014年3月22日因急性喉炎入院治疗,原药皮试阴性后,于12时10分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0g,输液进行20分钟后,患儿皮肤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伴瘙痒,立即停止输液,给予苯海拉明10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约15分钟后皮疹消退。

2.腹泻:汤正芳等报道5例。患儿,男,3岁,苗族。2014年3月25日因急性扁桃体炎伴腹痛就诊,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后,于2014年3月25日12时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5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约13时30分患儿出现腹泻症状,黄稀样便,至当日16时许,腹泻3次,次日停止输注头孢曲松钠,腹泻症状自行消失。

3.恶心、呕吐:汪琴等报道2例。患儿,女,3岁,汉族。2014年5月20日因急性支气管炎就诊治疗,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皮试阴性后给予头孢曲松钠1.0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输液约半小时后患儿开始出现恶心,随即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无血样物质,立即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对症治疗,并停止输注该组液体,30分钟后患儿症状逐渐缓解,未诉其他不适。

4.瘙痒:关梅报道等报道15例。患儿,女2岁,汉族。2014年7月15日因化脓性扁桃体炎来院就诊,12时给予头孢曲松钠1.0g配液静滴,约12时35分,患儿双颊部及左前臂皮肤瘙痒难忍,反复抓挠,哭闹不止,立即停药,给予苯海拉明8mg肌内注射抗过敏治疗。13时许,患儿安静、停止哭闹,瘙痒症状消失。

三、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根据上诉不良反应病例报道,结合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对头孢曲松钠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如下:

1. 药品因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不完全性抗原性药物,在体内代谢时经化学重组产生抗原决定族,与体内血清蛋白结合成半抗体-蛋白复合物,即全抗原,可使肌体产生多种过敏反应,以皮疹、荨麻疹、红斑、药热、支气管痉挛和血液病等过敏反应多见,少见过敏性休克症状。

2. 药品质量控制

头孢菌素的致敏性还可能与生产中混入的蛋白质及其聚合物有关。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可能不一样。在复杂的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溶剂、催化剂,反应不完全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储存过程中受外界影响产生的杂质等,不仅使其药效降低,抗菌活性减弱,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3. 机体因素

有过敏性疾病或药物过敏史的患儿,以及过敏体质的患儿,易发生变态反应。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对于婴幼儿,在头孢曲松钠的各种不良反应中,以药疹最为常见。一般的药疹发病不是立刻显现,而是具有潜伏期。第一次用药往往不引起皮疹,但已使机体处于一种致病状态,平均潜伏期为7~10天,当第二次再用相同药物时,则24小时内会迅速出现反应。即使相隔很久也会引起复发。

4. 使用剂量和配置浓度

有的病例存在超剂量使用药物或溶媒使用过少,导致单次使用药品浓度偏高,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5. 配伍禁忌和禁忌症用药

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由于可能会产生药物间的不相容性,不能将本品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需联合用药时应分开使用,头孢曲松钠说明书【禁忌】和【注意事项】项中,已明确注明“本品禁用于对头孢菌素过敏的病人。使用本品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于任何过敏体质患者均应慎用本品。头孢曲松钠不能与钙剂混合在一起使用,否则会发生配伍禁忌。常见的含钙注射液有氯化钙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哈特曼注射液)、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等。

6. 联合用药

婴幼儿在治疗病症时往往需要联合用药,包括配液的溶媒,如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其他抗病毒、抗菌药物,如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这些溶媒和药物在生产和储存的过程中也会参入杂质和热源,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婴幼儿使用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我院儿科门诊病人量约为日均500人,使用头孢曲松钠的患儿约占40%,,即200人/日,以每日取样本数1/3计,即每日取60例患儿作为抽样样本,从2014年2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共181天,即抽样样本量为181天×60人/天=10860人,共发现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皮试阴性后)5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100%/10860=0.5%。

五、结论

头孢曲松钠在婴幼儿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并不算高,且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以皮疹为主,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7.69%,但与患者个体差异、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疗程、联合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本品适应症,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上一篇:依泽替米贝联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 下一篇: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伴发肝性脑病临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