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具备哪些好习惯

时间:2022-03-23 09:46:45

试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具备哪些好习惯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小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人们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思维是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学会思考,善于独立解决问题,与他人多沟通交流等,学生也应该利用好学生时代大脑得黄金时代,多思考,多学习,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从生活入手,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多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加高效的学习。本文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思考与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评价,提高自信心,整理学过的知识,积极吸纳新知识等多方面进行论述,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生;习惯作用

好的学习习惯是受益终生的。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阅读,多思考,学会与他人沟通与交流,有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应该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生活中,学生自身,数学教师的本身以及开展多种课外活动等多方面来进行论述,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加深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并且多加思考,在生活中,在课堂上更多的感受数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学习价值,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数学的意义。教师应该制定具体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然学生多接触生活,从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学习。例如在讲授加减法时,不仅要用单一的数字让学生学习,还可以带领学生到超市或是蔬菜市场,在买菜与卖菜的同时,在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讲授“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中的物体是什么样子,记录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各种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得到提高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思考与合作

数学是一门极具思考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主见,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制力又比较差,所以很容易跟随别人的想法走,缺乏自主性。小学阶段也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好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多加思考,提问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学习的视野也得到扩展,教师也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设置的问题难度应该有难有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小组,小组使学生有更多的讨论与合作,让每个小组选取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也交换不同的数学思想,使每个人的解题思路得到增加。教师也因该积极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数学学习的一切都应该保有好奇心,对于数学学习中发现的问题都要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数学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檠生的数学学习及时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来,及时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中去,把数学单单当做一门课程来学习,而是作为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一个环节,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在数学学习中提高自己。

三、积极评价,提高自信心

新课改的实行,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教师应适应大环境背景下的改革,将数学课堂评价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来,对学生优秀的表现及时给予相当的肯定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也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对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吸取合理有效的成分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符合现在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将好的教学方式发展和推广,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自己的表现不断改进与提高,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应该明确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教师积极引导,提高学习热情,在促进教师工作热情提高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师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教学进度是否符合得当,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与锻炼,课堂的时间安排是否安排得当等多种状况, 反思教学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十分重视教学的反思工作,注重学生的情绪反应,注意自身的教学质量,使整个数学教学课堂得到提高与改善。

四、开展多种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外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传授知识为准,只利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来学习知识,而且也只是艰涩的课本知识,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给学生,而且不考虑学生是否完全接受,是否完全吸收,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特性,不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不仅没有使课堂的质量得到提高,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发展,教师需要打破传统中以教室为主要阵地的教学方式,开展更多的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更多的知识的熏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教室之外的课堂气息,这是在课堂内完全得不到的效果,课外学习也能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量,也使学生置身在另一个学习环境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放松,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享受学习。在提高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在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素养,使学生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五、整理学过的知识,积极吸纳新知识

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讲解新知识以前,往往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有一个复习,学生也应该及时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对于复杂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梳理,使数学学习更有条理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新旧知识有一个合理的衔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应该主动对学过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复习,构建符合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到没有对知识点的无遗漏,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新知识,对于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利用旧知识解决的就可以得到解决,做好新旧知识的一个合理有效的衔接,从好更好的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哪些学习习惯,本文从学生,教师以及数学学科的本身加以讨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源于生活的本身,学生与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实践性的特点,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数学是一门脑力劳动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多加思考,锻炼逻辑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积极与同学开展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交换学习思想,增加自己拥有的学习方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主见,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及时的反思自己,使教学的效果得到不断地加强,与学生的配合更加完美;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不仅吸收传统教学方式好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创新课堂外的教学,感受课堂外的气息,放松身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整理学过的旧知识,积极学习新知识,做到新旧知识的一个完美的衔接,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使学习更加有条理性,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上一篇:让幽默铺满小学数学课堂 下一篇:巧用问题 破解图形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