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为何“滚而不动”

时间:2022-03-23 08:58:29

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为何“滚而不动”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03年5月1日试播,7月1日正式开播。该频道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新闻报道和播出,主要节目类型包括:整点新闻、分类新闻和专题节目。整点新闻是新闻频道的标志性和骨干性栏目,每逢整点播出,观众可以根据各自收视时段的需求来获取电视新闻讯息,其侧重于向观众提供国内和国际新闻资讯,采取滚动、递进、更新式报道的形式。央视新闻频道关于整点新闻有这样的宣传词:滚动播出、随时刷新、紧扣世界脉搏。在实际操作中,其实现程度又如何呢?

为了客观分析央视整点新闻,笔者记录了2006年2月5日至2月11日早上6点到下午6点的所有整点新闻(见表一)。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整点新闻出现了“滚而不动”的局面。表一显示,7天中首播率最高达49%,最低为33%;重播率最高达67%,最低为51%。从总体来看,首播所占的比例都在50%以下,而重播的比例则在这个数字之上。收视率统计表明,有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日子,才是央视新闻频道收视率最高的时候。然而,这种报道不可能天天有。在没有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日子里,央视新闻频道的收视率只相当于有重大事件时的一半左右。在日常报道中,观众只要收看了中央一台的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或晚间新闻,就可以大致了解新闻频道的所有整点新闻内容。整点新闻给观众以“滚而不动”、缺少连续性“看点”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表一:2006年2月5日~11日新闻频道节目分析

一、片面追求信息量的结果

信息量是衡量一家电视台新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作为一个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新闻报道和播出的专业频道,信息量更是记者和编辑时时强调的重点。然而信息量的大小与新闻条数的多寡并无多大联系。然而在实践中,电视台更多地强调滚动新闻的条数,以条数的多寡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以至于他们认为整点新闻必须保证多少条才能保证信息量。在这种认识误区的引导下,整点新闻必然会出现简单、机械重复新闻条数的现象,其结果是整点新闻给观众留下“滚而不动”的印象。

“新闻的滚动播出是在增加每天新闻节目播出次数的前提下,每次播出的新闻节目中既有重要新闻的重复滚动,也有新增的新闻,单条新闻中既有重复内容又有随着事态发展所增加的新内容”。①新闻滚动播出的目的是增加新闻信息量,但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有效信息量的增加。只有数量与质量并举,才能收到好的传播效果。试想没有时新性和深度的新闻,能有多少信息量可言呢?

通过7天的观察,笔者发现很多新闻都是原封不动地重播,有些则是删短一点或是将几条新闻综合一下就再次播出。有时,一档新闻30分钟甚至没有一条新增新闻,全是重复播出。也许30分钟播出30条新闻会给人以大信息量的感觉,但是观众是无法忍受这种“回锅化”现象的。观众需要的整点新闻既要有时间上的“滚”,也要有节目内容上的“动”。

二、新闻中缺乏“现在进行时”的进程式报道

西方电视新闻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绝不采用其他形式报道。第一时间报道、递进式报道和现场报道,已经成为国际上新闻频道对事件性新闻的常态化表达方式。纵观央视整点新闻,其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往往不是关注过程本身,而是采取“结论式”、“完成式”的报道和播出方式,对事件的反应和影响或者忽略、或者简单化处理。这与新闻频道人力、物力不足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由于综合频道形成的新闻报道观念根深蒂固,第一时间、递进式报道和现场报道的频道化传播的新闻理念还没有在新闻频道牢固地树立起来。以2月6日的整点新闻为例,这天的头条新闻是“伊朗称中止在核问题上的自愿合作措施”。在随后播出的12档整点新闻中,这条新闻共重复播出9次。其中作为头条新闻共重复播出5次。每次播出都是重复前一次的内容,有时甚至从主持人到主持人的解说词以及新闻画面全都一样,没有更新报道内容,也没有更新报道形式。这与新闻频道提出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和“与世界同步”背道而驰。

整点新闻是以事件性新闻为主,非事件性新闻为辅。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核心来展开新闻报道,而“现在进行时”的进程式报道能让事件性新闻“动”起来,也可以给观众留下悬念。这种报道形式既能满足观众的需要,也是让事件性新闻鲜活起来的有效手段。缺乏“现在进行时”的进程式报道会使观众觉得整点新闻缺少连续性的“看点”和动感,因而使其陷入“滚而不动”的困境。

三、节目时长设置不合理

表二:2006年2月5日~11日新闻节目时长分析

分析表二可知,整点新闻每天播出的时长最短为210分钟,最长为300分钟。这意味着,每档整点新闻的播出时间可以随具体情况做必要的调整。这是新闻频道最大的优势,因为在发生重大新闻或突发事件的日子里,可以随时插入现场直播。但在日常化的报道中,每档整点新闻的播出时间还是较为固定的。以2月7日至2月10日为例,这4天中,每天所播新闻的总时长相同,都为300分钟。其每档新闻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早上6点、7点的节目时长是15分钟;上午8点、9点、10点、1l点,中午12点和下午1点、3点、5点的节目时长是30分钟;下午2点、4点和6点的节目时长是10分钟。

早上6点和7点的新闻,其主要功能是对昨晚新闻的综合总结,以及播出一些昨日重要事件的最新进展。这一时段的新闻可以反复播出,使错过某些内容的观众还有再次了解的机会。其形式也应以新闻信息播报为主。整点新闻在这一时段新闻播报时间为15分钟,条数一般在10至16条之间,基本符合这一时段观众收看新闻的需要。即使重播率稍高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上午8点、9点、10点、11点,中午12点和下午1点这一时段的节目时长都为30分钟。这是重播率最高的时段,节目时长设置不合理是其原因之一。早上8点为《新闻早8点》;中午12点为《新闻30分》;这两档节目在中央一台和央视新闻频道同时播出。新闻频道在随后的9点、10点和11点又分别推出了30分钟的整点新闻。这些新闻虽有最新消息,但大量的新闻都是重播的,因此最新消息被淹没在大量的重播新闻中,使其失去了本有的光泽和吸引力。报道时间越长,新闻重复的频次越多,最新消息越发显得无足轻重,越没立足之地。以一个观众的立场,如果看到9点、10点的新闻和8点的大同小异,而上午11点、下午1点和中午12点的也没多大区别,那么肯定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不换频道。

理论上讲,《新闻早8点》和《新闻30分》是中央一台的老牌新闻节目,在观众的心目中也有了较为固定的位置。而新闻频道既然在这一时段转播了一台的新闻,那么在随后的整点时段,如果最新消息的数量比较少,就应该压缩新闻播出的总时间,以此来强调最新消息的地位及分量。除了重要的主打新闻重复播出外,其他的新闻可以以简讯或是重新编排的形式播出。这样既做到了突出最新消息和重点新闻,也使其他次要的新闻能够以简讯的形式重复播出,使看过《新闻早8点》和《新闻30分》的观众不会觉得整点新闻在炒“现饭”,没看过这两档新闻的观众也不会漏掉重要的新闻。总之,在没有重大的国内、国际突发事件时,连续六档整点新闻的播出时间都是30分钟,在现有的条件和设备下,是不可能做到每档新闻都滚动播出的。正是由于节目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使新闻内容表现出“滚而不动”的现象。

笔者深知,个案分析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对整体的反映无法做到完全准确。但是,本文所选个案是笔者精心挑选的,目的是希望央视新闻频道能办成一个优秀的专业化频道,使之真正成为观众获取国内外资讯的第一选择。

注释:

①胡黎明:《对广播新闻滚动播出的思考》,《新闻知识》,1996(6)。

参考文献:

①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②吕正标:《电视新闻节目理念、形态与实务》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③雷跃捷:《电视新闻频道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④刘桂林:《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运作实录》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⑤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规范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作者分别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和研究生)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怒江事件”中的风险传播与决策民主 下一篇:互动电视广告交互性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