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统课堂上与网络文化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

时间:2022-03-23 07:33:32

高校传统课堂上与网络文化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

摘 要:文章通过将传统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与网络文化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进行比较,进而找到一种新的契合方式,以此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网络文化还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能在网络日益发达的大背景下进行高校教育,是我们更加关心的一个话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是对如何利用好网络来促进思政学科的发展更加重视,为此,特将我们过去传统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学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比较,进行二者的互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与途径。

一、传统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传统课堂上教学的优势

1.信息优势:在传统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是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教育者相较于受教育者掌握着大量全面、准确性很高的信息,教育者正是通过这种信息优势,使之在教育过程中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更加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展开。

2.高度情感交流: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通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这种情形下存在着潜在的情感交流。同时,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更好的适应集体环境,体验集体学习生活。所有这些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集体主义观念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应该懂得如何做人,懂得合作,从而能够在社会中生存下去。

3.内容精准:传统课堂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是经过处理,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信息,是相对于网络上更加精准与稳定的。

(二)传统课堂上教学的弊端

1.灌输教育: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常是“一人、一书、一粉笔”,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掌握者通常通过单方面的灌输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常常会引起听课学生的逆反心理,信息传递不仅缓慢,而且容易失真,从而对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地位不平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处于主动地位,而受教育者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教育关系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再加上受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影响,以及我党长期以来在群众心目中所树立的威信,部分教师往往将自己摆于优势和主导的位置,这种僵化、与人本精神相抵触的做法显然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入了误区。

3.缺乏有效沟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体现为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单向进行的灌输和说教,而忽略了大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性,这样的教学常常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会出现教育者过于主观地将教育目标强加给受教育的群体,从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完成。

二、网络文化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分析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拓展空间、增强时效性:传统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仅仅局限于在课堂这狭小的空间,所获得的知识也只是从教师口中所听到的,而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是提前备好课的,不具有时效性。而网络文化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学习。网络扩展了学习空间、时间和领域,与此同时,网络信息的诸多特性增强了学生们对此学科的兴趣,将趣味性、知识性和政治性巧妙的融为了一体。

2、主体间地位的平等性:网络文化下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两个平等的主体,这是与传统课堂上最大的区别。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网络信息具有选择性、平等性和去权威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了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主动性与积极性。网络世界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避免传统的单向“灌输”教育模式。

3、学习意识的创新性:在网络文化影响下,思想政治教学由传统的灌输、说教转变成老师教学与学生自学双向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高校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将所有信息摆到一起,通过自己的是非判断,筛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来接受,而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受教育者的灌输,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中的极大提高。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网络信息冗杂,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网络是一个大熔炉,网上的信息繁多复杂,充斥着各种好的、坏的部分。而作为高校大学生,还没完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加之西方会凭借这一特点,不断地向我们输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西方资本主义的观点,致使我国高校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对网络上良莠混杂的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这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造成巨大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作为信息的掌握者处于优势地位,在教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权威,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而在网络的影响下,信息掌握具有了平等性,甚至在某些方面,高校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远远多于教师,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内外相结合原则,言传身教原则等失去了存活的土壤。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读背”、知识点纯粹讲解遭到了高校学生的吐槽,在网络文化下,信息丰富,环境轻松,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自由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们的猎奇心、好奇心。

3、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靠教育者言传身教,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只负责将课本的知识研习透了就可以了。而随着互联网高速的发展,学生们更多的是在网络上寻找信息,在课堂上针对所感兴趣的信息对教师进行提问,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将书本知识备好课,还要能灵活的使用互联网,随时关注网络上的有关信息,具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三、将传统课堂与现代网络文化教育结合,寻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途径

(一)以教师为主,以网络文化为辅

传统的课堂教育与网络文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补性。传统课堂具有准确性、严肃性;网络教育具有开放性、互动性、自主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涉及我国的意识形态,关系到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教学为主,尊重教师对于知识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以网络文化为辅,充分利用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让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有利阵地。完整的课堂不再是老师自己的舞台,也是学生们的舞台,将网络引进课堂,让学生们通过互联网找寻自己感兴趣的观点,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树立学生们正确的观念。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显性教育,教师将所学要学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最后采取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学生的反对,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通常课堂上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是上课不听讲,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考试前一周再突击背诵,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在方法上产生了弊端,最终更无结果而言。隐形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不用知识点的方式来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低头族,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在此取得一块阵地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网络上开设自己的专栏,通过互联网的新形式,比如微博、微信公共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开辟新闻事实、经济与社会、思想碰撞等栏目,用最贴近大学生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既可以较少学生的排斥感,又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郑重.高校网络文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2] 申小蓉,李怀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3]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

[4] 朱芳转.传统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

上一篇:电视剧《离婚律师》中的女性主义 下一篇:浅议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