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为人民币加油”导写

时间:2022-03-22 11:34:20

材料作文“为人民币加油”导写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1月22日,湖北省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翻阅学生毕业留言册后,直言“目瞪口呆”。让张校长翻阅学生毕业纪念册的动机是,一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反映,看了孩子毕业留言册,非常震惊,于是特地让校长也关注一下毕业班学生之间的留言。张校长在征得孩子同意后,借来几本留言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张校长在个人博客中感慨,“看着看着,我的心像那位家长一样,越来越沉重。”

留言五花八门,有向往金钱的——“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梦想将来有很多钱”,有倾诉感情的——“过期不候的温柔,我不要” “十字路口,我们分着走,你走我的泪,我走你的恨”,还有过于消极的—— “偶木有什么梦想,你别强求”。

张校长对这些成人式的留言很是担忧,他表示也许孩子们只是觉得好玩,只是毕业之前的玩笑或者“恶作剧”,但教育毕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此以往,“我不知道这一代孩子将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代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 作 指 导

这则材料应该有以下三个层面值得关注:一是孩子们讲了“真话”,这种行为应该予以肯定,因为只有通过这些“童言无忌”的真话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而不是被掩盖在“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里面。二是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缺陷,因此才更值得我们思考。当一个小学生都意识到人民币的重要性时,是这个社会本身变得庸俗、功利、世故了!孩子们被社会环境感染而盲目跟从,以致有了“自私庸俗”的想法,就是整个社会该考虑的事情了,不仅仅是教育。三是要对孩子的言行多一些包容,注重对孩子的未来加以引导,这一点比一味地批评担忧更重要,也更理性。孩子身上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这时,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就显得更加重要。其实赚钱和当科学家一样,都是很具体的目标,关键在于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获得利益才是应该思考的。

佳 作 展 示

1. 记叙文:

二分利

高三 周观宇

夜深了,老陈夫妇却还未入眠。

窗外西北风呼呼地吹着,听在老陈耳里格外刺耳,躺在床上的老陈翻了个身,嘟哝了一句:“这该死的鬼天气。”

“孩子他爹,又在为娃的学费发愁哪?”老伴轻声问。“咱家就这么一根独苗,不读书咋成?总不能让他走咱们的路,当一辈子农民,辛辛苦苦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还不一定有个好收成……”老陈感慨地说。“可今年收成不好,粮食卖不了几个钱,拿什么给孩子交学费、生活费。”老伴焦虑地说。“睡吧,总会有办法的。明天我去二弟那儿看看。”老陈安慰道。

早上,老陈早早就起床了,喝了点稀粥,裹了件大衣,急急地出了门。

西北风在呼呼地吹,可老陈心里暖暖的,迈着坚定的步伐向二弟家走去

“哎呀,大哥来了,快请坐。”二弟媳妇热情地招呼着,陈二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没待陈二开口,老实的老陈就先开了口:“哥来是因为你侄子学费的事,你知道今年收成不好,能不能借点钱给哥。”一听老陈要借钱,顿时,两口子的脸就沉了下去,陈二顿了顿,想了想,用可怜巴巴的语气说道:“哥啊,不是兄弟不帮你,我们手头也不宽裕,家里那点积蓄是要放利给一个朋友的,人家答应给两分利呢。”老陈心里咯噔了一下,朝老二望了望,但他没有说话,“二分利,二分利?!”老陈陷入了沉思,他明白二弟的意思,只是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气氛很是尴尬。二弟媳妇忙说:“大哥,我们也是没办法,你考虑考虑。”老陈没做声,起身离开。

老陈迈着缓慢的步伐向家走去,边走边想,快到家的时候,忽然转身,又朝二弟家走去。

一进门,没等陈二两口子开口,老陈就说,“行,二分利。”陈二笑着说:“这就对了嘛,什么都不及侄儿的学业重要……”

老陈怀揣着孩子的学费钱,走在回家的路上,但他觉得脚步如比沉重,迎面吹来刺骨的寒风,他下意识地裹紧了大衣。

西北风依旧呼呼地吹着。

点 评

兄弟间的亲情敌不过“二分利”的诱惑,文章辛辣地揭示当今社会不少人信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这种“为了钱可以不惜一切”的功利主义思想正在慢慢地吞噬着我们灵魂。文章巧妙地扣合了材料主旨,暗示了社会大环境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本文还注重坏境(西北风)的烘托,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生动。

2. 议论性散文:

试问童真胡不归

高三 李沐河

“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我想当官,那样就会有很多钱。”这不是冷笑话,是记者与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真实对话。

我们不禁感慨,是什么攫取了孩子的童真,孩子小小年纪为什么唯利是图?

镁光灯下,穿着比基尼的孩子们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留言册上,写着“苟富贵,勿相忘”。若是李贽在世,定要仰天长啸:童真,童真,胡不归?

是谁让“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的悠闲之景日益褪色?是谁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淡泊之志日益磨灭?是谁让“温、良、恭、俭、让”的优良传统随金钱万能的观念日益扭曲?社会上很多人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如般狂热。当大人与孩子共处一室时,企业的盈亏成了谈资,股票的涨跌成了谈资,各种生财之道成了谈资,童真无疑被搁置一旁。

在“狼爸”“虎妈”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在本该童真的年龄段做着不合时宜的事。他们“忘我”地学习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么?不,为了什么,他们或许并不清楚,只是在这种被安排好的的模式中努力着,挣扎着。参考书由手拎到包装再到车推,孩子们无暇顾及童真。他们在晨光熹微之时匆匆踏上了前往学校的路,顾不上那“巴山夜雨”,更不用说“急走追黄蝶”了,为的只是赶上老师的“重难点解析”。古人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方式早已蜕变为苦差。在这样功利的环境中,我们怎么能抱怨孩子过早地泯灭了童心?

城市拥挤的水泥高墙与令人眼光缭乱的霓虹灯光,被欲望的迷雾重重笼罩。“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美景到哪里去欣赏?童真的翅膀,承受不了物欲和功利之重;我们折断了童真的翅膀,却怪他们不会飞翔。迷失于永无餍足的生活怪圈里的人们啊,最美好的梦不是坐拥亿万资产,也不是光环簇拥的聚光灯,而是以一颗童心淡然处世,绽放无限的青春笑容,活出自我,活出韵味。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是一个需要童真的年代。让我们看淡物欲,放下功利,呼唤童真,找回童心。

点 评

文章用语犀利,富有文采,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儿童心灵的腐蚀入手,发出“是什么攫取了孩子的童真,小小年纪唯利是图”的感慨;然后从整个社会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和功利主义教育的危害,深刻地剖析了造成童心泯灭的原因,发人深省,结尾明确指出“童真的翅膀,承受不了物欲和功利之重”,要“看淡物欲,放下功利”,只有这样才能“找回童心”。

上一篇:慢条斯理来说“慢” 下一篇:做人当如邵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