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3-22 09:23:06

小儿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

小儿腹泻一症多系现代医学所指的慢性肠炎、单纯消化不良、吸收障碍性腹泻、分泌性腹泻等。近几年来,我用孙一民医师自拟小儿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10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00例病儿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3岁;病程1~20天。轻型腹泻85例:每天腹泻5~10次,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少数病人大便呈黄绿色,大便镜检白细胞少许或有脂肪球,患儿一般情况尚好,无明显脱水症状和体征。较重型腹泻15例:每天腹泻10~20次,并有里急后重,大便呈水样或绿色稀便,或大便带黏液,伴有呕吐,低热,大便镜检白细胞(++),少许红细胞,有轻度脱水症状和体征,如烦躁,脉搏加速,精神较差,皮肤弹性减退。就诊时一般已服过黄连素、痢特灵等肠道抗菌药,但疗效均不明显。

治疗方法小儿止泻散:苍术炭4.5g,白术炭4.5g,莲子6g,炒扁豆9g,炒山药9g,通草1.5g,茯苓6g,车前子4.5g,煨诃子6g,煨肉豆蔻3g,姜厚朴4.5g,甘草1.5g。因惊而泻者,伴有人中周围至鼻唇沟外皮肤呈青色,鼻根及太阳穴处色青,睡觉露睛,白天时时惊战,睡时突然哭叫,大便色绿发粘,可在上方中加钩藤3g,蝉蜕3g,朱砂1g安神去惊;内热过盛而泻者,伴有烦躁不安,大便热臭味大,发粘色褐,可加黄连炭2.5g达清热止泻之目的;饮食积滞而泻者,纳食不佳,则宜加麦芽5g,鸡内金3g和胃助消化;因用药克伐太过而泻者,久泻不止,便稀如水,四肢发凉,精神不振,则加人参3g,附子1.5g,米壳2g温阳补脾止泻。

以上用量为1岁小儿1日量,分3~4次服完。1岁以上的患儿用量酌加。

疗效标准①痊愈:停止腹泻,恢复大便每日1次,食欲明显增强,精神转佳,停药后1个月内无复发。②显效:腹泻停止,大便每日1~2次,大便基本成形,食欲有改善。③好转: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但饮食冷热稍有不注意,每日大便即在2次以上。

治疗结果痊愈70例(70%),显效21例(21%),好转9例(9%),总有效率为100%,最少服药4剂,最多服药15剂。

典型病例患者,女,2岁,2001年4月就诊。受凉和饮食不当后腹泻8天,每天腹泻5~10次,大便呈稀水样,之后呈黄绿色,伴纳差,无发热,大便化验白细胞(+),脂肪球(++),病后曾在他院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无好转而来我院。查体:精神差,面色萎黄,无明显脱水体征,心肺和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停用其他治疗,用止泻散加减,服3剂后腹泻停止,食欲渐进,服6剂后食欲完全恢复,精神转佳,大便日1次,偶2日1次,嘱其停药,观察月余未发生腹泻,体重明显增加。

讨论

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疾病,此病易耗伤气液,迁延日久不愈,常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是影响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神气怯弱,故素有脾常不足之说,加之饮食积滞,内热炽盛,忽受惊吓或用药不当。克伐太过,使脾胃受损,脾虚,消化运输功能失职,排泄水湿功能失常,至水留肠道,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发为泄泻,其根本原因当责之于脾,治疗以健脾利水为大法,小儿止泻散中苍术炭、白术炭、莲子、炒扁豆、炒山药健脾,可恢复消化功能,通草、茯苓、车前子利水,可从小肠吸收,自小便排出,此即“别开支河”。诃子、肉豆蔻止泻,健脾,利水治其本。所以方中以健脾利水两组药为主,收敛药为辅,标本兼治,收效良好,无不良反应。

亚洲(北京)国际肝病研究院---诚聘全国各市县乡合作医生

亚洲(北京)国际肝病研究院是致力于研究治疗乙肝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专业权威机构。因业务需要,面向全国各市县乡诚聘合作医生,凡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均可报名参加。本研究院为合作医生提供:①治疗乙肝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新疗法;②参与研究院科研合作,获得科研资金;③参与研究院组织的肝病治疗的教育培训和研讨会议;④颁发研究院的资格证书。请有意向的临床医生将医师证明邮寄到研究院,并注明联系地址及电话。

联系地址:北京市4723号信箱;邮编:100027;联系电话:(010)85980423 、(010)51297320;联系人:袁主任、张小姐。

上一篇:考试指南 第24期 下一篇:慢肝重瘀血 证病需同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