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教学的途径

时间:2022-03-22 04:32:23

优化《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教学的途径

【摘 要】本文通过一则教学实例,反思了Task板块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优化该板块教学的途径,即以核心任务引领教学活动、以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主体促进交流合作,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深入评析,总结这三个途径在Task板块教学中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Task板块 核心任务 认知规律 学生主体

一、引言

《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以单元话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用英语完成开放式任务型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Task板块蕴含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该教材原创的特色板块,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普遍认为该板块只是花架子,费时低效,缺乏教学热情。有调查显示:Task板块教学的实施次数随年级递减,大部分Task板块的教学目的只是讲解语言点,(韩炳华,2013)在实际教学中被日益边缘化,沦为了“鸡肋”甚至成为教学负担。因此,探讨优化Task板块的教学途径、真正发挥该板块的功能颇具现实意义。

二、教学思路及实例简介

在实施Task板块教学时,笔者从教学活动设计、教材合理使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三个途径优化教学。每个Task板块都有一个具体的核心任务,教师必须围绕它编排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为核心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校本化或班本化地处理Task板块的教材,并搭建“脚手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Task板块的教学活动和教材使用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课是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1 Advertising的Task板块Writing an advertisement,该板块提供了一系列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最终需要为一款名为“ChocoLoco Bar”的产品设计广告词。笔者首先明确本课的核心任务,即设计广告词,根据此任务重新审视各项教学活动,发现其内在联系,形成明晰的活动主线,突出每项活动的重点;然后从学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确定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情境让各个活动的导入与衔接自然流畅;教学时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积极有效地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尊重学生的评价。

三、教学实例解析

(一) 明确核心任务,引领教学活动

1. 整体编排教学活动,形成合力。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由众多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沈惠君,2011)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有全盘意识,统筹安排诸多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Task板块由三个步骤(Steps)组成:步骤1侧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步骤2发展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步骤3完成一个情景写作任务。此外,每一个教学步骤前均设有技能训练(Skills building)。三个步骤中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它们看似独立,实则相互联系,共同指向核心任务。

本课的三个步骤分别为完成图表、谈论广告和书写广告词,其核心是书写广告词。因此教材编者从认识产品、丰富表达等方面设计听说读写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核心任务。在领会教材编写者意图的基础上,笔者在开展每一项活动时都有意识地突出“ChocoLoco Bar”和“advertisement”两个关键词。

上课一开始,笔者首先呈现了本课的标题,并附上了享誉世界的CocaCola商标,在简单的寒暄后,笔者随之以一句“Our task today is to write a great advertisement for our ChocoLoco Bar to make it as famous as CocaCola”进入本课的主题,幻灯片也切换成了CocaCola被ChocoLoco替换的样式。

(评析: CocaCola到ChocoLoco,短短数语向学生道出了本课的核心任务,师生活动从而有的放矢,向同一个方向前进。教授Task板块时,教学者首先要钻研教材,理清活动的脉络,以核心任务引领各项教学活动,形成合力。)

2.具体活动相互依存,形成梯度。

Task板块活动数量较多,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即按照列举型、整理型、比较型、解决问题型、分享个人经验型和创造型的顺序逐步设计任务”,(韩炳华,2007)力求做到环环相扣,形成梯度。为了圆满完成本课的核心任务,即最高级别的创造型任务――广告写作,笔者设计了以下5个活动。

活动①:引导学生了解广告对销售的影响,学习用英语表达相关数据及其发展变化;

活动②:组织学生6人一组探讨一则好广告的特质,鼓励学生运用实例,展开讨论,同时将学生讨论中的相关词汇进行板书,促进语言认知;

活动③:通过一则数码相机广告,指导学生认知书面广告中句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肯定、否定、疑问、命令和感叹等句式,为丰富广告语言做好准备;

活动④(核心任务):指导学生借鉴两则食品和服饰的广告,独立完成各自的ChocoLoco广告;

活动⑤:小组内部交流,每组选择优秀作品向全班展示,让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选择最佳广告。

(评析: 这5个活动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在“临近发展区”进行,后一个发展区以前者为基础,学生的认知在探究中不断深入。)

3. 技能训练各有侧重,提升能力。

本课三个技能训练分别为Listening for statistics and descriptions,Expressing opinions and giving reasons和Using different sentence types correctly,这三项技能训练分别在活动①②和③中进行。

活动①首先复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表达法,引导学生归纳数据增减的常用表达,最后,聆听5段录音,记录相关数据,进行实际操练。活动②围绕“How do we express opinions?”和“How do we give reasons for our views?”这两个问题,指导学生总结相关句型,然后让学生以ChocoLoco公司广告团队的身份,针对“How to make a good advertisement”展开小组调研,交流观点。活动③对五种句式进行界定和举例,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数码相机的广告实例强化理解与辨别。

(评析:技能训练蕴藏在活动中,有章有序,有情有意,每项活动专注一种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学生通过完成书面或口头语言活动,分别对描述数字、表达观点、运用句式展开技能训练,为完成核心任务奠定了能力基础。)

(二) 遵循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

1.吃透教材,确定内容。

Task板块容量大,本课多达6页内容,一课时不可能完成所有教学内容,因此有必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教学时间。笔者在明确核心任务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决定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来说,设计了5个教学活动:活动①②和③是核心任务的准备阶段,活动④是实施阶段,活动⑤则是成果展示和评价阶段。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在核心任务的准备阶段,笔者舍去了教材第13页A、B两项内容:A是绘制柱形图,B是阅读产品包装的短文并概括主题内容。考虑到它们与核心任务联系松散,可以在本节课放弃,作为下节课的补充内容。教材第14页的Step 2中A、B和C是两项有关观点表达的活动,笔者将其整合,设计了活动②,使之更加贴近核心任务。

(评析:本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可操作性强,三个阶段中的5个活动紧紧围绕广告写作这条主线展开,思路清晰,一气呵成,保证了任务的完整性。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大胆地重新编排原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课堂的实际需求,体现出“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

2. 巧妙衔接,激发兴趣。

活动间巧妙的衔接会使课堂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犹如行云流水。在正式授课之前,笔者准备了几根巧克力能量棒,请学生品尝,上课铃响,即以此切入,介绍这是公司新产品ChocoLoco,需要大家共同推广,幻灯片也随之切换,学生兴趣盎然。

本课的活动设计除考虑活动之间内在的梯度外,还需注意外在的连接,使活动过渡自然,避免突兀。外在的连接主要靠教师运用语言完成,突出活动之间的关联,引发学生的关注。完成课堂导入后,笔者指出销量表是商品销量最直观的反映,然后抛给学生问题:“What do we analyze from a sales chart?”引出答案“statistics”,从而过渡到活动①;活动①完成后,笔者点明出色的广告有助于产品销量的提升,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优秀广告的特质,自然过渡到活动②;学生对广告的讨论结束后,笔者指出书面广告通过生动的语言吸引顾客,于是在活动③组织学生学习不同句式的特点;有了前面活动的铺垫,活动④和活动⑤得以顺利开展。

(评析: 教师对课堂的活动进行充分预设,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语言优势、发挥主导作用,调控学生活动,使其在预设中进行,在控制下生成。本课通过食物导入,学生有点喜出望外,感官被充分调动,对本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实施3个准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在活动之间建立联系,使活动在有形和无形中连接,引导学生及时调整注意力和关注的对象,努力做到活动无缝对接,使整个教学自然流畅。)

3.创设情境,搭建支架。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英语语言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如上文所述,本课在导入环节运用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赋予学生身份(模拟广告公司团队),构建虚拟的职场,学生变得积极,乐于探索。执行活动②期间,笔者利用幻灯片循环播放若干图文精美的广告,将学生置身于广告世界中,情景交融,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交流。活动③和活动④运用真实的范例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认知,激发其创作的渴望。

创设情境的同时,授课者应考虑适时搭建学习支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认知过程中无序和盲目,有助于将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活动①的难点是对数字变化的描述,笔者用幻灯片展现听力语篇的框架,勾勒常见的表达,帮助学生点面结合,学生在框架的引领下,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丰富其内容。

(评析: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支架帮助知识建构,两者相辅相成,将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使认知不断处于良性的动态发展中。)

(三)突出学生主体,鼓励合作交流

1.重视学生生活经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可能真实”。(教育部,2001)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的学习最终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本课以CocaCola商标导入,这是国际品牌,学生对此熟悉不过。由CocaCola到ChocoLoco,引导学生移情于后者,加之课前食物的品尝,学生逐渐构建起对新产品的生活体验,增加新的生活经验。

广告是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时尚的生活广告尤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笔者挑选了Nike、iPhone、奶茶、玉兰油等常见广告,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活动②进行时,循环播放这些产品的平面广告,让他们身临其境,在体验中讨论交流。

(评析:英语本就是生活化很强的学科,这是由语言的工具性决定的,本课的活动设计和活动内容,均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积累,将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内容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利于主体性的发挥。)

2.有效开展小组活动。

授课伊始,笔者将班级分成8大组,每组6人,赋予每大组公司创意团队的身份,每组确定创意总监1名,即组长;同时明确本课的任务――每个团队创作ChocoLoco广告,最终团队间将决出“最佳广告”,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圆满达成教学目标。

小组的交流合作必须建立在成员个体知识和技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否则小组活动只能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有效的小组活动并不意味着每个活动都必须组员共同进行,而应给予组员个体成长的机会,必要时借助团队完成任务。本课5个活动中,活动①和④为个体活动,为小组活动进行个体准备;活动②③和⑤需要组内的交流和合作,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为避免小组活动的无序和失控,笔者对每个小组活动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小组活动过程中,笔者走进小组内部,参与小组的讨论,提供语言的支持,将共性的问题利用板书展示,并适时点评小组间的活动情况,提出建议。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质态逐渐优化,朝着笔者的预设发展前进。

(评析: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包含优化的小组组建、任务驱动型的活动、有效的小组运行、科学的评价机制等核心要素。本课学生活动前的身份和任务界定,小组交流合作与个体活动的统筹兼顾,合作过程中教师的参与、点评、监控等促进了小组活动的开展,保证了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3.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笔者在本课的成果展示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为增加评价的可操作性,笔者结合广告文体的特点和本课内容,设计了一个评价标准,包括广告内容、语言的得体性、准确性以及书写等方面,对广告的内容进行量化,并要求评价者给出建议,最后用“五星制”表达出读该广告后的购买意愿。

该评价表学生人手一份,写作前进行简要的说明,引领学生对照标准完成广告词,并进行自评。完成后,首先由每个团队组内互评,选出每组的代表作,其间小组成员不仅要反馈应该修改的不足之处,还要指出组员广告词中的闪光点。然后学生展示小组作品,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教师简要点评。最后,请学生以举手的方式对8个团队的作品进行表决,得票最高的团队的广告将被采纳,同时现场采访若干听课的教师,询问该团队的广告是否让其动心愿意购买ChocoLoco Bar。此时课堂掀起高潮,并在高潮中落幕。

(评析:在学生展示作品前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尤其强化同伴反馈过程,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还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形成,增强了学生在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最终促进其自身写作技能的提升。该环节中最佳广告的评比和现场采访,犹如点睛之笔,活跃了气氛,避免了纸上谈兵,落实了课前学生角色划分的目的,使核心任务更具真实性,更有交际意义。)

四、总结与反思

《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设计理念新颖,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做中学”的理念,“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教育部,2003)为正确贯彻这一理念,教师应该关注如下方面。

1. 更新教学理念,正确把握Task板块设计意图。

“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追根溯源还是理念问题”,(程晓堂、但巍,2012)教师理念的落后、师生角色定位的错乱是导致Task板块边缘化的重要原因。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和执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提高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做事情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任务体验和认知英语,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基。

2.突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在设计Task板块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营造真实的情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积极而高效地完成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设计的任务应有明确的目标,具有真实意义,涉及英语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并达成具体的成果,做到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

3. 重点关注学习过程。

不少教师直接将Task板块简化为语言点学习,或代以作文练习,剥夺了学生亲历实践的过程,使教学乏味,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鼓励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认知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韩炳华,2013)

五、结语

Task板块在教学现实中的淡化和弱化,有悖教材编写者的初衷,背离了新时代英语课程的精神。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三个角度提出了优化Task教学的途径,融洽、高效地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操作性强,可供广大英语教师借鉴。

【参考文献】

[1]程晓堂,但巍.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解读[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3).

[2]韩炳华.“互动式”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初探[J]. 教学与管理, 2007(4).

[3]韩炳华. 高中英语Task板块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8).

[4]沈惠君. 例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环节整体设计的要点[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3).

(第一作者系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第二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省邗江中学教师)

上一篇:“太顺”的课值得警惕 下一篇:高中政治课的“一句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