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的中关村旋风

时间:2022-03-22 11:18:46

近年来,纳斯达克的中关村海归企业的数字纪录屡屡被刷新,一家又一家从中关村走来的企业出现在纳靳达克证券交易所,对此,科技部发展研究中心认为。“这是一种回归理性的必然反虚”,学者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上市”将是中关村海归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的标志。

“到目前为止,中关村已有13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中80%是由海归入员创办的企业,从2005年开始的几年中,每年都将有约六七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些企业拥有前沿技术和一流研发团队,这将成为纳斯达克的’中关村板块’特征,”中关村园区管委会留学人员服务总部主任初军哦分析说,目前在中关村有2000余家海归人员创办的企业,他们大多数是2000年以后成立的,较2中关村的“老牌”企业家,这些创业者不仅拥有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而且比较熟悉海外上市的法律和程序;此外,多年留学海外,也使他们在目标国建立了相对良好的人脉,“知己知彼,加上技术创新和思路独到,是海归派的优势。”初军威认为,在今后的几年中,让纳斯达克“吃惊”的中关村海归企业还会不断涌现,

走出去,海阔天空

一份统计报表显示,2000年3月1日,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首开中关村海归进军纳斯达克先河。中关村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累计已有13家,其上市时间分别集中在2000年(4家)和2004年(3家)、2005年(6家)。其间,出现了一个长达3年的空白,直到2004年7月9日,这一天以开发手机娱乐项目为主业的“空中网”上市。这13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内容分布是:2000年上市的企业主业多为通信运营和门户网站;而从2004年起,上市公司的主业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包括手机增值业务开发、农业、生物和芯片研发。

可以看到,近年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突破了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围。有来自多行业、多领域的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对此,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指出,“这些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它们带来的中国概念也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好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高级管理层大多拥有海外留学背景。”

中关村海归企业上市纳斯达克带来的集体效应远不止于向世界彰显中国企业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海归企业家能够与国际接轨,接受更多的国际化经营理念。对于沉寂过后的“主业离散”现象,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副总经理秦恺博士认为,这是中关村企业理性成长的表现。他认为,海归企业多数拥有广泛与海外交流的渠道,视野相对开阔。在经历了网络泡沫的考验后,中关村的企业家们比较早地发现,缺乏创新是企业难以胜出的重要内因。

周云帆,空中网总裁,曾经创造了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最短纪录,自称信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处事准则。在空中网创业初期,短信业务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有的公司甚至一个月已经做到了上千万的收入水平。可对于空中网而言,前景并不乐观。面对着短信市场这块大蛋糕,创业初期的空中网一方面还没有获得经营短信的准入证,另一方面既没有老用户也没有新渠道,而且还会有一段较长的跟随过程。这个距离会越拉越大,很难超越已经做大的新浪、网易。

然而,周云帆并没有在短信的门槛外彷徨,他将目光转向了2.5G新业务。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刚刚开通GPRS,空中网即成为16家合作伙伴之一;2002年10月,中国移动推出彩信,空中网又成为11家合作伙伴之一;2003年4月8日,中国移动将K-JAVA服务正式定名为“百宝箱”,并全面进入试商用阶段,空中网也是第一批合作伙伴之一。如今,2.5G新业务已经成为移动增值业务一块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

“如果说4年前搜狐、新浪首次登陆纳斯达克产生的是中关村的亮相效应,那么今年和以后一段时间出现的中关村企业登陆纳斯达克,将是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的汇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认为,拥有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是中关村海归企业的群体特征。有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关村创业的留学人员中,57%的留学人员拥有自己个人的科技成果,44%的科技成果获有发明专利。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搜索引擎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世界同行中公认的领军人物。他的几句不经意看法,曾让美国一家著名的搜索网站视为点睛之笔。“我们只做中文搜索,虽然只有8亿网页,但是在中文的网上世界里,你可以充分感受‘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情感体验”。凭着这样独特的中国情结,李彦宏打动了纳斯达克的投资者,创造了一个“百度”奇迹。

2005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带领中国第一家芯片设计企业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当时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美国一家著名电视台主持人在采访时,劈头就问:‘你们的产品没有侵权吗?一中星微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向记者谈起了当时接受采访时的情景,“我很坦然地告诉对方,我们从未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所以我们‘非常清白’。”邓中翰认为,这次上市,中星微所有目的全部达到了。“中星微连续9个季度盈利,账上也不缺钱。对公司而言,我们上市的首要目的是让全球的商业合作伙伴和客户认可中星微,打开国际市场。其次,进一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国际的技术和人才。第三,使我们早期的投资能够套现。第四,能够让员工的期权转成现实的股票和货币。”

邓中翰认为,上市对一个企业的价值不仅是能够融到资金,更重要的是它从此拥有了国际平台和国际认可的品牌,这对于那些国际上还没有拿下的大客户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这个平台更利于吸纳新的技术、新的人才,拥有更多的战略合作机会,在全球的标准制定以及未来产业的发展中尤其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中关村国际化的进程加速,国际合作地位的加强,与国际科研项目的同步竞争,以及经营方式、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国际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批高素质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归。中关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智力密集程度,而且在于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找到了与世界科技经济同步发展的道路。而海归学子们也在这种‘无国界’的竞争中,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轨迹。”作为一个以为中关村海归服务为工作中心的政府官员,夏颖奇对蓄势待发的中关村海归团队的形成起因,有着颇为深刻的思考。

回到家,温暖依旧

中关村海归企业上市第一家迄今已有9年,恰与中关村园区管委会“同龄”。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对中关村的“批复”,具有政府背景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应运而生,承担对中关村一区五园

(后增至七园)科技园区实施政府职能层面上的管理。中关村园区管委会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即是为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提供服务。2000年3月留学人员服务总部开始工作,同时启动中关村海外留学人员联络处,至今已在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络处。

“也许理论上,这是两个没有因果关系的事实,但是由于它们发生在同一个时空段、在同一个区域,且后者的诸多工作又是以推动前者主体的生存和创业环境为主要目标,当前者主体开始集体向纳斯达克冲刺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时,我们有理由认定,这同期、同地出现的两个事实虽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对于前者来说,后者的出现却是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部发展研究中心高志前研究员认为,如果没有中关村的环境,就不会在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聚了1.4万家中小企业,而没有这样基数众多的企业,也就难以脱颖出占据全国半数以上的海外上市企业。

“中关村是通过环境集聚了令创业企业十分认同的文化,而这种文化让海归们找到了归属感。”身兼中星微董事长和中关村企业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的邓中翰,对中关村的评价更为深刻。邓中翰认为,在中关村创业、发展,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向政府官员“沟通”,因为一切都是依法办事。一部中关村条例说得明明白白:“法无明文禁止不为错”。邓中翰认为,正是这种开放、宽松、略显淡定的环境,让海归们在一个相对广阔的空间里放飞思想。也因此形成了“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中关村独特的创业文化。邓中翰分析说,大批海归回国创业首选中关村,这种宽容的创业文化是他们动心的主要原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登陆纳斯达克之前,要有两年以上的良好发展业绩和颇具实力的未来发展潜力。中关村园区管委会尽力为缩短创业过程提供适宜平台。”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副总经理秦恺认为,中小企业要登陆纳斯达克并获得投资者的支持,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信任。中关村科技园区不乏品质上乘的企业,特别是海归人员创办的企业,他们大多拥有良好技术背景,但是资金短缺、市场开拓能力薄弱,也是这些企业需要应对的共性问题。

这一现象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成立之初即已得到重视。2000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出现了一家担保的机构――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由于该公司的投资方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等政府机构,因此这个担保公司的使命十分明确:为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园区企业实现间接融资进行担保。在这个被称作政策性担保的企业里,技术成长性和发展速度占优势的海归创业企业备受青睐。为此,他们设计了政府出政策,担保公司市场化选择企业的运行模式,并被统称作“留学人员绿色通道”。它包括留学生创业、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外包、海淀绿色行动、中小企业支持工程等。目前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已为近200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担保金额已达22亿元,今年上市的中星微、奥瑞金等企业均在面临资金紧缺的时期由于该公司担保而获得银行贷款。

“中关村的海归们正面临着第二次走出国门。与第一次不同的是,他们的目标不再是求知,而是合作――以自己的业绩和中关村的品牌向世界寻找最优秀的合作者。”夏颖奇对中关村海归即将开始的第二次走出国门浪潮,很是欣赏,也很有信心,这也是今日中关村的大气与自信。

今日中关村,人们不再会为某一家上市公司当天的股价上涨而欣喜若狂,因为追求技术创新并将其迅速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已经蔚然成风。中关村的海归们有压力,那是在技术创新之旅中每一个创业者必然面临的压力,他们也有资金短缺的困窘,这是全世界中小企业都无法避免的一种尴尬。一位从硅谷归来的创业者谈起他对中关村的印象时称,中关村与硅谷创业氛围相同,所不同的是,这里有我们的母校,有我们的亲人,我们更有归属感。

这是一种由开放的创业环境形成的感悟。这种感悟加上先进的科技知识,象征着中关村海归们的成熟。而对于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中国来说,这种成熟是一种提升民族精神的无价贡献。我们欢迎海外学子的归来,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的第二次出走。因为此刻,出现在世界面前的海归们,是一个有着中关村特有文化体征的、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的时代巨人。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中关村海归蓄势待发的背后,是中国企业乃至创新文化的进步。

上一篇:三里屯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世界最大单体航站楼成就奥运之都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