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的设计

时间:2022-03-22 09:32:21

关于美的设计

【摘要】陶瓷艺术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精粹具有历史的代表性,它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载体。“设计”的注入给陶瓷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陶瓷艺术由传统的器皿发展为多种类型,大到景观雕塑,小到室内装置。本文以陶艺与设计的关系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探讨设计带给陶艺的重大转变,使其从实用性为主转向更多得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

实用性审美性

中国的陶瓷艺术来自于民间,应用于人类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伴随着人类造物的产生而产生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着密切的关系,被火焙烧的土地或者黏土因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定型,可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他们需要的器物。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发明,而不一定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传授与教导。因此,实用性是促使陶瓷艺术兴起、发展、繁盛的最根本的因素。陶瓷艺术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审美,更是各地区不同文化相融、影响、继承、发展的表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1.艺术上的实验和创新注入陶艺,给陶艺带来特殊的活力

现代陶瓷艺术的设计正是在艺术的怀抱中成长的。一件陶瓷器皿的制作,如果用现代的分工条件来说,要经过采选矿石,淘洗瓷土,配制釉色,装饰书画,入窑烧制,以及控制火度和气氛变化等一系列的制作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化学、物力与工艺美术的相互配合作用才能完成。远在原始社会,北方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红山文化;南方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陶器上面出现的花纹图案――鱼、乌、蛙、猪、云、日、星、斧以及多种多样的记事符号都可看出文化艺术与陶瓷器皿的完美结合。宋代陶瓷艺术获得空前的发展和提高,绘画名家范宽、郭熙、马远、夏圭的画品;书法名家米芾、黄庭坚、苏轼、蔡襄的书法都被应用到陶瓷制品上去,实现了艺术与陶瓷的完美结合。明代陈继儒在《妮咕录》中载有“与秀州买的百定瓶,口有四纽,斜烧成仁和馆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书。”如此美品比比皆是。宋金时期磁州窑瓷枕上的山水花乌绘画技巧犹能窥见其郭、范、马、夏等名家风范迹象。由此可见,古时文人的诗词书画与名窑陶瓷关系之一斑。如今随着陶艺成型、烧制等各方面技术的提高,陶艺的表现形式也日趋丰富,这种艺术形式契合了人们回归自然、张扬个性的需求,备受人们的喜爱。作为室内陈设品的陶器,作为墙面装饰品的陶壁,大型的景观小品已更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艺术上的实验和创新注入到了设计,无疑给设计注入了特殊的活力。“时代变了,设计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因为需求变了,可能的条件也变了”。

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艺术的实现形式也日趋多元化,艺术与技术产生了明显的分工,这种分工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也正是这种发展使得陶艺的制作技术、造型手段日趋多样化。从造物的角度看,设计为制造技术提供依据,制造技术使得设计得以实现。现如今可供我们选择的物品种类越来越多,所以很多的商家着实在产品的形象、产品的使用便捷等方面下了相当大的功夫。“设计”则是围绕产品的设想和创意,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艺术美化工作。正如一件陶瓷器皿通过设计,我们并不一定单纯的称其为“器”,而是称其为艺术品――在满足人们实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2.设计形式的多样性给陶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陶艺的设计首先是从实用性着手的,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一直在努力追求着“实用”与“美观”的统一,这种追求在今天来看,我们称其为设计。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在生活条件极其简陋贫乏的情况下制造出了精美的彩陶。有一种依河边打水的尖底瓶,易于沉水,系绳偏下,便于灌水,而灌水后又不至太满,同时外型线条流畅,比例协调,设计十分合理、美观。由此可见,早在远古时朗人们就意识到了造物的寓意,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联系,也只有“设计”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解决好这种核心的问题。然而,传统的陶瓷艺术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传统的陶艺受其实用性及其特殊祭祀、进贡、娱神等功能的限制,有很强的目的性、工艺性及受严格的技术分工。也正因为如此,极大的限制了创造主体个性的发挥,使其从整体看趋于程式化。当下人们追求个性的展现,充分发挥个体的想象空间,打破了体制的束缚,在创作中不再只考虑其实用性,而以个体对艺术的感悟为基准,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潜能。随着材料技术的提高,陶艺并不再局限于人们吃饭用的锅碗瓢盆、喝茶用的茶壶水杯,而是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公共空间,从―股居家的室内陈设到公共场所的户外雕塑,我们随处可见陶艺的身影。设计使陶艺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从艺术的角度去引领人们的审美品位,使其从物质走向精神,又从精神深入到物质生活,产生了质的飞跃。

结语

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有的人在坚持传统技艺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与情感的表达;有的人则通过“创新”来追求新意,通过传统器形和制作材料、工序上的变异追求实验性的效果。还有极大部分人则通过多种艺术手法、探索着形式美的内涵。设计给陶艺注入了新的活力,造就了新的实现形式,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陶艺也成为了艺术设计的一门形象语言。

上一篇:清末民初时期建水紫陶“行书陶斗”装饰艺术赏... 下一篇:旅游产品设计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