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22 06:34:32

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及教学模式上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都有着较大程度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这对于高校声乐专业来说也更是如此,极大地推动了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方法的进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所出现的问题,严密的证了开展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期提出推动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教学的具体对策与建议,最终用于指导具体的实际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模式;对策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育实效,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在教学方式上略显单一,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与学习的质量。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多种风格的演唱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多种风格的演唱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声乐专业的人才。

1 当前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1.1 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众所周知,声乐专业的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着单一性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也比较固定,有着固定的模式。长久以往下来,这种毫无变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声乐专业的学生们感觉到声乐课程有所乏味,使得学生们对于声乐专业的学习失去了一定的兴趣,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看,这些声乐专业的学生们往往表现出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较差。从高校声乐专业教师的角度来看,很多教师的年龄层次较高,具有多年的授课经验,但同时他们也有着比较固定的授课模式,很难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对于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改革的理解和认识也较为肤浅。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声乐专业的教师对于教育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在理解上大多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实际的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当前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没有有效的融入进来新鲜的教学元素。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进行适时的进行调整和更新,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存在有滞后性的教育内容和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推进,最终导致声乐专业的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低下,学生们对于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强。具体来说,往往表现出声乐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在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也不能给予教师很好的反馈,在整体上表现出互动性较差的特点。长久以往下来,声乐专业的教师不能及时地了解并解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更加不能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把握与调整教学度行,最终很难完成预计设定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1.2 在教学方法上,有着不合理之处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方式有着普遍性的特点,即声乐专业的教师通常采用的是讲述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严重地制约着声乐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丰富以及教学手段上的变换。一般来说,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所教学的内容大多是如何进行声乐演唱的具体方法,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上的学习。具体来看,声乐专业教师所讲述声乐演唱的方法,在语言上有着书面化的特点,缺乏着一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严重地影响了声乐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这样,就导致了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较低,其学习效率也有所降低,学生们所接收到的有效的教学内容也较少。通常来看,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大多是在四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左右,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声乐专业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并且显得杂乱无章,其没有理顺成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这样,就导致了声乐专业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学生们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们所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也没有给予教师有效的反馈,进而声乐专业的教师不能及时地调整具体的教学进度。长久以往下来,学生们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声乐知识与获得声乐技能的热情,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严重低下。

1.3 在课程安排上,动手实践的环节较少

众所周知,讲授给学生基本的演唱方式,是高校声乐专业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声乐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对基本的演唱方式进行具体的解读,在学生们了解了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按照规范与要求进行演唱的专题性训练。但是,由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他们并没有通过主动求知的过程来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势必严重减弱了对于演唱技巧的感知力。可以说,声乐专业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作为声乐专业的教师来说,应当清晰地意识到,学生才是具体学习活动的主体,声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却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给予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环节,学生只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于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综合音乐素养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2 形成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

实际的教学经验表明,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声乐专业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声乐专业教师的关注,并且成为了相关教师所研究的重点课题。

2.1 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加深对于教材的理解

声乐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前,首先应当作好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设计工作,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一定要以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进度。这样,声乐专业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前提下,结合学生门的兴趣爱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教材内容的应用上,作为音乐专业的教师来说,应当做好全面的剖析教材工作,选取符合社会发展的、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合理、充分的教学目标。另外,声乐专业教师在分析乐理知识的过程中,还应当做好细致的研究,深入把握相关知识的基本内容。同时,声乐专业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还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上一篇:浅论体育文化素质修养培养途径 下一篇:请别惹我,烦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