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C的“有关部门”

时间:2022-03-22 05:41:13

你CTCC既然叫做“中国房车锦标赛”,就有义务提供新闻服务,如若不愿,要做一言堂的商业赛车,那么,请将“中国”二字拿下来!

转眼之间,CTCC2011年的比赛已经到了第二站。在比赛之前,接到汽车厂家公关的通知,告诉我媒体注册以后不能通过厂家公关了,只能自己去CTCC组委会注册。

接到这个通知,我一想,得赶紧啊,不然我这种不受组委会待见的记者,不是连入场资格都没有?于是马上发邮件,要求注册。

最后在比赛前的两天,星期四,收到组委会发回的邮件。内容如下:

您好:

非常感谢您对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的关注与支持。

申请2011 赛季CTCC摄影记者,需提交之前CTCC赛事相关摄影作品,请您详细阅读2011赛季中国房车锦标赛媒体记者申请说明.

非常感谢!

看看,多客气啊!对于一个媒体的报道申请,没有答复通过还是没通过,没有任何联系人信息,也不提本人的申请缺了什么材料。简言之,就是,你的事情你知道,回家反省去吧。或许还眨巴眨巴眼睛,神秘一笑:小样,缺什么,你知道的。

我当然知道的。

说实在的,熟悉的读者都知道,我其实算不上老说别人坏话的人。顶多有些不听话、不喜欢让某某组织来主导本人的报道思维。而在某些比赛“强势”“垄断”的情况之下,越来越容不下不怎么顺――甚至算不上是反对的声音――也很正常。这是国情。

说实在话,我在想,我这个报道出来,是不是自己就要在CTCC这个层面上完全消失?为了让这个赛事“更和谐”的成长下去。

其实,这些规定本人并非没有见过,F1的赛事报道甚至有更加明确的要求。CTCC不过是拾人牙慧系统照搬罢了。不过,F1是商业比赛,而CTCC是官方的、目标要办成商业比赛的比赛。在发展初期,就如此“规范”媒体的报道,是否真的就对比赛有益?我看未见得。

所谓炒作炒作,还没吵起来就“作”,未免过于“前瞻”了点。

一个商业比赛、商业的推广公司,采用官方的态度和语言来“管理”媒体。这是否是推广一个比赛的正确渠道?答复一个媒体采用官样的套话让媒体自己反省,“有关部门”式的批复,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事实上,CTCC强势已经由来已久。之前,CTCC一统轮胎,让之前CTCC小车队最大的金主――轮胎企业纷纷退出,是为“汰弱”,号称有助于国内汽车运动的健康成长;之后成立厂商委员会,要求厂商每站注册费用10万元,是为“扶强”,集中资金办比赛;今年的要务我看是“整顿”,统一声音,制造繁荣。

说了一大通,都是国情。其实你懂的,没什么好说的。

两年前一位中国赛车界元老记者,因为不听话,被某比赛封杀,这位大佬很潇洒的一笑,封杀我,你能封杀我回家写回忆录?

今天,我想说的是,就CTCC这点事,值得写回忆录?

这个月的赛车界,对我而言,除了生气,就剩下伤心了。刘曹冬的意外去世,对中国拉力车坛绝对是一大打击。

要说中国的拉力赛,这几年那是真的每况愈下。2004 ~ 2006年,处于巅峰的中国拉力赛,不论是规模、赛道、赛车的改装还是车手水平,都堪称中国赛车最高水平的比赛。但从2007年起,随着国内很多地区“村村通”,水泥路覆盖了大部分拉力赛适合的地方,中国拉力就陷入了被围追堵截的境地。到今天,依旧是百来公里的比赛路段、大部分是水泥路的情况,这已经成为了中国拉力的常态。当然,中国地方官员对这个赛事的新鲜劲过了、不再持续关注也有很大原因。他们不关注,比赛的投入就成问题,这在最大程度上制约了比赛的发展。

再后来,当时能和外来高手扳手腕的徐浪在赛场上意外身亡,让中国拉力赛少了最旗帜鲜明的领军人物,如今,中国拉力第二面旗帜也倒下了,这对中国拉力绝对是非常严重的打击。要知道,今年的拉力集中到了下半年,上半年虽然私下里小动作频繁但到底缺乏影响力。刘曹冬的离开,对国内拉力的整体实力布局,以及去年年底几大车队关于弃用外援的私下协议,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即将到来的张掖,究竟还是蒙上了一层阴影。乱世有了,英雄何在呢?

上一篇:玩的就是疯狂:Gumball 3000 2011 下一篇:汉密尔顿在摩纳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