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我,但听见

时间:2022-03-22 04:18:07

这是一份幕后的行业,我们听的见,却很少看见;

这是一份神秘的工作,全北京也就100多人在这个圈;

这是一份尴尬的职业,做得好不会被发现,做不好反而会挨骂;

这就是配音演员。

有人说他们出力不讨好,有人说他们是幕后英雄,有人表示不可思议,有人却赞誉有加!

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2006年黄晓明、刘亦菲版的《神雕侠侣》火遍大江中国,季冠霖的名字也开始被众多网友所关注,人人争相传颂“小龙女”的声音,一时间,这个大眼睛双眼皮,字正腔圆的配音美女被人们所熟知。而2010年《阿凡达》的火爆,女主角的台词表达更让我们见证了她的深厚配音功底。

她凭借优质的嗓音和扎实的台词功底塑造了众多广为人知的声音形象,以多变的声线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在近些年《美人心计》、《倾世皇妃》中成为“林心如”的御用配音,那样从年轻演到老的角色,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她声音的多变。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让人们所认识,最近热播的《甄嬛传》总不会没有人看过吧?剧中甄嬛的演绎不仅让人大为赞叹,其声音也被认为是孙俪的原声,就连很多“俪粉”也根本没有想到这是后期他人配音,更想不到这背后的配音英雄——季冠霖。

——“先结婚后恋爱”

“我觉得我跟配音之间是先结婚后恋爱的关系。一开始是因为生计去做这个行业,后来反而越来越爱,虽然这个行业有很多弊病,但是它有些很吸引我的东西让我愿意坚守下去。”

那一天也不知道为什么,冥冥之中有一种磁场,季冠霖底气十足,像新闻主持人一样朗读了一段课文。阳光透过窗户倾洒在整个教室里,那美妙的朗读声在墙壁上阵阵回响,老师看着她,全班同学看着她,时间像静止般,所有人都陶醉了。甚至季冠霖自己都在怀疑:这是我的声音吗?当语文老师对班主任说“这个孩子声音特别好听”时,季冠霖的人生便从15岁这年改变了,也是那一次的朗诵为她日后在声音方面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自信的基础,更让她成为如今配音圈里的佼佼者。

有了语文老师这个伯乐的推荐,季冠霖在中专(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便开始涉足一些朗诵比赛,记忆最深的便是那次“中学生文化艺术节”朗诵比赛,心里没底的她,向家里人说:“完蛋了,完蛋了,这回肯定丢人丢大发了”。身为天津市京剧院演员的父母却非常淡定的帮女儿辅导起来,最后竟也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名次。毕业之后,季冠霖就去了电视台,尽管如此,她也只是把自己的好声音当成一个特长,并没有想过这是未来发展的道路,“其实我到现在,此时此刻,也没有仔细想过:我要配音,我要做声音工作,我要配成什么样,我要到北京。从来没想过,就莫名其妙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就是顺其自然,好像冥冥之中有东西引领我走到这一步。当然我努力了,每得到一次机会也会把握住,但是这个机会我不会自己去争”。季冠霖笑着说,“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主动的性格,从来不会说要什么什么,也没想过将来要怎样。甚至有朋友还开玩笑说我胸无大志”。

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惠,机会绝对是留给准备好的人的!季冠霖走到今天,成为配音圈的佼佼者,跟家里的言传身教离不开。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戏曲行业的,从小她就在舞台的一侧玩啊、学啊、练啊,包括感受戏曲的节奏,在不经意的时候练就了很强的节奏感。而节奏恰好是表演里面非常重要的核心,有了节奏,便更方便去和原声相配、去对口型,这些影响对季冠霖都是潜移默化的。在耳濡目染中,小时候的季冠霖隐约知道有配音这个行业,也会觉得这个行业好,因为可以提前看电影,尤其可以提前看到国外的宫廷装扮,像《罗马假日》中的公主裙,就会觉得好美,而她当时就觉得能给这种电影配音的中国人真的是太幸福了。

在电视台的生活,让季冠霖觉得很是充实,而当时的一个导演却劝她,“你应该去上大学,不能在电视台了”。那时候的高考不一定上高中才可以考,直接去报名就能考。于是,季冠霖就读了一年高三,考进了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因为有本专业的影响和自身条件,大学期间她便经常给广告配音,并参与了一些译制片的配音工作。毕业后,经资深配音演员齐克建引荐,进入北京配音圈。

一切都像是机缘巧合,刚进这个行业的时候,季冠霖一直都拿它当兼职,一直憧憬着如果能找到电台、电视台接收的话,就会离开配音行业,直到干了三、四年后,她却真真正正喜欢上了行业。

与十年前相比,季冠霖配音的角色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包括会配一些相对成熟的、有心机的相对沉下来的角色,随着阅历和经验以及年龄的增长,内心的年龄也在成长,她笑言现在是正得心应手的时候。

神秘的配音圈

视频和音频是最能打动人的,甚至有时候,音频更像一种电流,直达心底,让人们觉得刺激和神奇。

很多人对配音演员的工作感觉很神秘,配出来的时候,别人就会觉得好惊讶,哇,真的好像啊!就算一个气息,观众都会感动哭。就像李扬配音的唐老鸭早已经被大家认可,人们对他的印象完全定格在了这个声音里。尽管身为局内人,季冠霖也不明白这有什么让大家惊讶的,但能够有一个突出的点定格自己,这让她觉得让大家认识和了解配音也不错。

在北京配音圈,专业做配音演员的有100多个人。他们没有固定单位,没有固定合作对象,但混熟了之后,大家也都互成为同事,也会成为很好的朋友。还会在“光合配音节目组”这样的微群里聊天和沟通,大家还会称对方为同事,聊生活,聊配音圈,聊最近配的戏。

“这个行业不装,就是认干活,来了就看干活,没有七关系八门路,完全很纯粹的看业务,业务好,怎么都行,业务不好,谁的关系来也不好使。当然,做人是第一条,是基本的、必须的。除了这一条,就是看你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季冠霖认真的说。于她而言,这是一份简单而纯粹的工作,单一的工作,简单的人际关系。我能录我的角色,你能录你的角色,互相之间都替代不了,都是唯一的,所以同事之间非常轻松,像家人一样。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配音工作因为没有固定的单位和管制,相对自由,没有一个绝对的领导来决定配音演员哪天工作,哪天休息,而是会有一个商量的余地。因为这几点,很多配音演员越干越上手,这个行业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着他们,而他们在这里面也缔造着新的神话,让更多的人能听见和了解。

在配音圈待得时间长了,季冠霖说:“和熟的同事在一起,无论谁变一个声音,都基本上能听出来。特别是面对面的和一个陌生人交流时,也能很快听出这个人的音色和发音的口型(而电话或网络会因为“过电”不能100%确认)。如果说,刚开始这是一个特长的话,现在反而更变成了本能,他们对一切声音的东西有了高于常人的领悟。

很多人总会发出这样一种疑问,“配的声音多了,会不会改变自己本来的声音,当将影视创作上的东西变成一种习惯以后,会不会把自己本来的东西改变了?”季冠霖摇摇头说:“我们在配音时会迅速copy其语言特点,录完后还是能回到本真,该怎么说话就怎么说。实际上,观众听到的声音,并不是我的音色改变了,而是把声音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等声音贴到这个人物的脸上之后,就会觉得是这个人物的原声了”。她从专业角度解释说,“其实人的音色不能改变,你听起来不一样了,那只是因为我把情绪和语感改变了,所以你就会不自觉地感觉音色也变了”。对于目前几部剧的热播和出自她一人之口的这几个角色,季冠霖也是非常谦虚,“她们都属于和我同一年龄段,不管是林心如、林志玲还是孙俪也好,我就是再变也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只能说音质不一样,音色还是一样的”。

干这一行常常有今天没明天,也通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虽然前辈们流传下来的工作时间是中午12点——晚上12点,表面看起来上午可以休息,但是就这个时间也会经常被占用,比如说别的剧组要找配音演员录个东西或者不得不去,推不掉的就只能安排在这个时间。特别是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会有所谓的职场菜鸟,对于配音演员来说,名声尤其重要,很多工作是配音演员无法决定的,虽然有些工作可以不去,但不去就会得罪这个导演,就有很多麻烦,配不配他的戏无所谓,关键是怕被骂。如果在这一行还没有混出眉目来,更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去。季冠霖说:“我们曾经改词改过一宿,当然这不是一种常态,但确实有这种情况。”

当然,这一行确实像季冠霖小时候想的那样,后期配音是除了导演、剪辑师之外第一批看到片子的观众,能够看到情节、听到原音,还能够亲身用声音演绎那些角色,在繁忙的工作中率先看到一些好片,这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尴尬的位置

“真正好的配音都是听不出来配音的,但凡能听出来的声音肯定是配的不好或者配失败了。配音演员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夹在那个中间很难受”,季冠霖说。

不经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如今很多人聊起这一行,总会觉得很厉害、很牛,并不知这背后有着众多的酸甜苦辣。这样的一个行业注定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只能是影视剧链条中其中的一环,跟着影视剧行业转动,当这个行业不转了,它也就转不了。而那种你想去工作但没有工作找你的状态也确实曾让季冠霖抓狂,更有甚者,如果说要限制拍某些戏,条文一下来就会影响剧组的拍摄,紧接着就会影响配音整个行业。

除此之外,通常还会遇到其他情况,有些戏因为要经过很多道程序审查,所以经常也会有已经配音好几年后才播的情况,对于这种状况,季冠霖也是哭笑不得:“这种情况确实有过,有的戏需要改词,需要重录,经常一等好几年,也有朋友说最近你配音的戏放了好多,其实可能不是同一个时间段录的,只不过一块放出来了。这些都不是配音演员决定的,但确实是他们所承受的,就像演员拍戏一样,拍了N年后才在电视上看到,这是他们难以避免的。

配音演员的工作流程决定了这必然是个中间的角色,他们的工作通常是由剧组找到配音导演,再由配音导演联系到自己,虽然剧组也有直接联系,但毕竟少数。在接到任务的前期准备阶段,配音演员只能从剧本上获知台词,但无法获得镜头,只能自己琢磨,直到进到录音棚才能正式和画面接触。这是非常有难度的,每个演员的表演方式不一样,有时就会让配音演员提前的准备功亏一篑。他们的工作就是在不停的听、看、试中和剧中角色贴合,和演员贴合,和口型贴合。

“真正好的配音都是听不出来配音的,它是被隐藏起来的,一般观众就会被认为是同期声,但凡能听出来的声音那肯定是配的不好或者配失败了,包括演员的想法也是后期声音能让观众听起来就是我的声音,我的声音如果不是我自己,那观众该怎么想我?所以在很多人眼里,配音就是不好的,假的,这就是配音行业没办法克服的东西。”季冠霖说。

如今季冠霖已经有了足够的知名度,也成为了配音圈里的香饽饽,但提起配音“甄嬛”时,她竟也有种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刚开始试音时,面对孙俪这样的名角,面对这样一部要求非常高的戏,面对这样独特的嗓音,她倍感压力,这次的风险太大了,换句话说,很可能费力不讨好!这就是配音演员很容易陷入的尴尬境地。他们的功劳总是被人们所忽略,如果配的很成功,观众们就会直接跳过配音演员想到演员身上,而这个角色稍微有点不认可的地方,就会想到配音演员身上,季冠霖悬着心,可有什么办法,这个职业就是个盾牌,是拿来挡箭的!

看完剧本,季冠霖很是喜欢甄嬛这个角色,一方面她很怵头自己难完成,一方面又拿出200%的精力和心血去录,当她发现孙俪的台词也非常好,演的也非常棒,已经打动自己,便信心十足,配过几集之后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她反复研究孙俪的发音,力求音色尽量相似,反复去听,加强记忆,包括孙俪对这个戏的理解、表达和演绎,于是做到了在每一句表达的时候能时刻呈现孙俪声音的表达和声音的质感。结果证明,她成功了。

不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不是每一次都像这次配“甄嬛”一样好运。季冠霖和同事们有时会碰到自己觉得配的很成功,但和观众的期待有一定的差距,观众不认同。而有时候观众同意了,演员本身又不满意,会出来说配的不像自己,把角色配坏了。针对这种指责,季冠霖没有埋怨,反倒觉得很正常:“其实不能怪演员,因为演员对自己的声音太了解了,这是一种习惯性的东西,她会觉得这个声音配自己的脸很别扭。如果我演一个戏,明知给我配音的人配的很好,但还是听起来很难受、很假”。所以说,配音演员很难,既能让演员满意又能让观众满意是一个很难去平衡的状况。只是一个人你做的再好,哪怕尽自己最大努力做这事,也很难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想通了,也就不会纠结了。

配音这个行业有它必然的局限性,一旦被选中了一个角色,又很难去拒绝和调配,大家靠独特的嗓音吃饭,不是谁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就像在录音棚里最忌讳感冒,为了保持自己最好的工作状态,大家都很怕被传染。然而感冒继续录音却又是正常的,这就是这个工作的性质和进度。季冠霖笑着说:“但凡看见一个配音演员感冒去工作的,一定是被逼的,没办法。”

在这个圈里,有能力的、有相貌的常常去做了演员,不够优秀的又会退出这个圈,季冠霖属于两者兼有的但坚守在这个圈里的人,这不多见,尤其显得可贵。眼看在这个行业已经十年,她说,“我会一直将配音当做一个事业做下去,除非有一天它崩溃了,否则我不会放弃”。

上一篇:纸媒和新媒体需融会贯通 下一篇:中信书店:潜入机场的营销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