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定位及CT定位两种经皮穿刺肺活检方法 诊断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价值比较

时间:2022-03-22 02:23:26

B超定位及CT定位两种经皮穿刺肺活检方法 诊断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价值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在CT定位、B超定位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在诊断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价值。方法:将49位患者分为两组,CT定位组 29例,B超定位组 20例,对不同定位方法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CT定位组和B超定位组活检成功率分别为96.5%,90.0%,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68.9%,65.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71.4%,72.2%,假阴性率分别为3.4%,5.0% 。结论:B超定位组及CT定位组均有准确、高效、安全、实用的诊断价值,但B超定位组还具有经济、方便、无辐射损伤、患者易接受及易普及等CT无法比拟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B超定位 肺癌 辐射 临床价值

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病死率在城市居民已居肿瘤死亡首位。肺癌的早期确诊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肺活检在肺周围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治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然而,各种活检术等诊断阳性率,并发症等不尽相同,选用何种方式更合适呢?我们探讨两种肺活检方法对肺周围性肿块诊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入住本院呼吸科住院患者4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19岁到86岁,平均年龄62+2.4岁,胸部CT检查明确肺内周围型肿块,肿块最大直径2cm到10cm(平均5.3cm),肿块距壁层胸膜距离0cm到3cm(平均1.4cm)。其中CT定位29例,B超定位20例。

1.1术前准备:全部病例术前均做胸部CT检查,全部符合周围型肺内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经B超探测均能看清楚。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出、凝血时间等均正常。全部无穿刺手术禁忌症。

1.2穿刺方法:不同组别用不同的定位仪器测出病变位置,确定中心点或取材部位,测量该部位距胸部皮肤最近点,皮肤上做标记。测量标记点距取材部位的进针角度及距离。然后根据病灶的位置,患者取相应,常规消毒铺洞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脏层胸膜,选择合适的活检枪,已确定的位置、角度进针至距取材部约2.2cm处(因活检针自动弹出距离为2.2cm),嘱病人屏住呼吸,扣动扳机,拔出活检针,打开切割槽取出活检组织,将标本置入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如获取标本不满意,病人无明显不适,可重复活检2-3次,在整个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情况。

2.结果

2.1判断标准:取得成形标本为活检成功,无标本或仅为血水则活检不成功。病理结果有特异性为阳性结果,坏死组织及非特异性改变为阴性结果。诊断准确率=标本病理诊断符合例数/同组别获得有效标本例数。

2.2 CT定位组共2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28例活检成功,活检成功率96.6%(28/29%);20例获阳性结果,其中腺癌7例,鳞癌5例,恶性肿瘤6例,非小细胞癌1例,肺结核1例,病理诊断阳性率69.0%(20/29%);诊断准确率71.4%(20/28%);8例阴性结果,其中坏死组织2例,慢性炎症6例,阴性率分别为27.6%(8/29%);假阴性率6.9%(2/29%)。

2.3 B超定位组共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18例活检成功,活检成功率90.0%(18/20%), 13例获阳性结果,其中腺癌1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1例,恶性肿瘤1例,非小细胞癌2例,肺结核1例,病理诊断阳性率65.0%(13/20%);诊断准确率72.2%(13/18%);6例阴性结果,其中坏死组织1例,慢性炎症5例,阴性率分别为30%(6/20%);假阴性率5.0%(1/20%)。

2.4 并发症:CT定位组出现并发症共4例(13.79%),B超定位组出现并发症3例(15.00%),其中CT定位组和B超定位组出现少量气胸(肺压缩小于20%)分别约6.9%(2/29%),5.0%(1/20%);术中或术后出现咯血(咯血量小于20毫升)分别约6.9%(2/29%),10.0%(2/20%)。

2.5 统计学意义:2组间的活检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经皮肺穿刺术作为周围型肺内占位病变的诊断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采取CT导向下穿刺活检术是肺癌确诊的主要方法之一,而CT引导下活检的辐射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CT检查引起的照射可能会增加致癌的风险,特别是对辐射敏感的儿童。一次胸部CT的检查约相当于300张胸部X射线平片的剂量【1】。针对肺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在诊治的过程中需反复多次行胸部CT放射线的检查。目前的医疗环境下,CT医疗照射防护已成为涉及广大公众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每项CT检查必须适合个性化病人。辐射防护的原则是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剂量限值。正当化要求是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应具备的共同责任。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其他能满足诊断需求等检查方式【2】。由于CT导向肺穿刺活检需要经过定位,体表标志的放置,活检针的调整和固定,活检后针位的了解以及穿刺拔针后并发症的显示等诸多过程,CT反复多次扫描产生的大量射线无疑给受检者带来不必要的辐射【3】。而对一些靠近胸壁的肺部肿块,B超能准确显示周围性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实时监测,操作时间短,经济方便等特点,可为靠近胸壁肺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组织学依据,并且穿刺部位无需暴露于放射线下,避免了放射性损害的优点【4】。

4.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只要严格选择病例,定位准确,熟练掌握经皮肺穿刺的操作技术,经皮肺活检术在针对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意义重大。针对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经皮肺活检术在定位方式的选择上,根据本次调查结果,CT定位组及B超定位组均有准确、高效、安全、实用的诊断价值,但B超定位组还具有经济、方便、无辐射损伤、患者易接受及易普及等CT无法比拟的优点,是靠近胸壁肺内肿块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伦踪芳亟待加强CT扫描辐射剂量的监管医疗装备 2011第7期 1002-2376(2011)07-0056-02

2. 吕士涛 张艳芳 李立群CT扫描技术与放射防护研究 中国医学装备 2010年7月第7卷第7期 1672-8270(2010)07-0055-02

3. 邱大胜 张照喜 陈宪 杜东屏 蒋春林 CT引导下肺癌穿刺活检辐射剂量的探讨 中国肿瘤影像学 2009年第2卷第2期

4. 陈艳 李俊 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周围型肺内占位性病变52例诊断分析 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June 2007 vol.12.no.3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实践与... 下一篇: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