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本中的文章,升华学生的灵魂

时间:2022-03-22 01:26:52

巧“借”课本中的文章,升华学生的灵魂

灵魂的高低取决于思想觉悟的高低,灵魂的升华主要靠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无论在语文教材上,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还是从国家的发展大计上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思想教育关系到一个人是否成才、社会是否稳定、国家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决定着我们能否建设成功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独生子女的特点又决定着思想教育将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在应试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素质教育展露头角的年代,我们该如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呢?

下面我就如何结合语文新教材进行思想教育,升华学生的灵魂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思想教育地位极其重要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育一个人是多么漫长的过程。而思想的高低与否对于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刘鹗也说过:“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可见每个人的思想觉悟对于一个人及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要想有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有健康的教育。不管是古代朝廷,还是现代国家,不管是海外诸国,还是中华文明古国,都十分重视思想。为什么呢?你不妨试想一下,一个国家连最起码的爱国教育都没有了,国民没有了爱国意识,还哪里来的民族团结振兴?哪里来的国富民强?所以,思想教育应该是各种教育的核心部分。

二、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总的来说,这些学生身上存在或多或少的思想弊端:有表现为极端自私的;有表现为怕苦畏难的;有表现为贪图享乐的,有表现为冷漠无情的,有表现为与世隔绝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多的遗憾?是不是因为新教材编写不够科学,新旧教材不不衔接,还是因为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发生了退化?我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未必是上面所推测的因素。

其实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也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要爱惜劳动成果,尊老爱幼,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等。

1,但是,由于过去在应试教育(专门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的一种死记硬背的模式)思想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及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往往放弃了深入的思想教育,挤出时间来就会考试,导致这种思想教育只是留在口头上,并没有深入地执行下去。

2,其次,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些时代问题,旧教材也没有对这一代的学生新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的范文,所以学生很难直接从书本上学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指南。

3,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古代一些传统优良作风的含义。比如要求学生爱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尽管老师谈得口干舌躁,可学生却对此置之不理,食堂的餐桌上照样留下高高的饭菜,白天照样打开教育的电灯等,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太迂腐了,究其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经历过这样艰苦的生活,没有那种类似的感受,因此,他们内心上并不认同甚至不支持这种说法。

4,第四,很多家长认为过去自己过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再也不能让自己的子女受这样的罪了,因此他们对孩子是百般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结果却导致他们的子女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挫折,一旦遭遇打击,就会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5,第五,在如今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氛围之下以及独生子女特有的特点,他们大多养成了自私、娇气等不良思想性格,而且他们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犯了错误全怪别人,这些在旧教材上也引导不够。

三、巧用新教材课文,随机渗透思想教育,净化、升华学生的灵魂

在“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针的指导下,再加上现在的新教材就注重利用编纂的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康有用的人才。因此,我就结合一些具体课文实例及做法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教者在教学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引导,确实落实好思想教育。有一次我在教八年级下册《窗》这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另一个病床上的人终于挪到了靠近窗户的位置时,看到的仅仅是一堵墙时,他会有什么想法?”有一个学生答道:“我会怪他,因为他欺骗了我。”甚至另一个学生答道:“我恨死他了,是他引诱我走向犯罪的道路,要不是他的精彩描述,我也不会见死不救。”听了这两位学生的话,当时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憾:这是一种什么的逻辑思维?明明是自己嫉妒心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是自己灵魂肮脏,却变成了责怪别人在引诱他,是别人在犯错。我感慨万千,赶紧进行引导:“如果你有一天也想为别人做好事,结果也得到了像靠近病床的那个人的待遇,你会有什么想法?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那样,结果会是什么呢?”通过探讨,学生终于明白了:文中那个见死不救的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丑陋的灵魂在作怪,我们应多从自身上找原因。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上深受启发。而我在听另一堂公开课《散步》时,一位教者的做法我觉得不太到位。教者在结束全文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对家有什么感受?试举例来说一说。”应该说学生答得比较好,都能说到家能给人温暖,给人勇气,能从生活细节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也明白家长们在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是,这位教师很自然地在这个时候结束教学了。我感到有点遗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的疼爱,可他们又有多少对家庭抱有责任感的呢?如果学生懂得责任感的话,他们当中还会有离家出走、要挟父母,或者说乱花钱,或者走上犯罪的道路等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吗?正是因为他们缺少这一份责任感,才会出现上面的状况。这正是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的时候。如果教者在这个时候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那你准备对你的家庭做些什么呢?你准备如何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呢?”我们想,如果教者真的能这样做下去,那么这一课的思想引导也就到位了,也真正实现了教师――个引路人的职责。

除了教育引导之外,我还充分从课文中挖掘其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做法、思想、价值观等,完成塑造学生思想灵魂的重任。如:《海燕》这一文中说到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的假革命者,我们就引导: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最主要的应该是做什么事情?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如果在学校不认真学习,空担着“学生”的称号,与这些海鸥、海鸭、企鹅又有什么区别?再比如《白杨礼赞》一文,讲到白杨树不怕恶劣的环境,不因外在条件的恶化而屈服,我们就引导学生:当我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遇到考试失败的打击时,你应该怎么做?你从白杨树身上学到了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班上的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应该振作起来,抛弃那种消极悲观的念头,努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教《竹溪记》一文时,我们引导学生应满足于现有的条件,不要去攀比、追求过高的或者极其奢侈的生活,应有高雅的业余生活,要知足常乐。针对学生自私、斤斤计较的不良心理,我们就结合《多一些宽容》来疏导,让他们认识到宽容的妙处,从而摒弃自己以前的那种小气的心理,形成健康的人格;针对学生荒废学业的做法,我们就利用《敬业与乐业》一文让学生认识到“业”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我们离不开它,对于不同的“业”,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敬它――学生就应该尊敬自己的学业,要苦中取乐,而不能畏苦怕难,荒废学业;针对学生容易产生骄傲思想的心理,我们就结合《纪念白求恩》一文,让学生从中感悟道:作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白求恩还对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作为一名仅仅取得一点点成绩的学生来说,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应该说,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教者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作为语文教师来说,更要善于把文章的思想内涵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文学作品的引导、熏陶作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这就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奋斗的最高目标。

上一篇:通过观察激发兴趣是学好科学的主要途径 下一篇:学会感恩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