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啤酒,吃嘎啦”!

时间:2022-03-22 12:53:31

“哈啤酒,吃嘎啦”!

与其说8月的青岛是啤酒的盛会,倒不如说8月的青岛是游人的天堂,而天堂的撒野当然少不了青岛人乐此不疲的“哈啤酒 吃嘎啦”!

和大部分海港城市一样,青岛是个集摩登与老派于一身的小城。这里你可以在百年小洋楼里呷一口咖啡面朝大海,给大脑赏赐一段宝贵的留白;也可以租辆山地车徜徉于民风犹存的狭窄旧房老街,抑或坐在教堂旁边等待一段让心宁静的钟声;华灯初上,游荡到劈柴院或啤酒街,感受那里永不落幕的大排档;当然有钱一族还会选一个悠长的周末,驾一艘私家游轮出海去… …

哪怕路边随便问起一位老青岛“夏天来青岛必干点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推荐你“当然是哈啤酒吃嘎啦啊”。嘎啦便是蛤的青岛发音,中国至肥的蛤要在5-8月的青岛才能寻得到,它也是青岛小海鲜中的一角儿。跟出租车司机闲聊,他也能滔滔不绝地说出N多种蛤的吃法,然后还会毫无掩饰地吧唧嘴巴表达他的陶醉。啤酒则更好的诠释了青岛人的豪放性情,在这座“啤酒之城”,一百多年来,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啤酒的奔放特质,无论是满大街可见的被称作“青岛一大怪”的食品袋打啤酒,还是啤酒街1.5升的原浆扎啤,都足以让你对啤酒产生全新的认识。更何况还有一个任由你挥霍豪情的青岛啤酒节,记得,每年8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它会如期开幕!

啤酒的青岛“哈”法儿

青岛人爱喝啤酒是几乎已成人尽皆知的真理,当然青岛人的“哈”酒方式还着实有些特别。

塑料袋打散啤酒

青岛有几大“怪”,头号怪事就是用塑料袋打散啤酒,这也在全国成为一绝。夏天的傍晚,市场可以看到趿拉着拖鞋的男人手中提着一个塑料袋悠闲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塑料袋里是飘着一层厚厚白沫的黄色液体,那便是散装的青岛啤酒了。这也成为青岛的街头一景,当然也只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青岛人才有幸享用到,也才更能喝出其中的新鲜滋味。

这座拥有着100多年啤酒生产历史的岛城,散装啤酒的消费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塑料袋出现之前,50、60年代开始,这里还曾流行过罐头瓶和大粗碗喝啤酒的潮流。特别是60年代,因为喝酒者太多,大多又集中在中午吃饭的时间,饭店又太少,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原先的出酒管已经不能满足卖酒的速度,换成大缸加大水舀子,卖起来速度快多了,顾客喝酒的容器也换成了玻璃罐头瓶和吃饭的大碗。后来又因为罐头瓶太占地方,也不容易洗涮,吃饭用的粗磁大碗便成为散装啤酒的主要容器。卖酒的柜台上不时的摆上刚刚刷好的大碗,碗底还留有没有控干的刷碗水。服务员只管把大碗摆在长条的柜台上,拿起舀子,从大缸里舀上满满一舀子啤酒,从头开始一碗一碗把啤酒盛到大碗里。散啤酒这种卖法,也就可想而知了,既没有啤酒的泡沫,也没有生啤的杀头,仅仅是一些黄汤而已,即使这样,也没有挡住青岛人喝啤酒的兴致。

大碗啤酒的这段时间至少要持续了20年,但当时还是计划经济,除了饭店,其他任何地方是不准销售散啤的,人们要想喝上啤酒,就只能到饭店去过瘾了。据说当时青岛啤酒厂负责送货的小伙儿也是岛城的一“人物”,由于供不应求,各家店主都巴结着送货员,希望自己能成为排在前列的送货店家,以免缺货影响生意。

改革开放后,随着餐饮业的发展,青岛鲜啤零售点的扩大,扎啤机售酒器又保持了鲜啤的低温和爽口,出现青岛塑料袋盛散啤也就很自然了。一到夏天,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一桶桶堆起来的散装啤酒,店门前只要摆着“一啤直供”(青岛啤酒一厂直供),便是品质和信誉的保证,自然就不愁客源。太阳还未下山,一间间烧烤店内外便坐满了人,喝着啤酒,吃着蛤蜊、肉串,悠哉、自在尽在不言中。难怪很多曾经到过青岛的外地人开玩笑说,夏天一踏上青岛,就能闻到让人流口水的散啤味。豪爽地大口喝散啤也就成了岛城独特的夏日文化。

啤酒街才有的原浆之味

另一个独属于青岛人的幸福便是可以喝到最新鲜的原浆啤酒,而且有经验的青岛人会告诉你要想喝到正宗的原浆必须要到位于青岛啤酒街,就在青岛啤酒最早的生产厂(青岛啤酒一厂)周边,整条街都是直接从啤酒厂生产线直接“截获”的未经过滤的原浆啤酒,也保留着最新鲜、醇香的风味。但由于活性菌完好保留,啤酒的保鲜就相当困难,因此也只能在靠近酒厂的啤酒街一带才能享受的到。每天下午,啤酒街便会出现一辆绿色的“青岛啤酒街专供车”,笑盈盈地在每家店铺前停下,放下几桶预定好的新鲜啤酒。然后等待夜幕降临,这里每晚照常上演的啤酒狂欢夜。

当然除了狂欢,你还可以选择一个午后,坐在街边,叫上一扎原浆的黑啤,慢慢品味,挥霍掉一整个悠闲的下午。焦糖伴着苦咖啡,吹着溜过来的清鲜海风,人生最奢侈的事情也不过如此吧!

青岛啤酒养成记

喝完啤酒,你是否对啤酒的酿造过程心怀好奇,而对于何为熟啤、何为生啤,原浆又有何奥妙等问题想要探个究竟?位于啤酒街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定能解答这些疑问。

 啤酒花:中医也叫蛇麻花,具有抗菌、镇静等作用。麦芽糖化产生的主要是甜度,啤酒花主要为啤酒增加清爽的苦味和芬芳的香味,另外还有一些防腐的作用。

 第一次发酵:7天左右,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当然在第二次发酵之前清除掉。这个过程不产生酒精,此时还只是甜甜的麦芽液体。

 第二次发酵:45天左右,这个过程产生酒精,早期均是采用6吨容量的橡木桶,现代化生产则改为更大的不锈钢桶。

 过滤:早期采用棉花压制而成的棉花饼过滤掉,现代工艺和葡萄酒一样已经改为硅胶土了。过滤掉的酵母还有制成维他益药物,健胃消食片中便含有这种物质。

 酵母:据说在1903年,青岛刚开始建厂生产啤酒时,当时的酵母便是由欧洲人奥古特(Augerta)千里迢迢从遥远的欧洲漂洋过海带进来的。他穿越欧洲大陆,发现了青岛这块水质纯净、气候宜人的岛城,便将珍惜的酵母留在了这里,这也就诞生青岛啤酒。关于这段传说的真伪已无从考证,奥古特的样子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今天我们还能在青岛喝到一款叫做“奥古特”的怀旧啤酒,也算是后人对这段传奇故事的追忆吧!

何谓原浆啤酒、生啤、熟啤?

 原浆啤酒:发酵结束后,未经任何过滤直接从发酵罐中分装的嫩啤酒原液。因含有一定量的活性酵母和一些营养成分的沉淀,而呈现一定浑浊度,酒体泡沫极其丰富,香气浓郁,口味新鲜纯正,风味独特,是啤酒家族中名符其实的超级液体面包。同时也因为保留了大量活性菌,啤酒的保鲜相当困难,最好当天喝掉。黄啤原浆为清甜、劲爽的口感,而黑啤原浆则呈焦糖和黑咖啡的浓香,是许多女性的最爱。不过原浆的酒精度一般要比瓶啤的度数要高(5度左右),酒量不好的最好不要贪杯哦!只是这种原浆啤酒的鲜鲜度很快会消失,因此最多只能保存24小时。

 生啤:一般是经过了过滤处理,但没有经过高温灭菌工序,酒内活酵母、微生物及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因此它的味道没有瓶装啤酒那么冲,散发出新鲜酒花的香气,更香更清爽。在0℃时灌装到保鲜桶,并直接从生产厂运输到销售终端,减少了环节,保证了啤酒的新鲜度。而且,它始终保持0℃,让人喝起来有冰凉的口感,而又比冰镇的瓶啤顺口。青岛散啤的泡沫绵密雪白、持久挂杯,未喝先闻到麦芽及啤酒花的香味,喝一大口,含在口中稍微搅拌后吞下,感觉到冰凉冲击喉咙,口味纯正、无异味、苦味清爽且很快消失。

 熟啤:在瓶装或罐装后经过巴氏消毒,比较稳定,可供常年销售,适合运输和外地销售。但口感比起生啤就要差一些,青岛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生啤好比新鲜的水果,但熟啤就好似水果罐头,虽然保质,但风味也损失了不少。

蛤的青岛吃法儿

蛤蜊便是梁实秋先生笔下的“西施舌”,当年梁老先生第一次吃到这种性感的美食便是在青岛,他称其为“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不过走过蛤蜊摊时,还真的会一不小心被西施舌舔到,它滋出的汁水会马上起你的味蕾,难于抵抗的食惑也!

嘎啦的N多吃法

蛤在海鲜中算是下品,但从不缺创意的青岛人却将蛤的吃法演绎得五花八门,炒、炝、蒸、煮、馅儿、饭、饼,烹饪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发挥的淋漓尽致。传统的原汁儿蛤、辣炒蛤,新派的小葱拌蛤蜊肉、蛤蜊海鲜饺/包、妙手蛤蜊饭、蛤蜊肉海菜饼等等,哪一盘都会“鲜”力难当。最常见也最能体现蛤鲜美的吃法当属原汁儿、辣炒和做馅儿。

 原汁儿蛤:最尊重原材料的一道汤菜,将清洗干净的蛤过水煮,不用加任何调料,就很鲜美。舀一勺原汤细细品味,宛若一道清鲜的海风吹拂,这算是最简约的奢华吧!

 辣炒蛤:嗜辣的青岛人怎会放过这小海鲜中的至宝,辣炒蛤也便成了青岛菜的代表菜式之一,无论是路边摊、夜市的大排档,还是当地的老字号、高端的中餐厅,她的身影一样的活跃。夹一颗放入口中,肥嫩的蛤蜊肉真得会滋出汁儿来撞到两颊柔软的内壁。

 蛤海鲜饺:这种吃法体现了青岛人爱吃不怕麻烦的精神,先要将新鲜的蛤外壳敲开,带着鲜汁儿与其他食材混合做馅儿,有点“灌汤”饺子的意思,鲜美不能完全单靠想象,有机会还是麻烦自己亲自品尝!

赶海拾趣

青岛蛤的名噪,也让各地的蛤嗅到了市场的潜力,于是东北、南通、海阳、田横岛的蛤也都凑热闹赶到青岛来集会。青岛当地人则还是最认自己的“红岛蛤”,红岛地处胶州湾东北部,由于周边海域水质优良,特殊的泥质滩涂,且微生物丰富,因此比较适合蛤蜊生长。此外,红岛蛤蜊因生长周期较短(通常在一年半左右),因此皮薄、肉嫩、味道也就更鲜美。

近年来,红到人每年还办起了“红岛蛤节”,去红岛赶海挖蛤也成了当地一项休闲旅游项目。一双雨靴、一个小桶还有一件挖蛤蜊的小铲,便能携家带口赶海了,挖到的蛤还可免费带回家,亲自动手准备一顿美味的晚餐,一天的辛苦一个“值得”便能安抚。

如何让蛤吐泥

挖回家的蛤蜊放入盛满清水的在盆中,然后放上一点盐,这样蛤蜊就会乖乖的把肚子里的黑泥吐干净。但生长沙滩滩涂的蛤蜊,因肚子里的沙较难吐干净,口感就要大打折扣啦。

海鲜市场初体验

吃腻了餐厅的全方位服务,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红岛赶海,青岛人还为讲究情调的客人们准备了另一种体验。守着大海的青岛海鲜市场自然不少,你便可到就近的海鲜市场亲自挑选蛤(当然还有其他海鲜),然后找一家啤酒屋、街边小馆代加工,只需支付极少的费用(一般为5-10元/斤)便能享用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如果够幸运还会遇到热情的老板坐下来跟你聊聊海鲜,要知道青岛人每个都是海鲜专家,这堂免费课程绝对让你获益匪浅。

红岛蛤巧鉴别

1、观外形:红岛蛤蜊比起其他地方的蛤蜊外形更趋于卵圆形,且个头较小,壳面光滑,没有太深的沟纹。

2、看花色:花色上最容易冒充红岛蛤蜊的是东北蛤蜊,仔细辨别的话,红岛蛤蜊的色泽较浅,东北蛤蜊的色泽较重。东北蛤蜊黑皮多,一般皮较厚,个头比红岛蛤蜊略大,而红岛的蛤蜊皮薄,多为浅花色。

3、尝味道:红岛蛤蜊肉比较饱满,口感鲜嫩,肉质柔软,几乎没有沙子;另外汤汁是乳白色的。当然这一条通常知道答案时,也已经为下一次的经验交完了学费。

上一篇:喝茶,要“膏”人一等 下一篇:腾冲和顺:美味且幽静的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