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礼貌用词与文明研究

时间:2022-03-22 12:29:37

古汉语礼貌用词与文明研究

【摘 要】文字是人类纪录特定事物,简化形象而成的语言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的辅交际工具。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汉字作为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是纪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仅存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语素文字。

【关键词】古汉语 词汇 国语 研究

在《史记・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两句话: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前句“请奏瑟”是请秦王奏瑟,“请”是“请求”的意思;后句“请完璧归赵”的“请”则没有对任何人表示请求,只是表示对对方的敬意,所以前句中“请”是一般动词。后句“请”就是表敬副词了。

一、常见的敬词按其后面的动作发出者又可分类

(一)“请”后面的动词表示的可以是说话者本人的动作,也可以是对方的行为,翻译时,前者翻译成“请你做某事”,后者翻译为“请你允许我做某事”。

(二)“敬”,“谨”,“承”,“奉”。这几个副词都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它们修饰的动词都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和行为。“敬”表示对“天”,“神”和“尊长者”的尊敬,或者是表示礼节上的尊敬,译为“恭敬地”,也可以根据文章上下文灵活翻译,此外,因为没有相应的现代词语对其作出解释,所以也可以不译。例如:《战国策・赵策》: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 “谨”,多用于下对上的言辞中,如《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幸”,常用在对方行为的动词前,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很幸运,从而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还可用在表自己行为动作的动词前,在表谦卑的同时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可译为“侥幸”、“幸运”之意,或不译出。例如: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史记・项羽本纪》)

(三)“幸”“惠”“蒙”“垂”。这几个副词都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与恭敬。它们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听话人(对方)发出的动作或行为。“幸”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惠”表示对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照顾;“蒙”表示对方这样做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垂”表示对方(大多是长辈或上级)的行为是对自己的关照;“枉”表示对方屈尊做某事迁就自己。例如: 1.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史记・滑稽列传》);2.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国语・晋语二》);3.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曾巩《寄欧阳舍人书》);4.首垂问以鄙况。(白居易《答崔侍郎书》)。

二、常见表谦副词也可以据其后动作发出的对象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一)“敢”“窃”“伏”“伏惟”,这几个副词都表示说话人的谦卑态度。它们修饰的动词都是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或行为。“敢”是“岂敢”“冒昧”之意;“窃”是“不敢直接以为如何”或“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有“私自”“私下”之意;“伏”指“趴在地上”,是“以卑承尊”;“伏”常同“惟”组成固定结构“伏惟”,是“趴在地上想”的意思。例如:1.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2.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3.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枚乘《七发》)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

(二)“忝”和“猥”, 这两个副词都表示自谦与尊人。它们修饰的动词既可以表示说话人发出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表示听话人发出的动作或行为,还可以表示讲话中涉及的第三者发出的动作或行为。“忝”是“有愧于”的意思,用在动词前,表示自己承担某任务或居某职位不称职而感到愧疚;“猥”有“苟且”“枉屈”的意思,有时是说话人用来表示自己的身份、才德低下,不该承受之意,有时用在对方行为的动词前,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行为是不合常情的,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例如:1.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后汉书・杨赐传》)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古代汉语中表谦敬副词发展到现代,除“请”还应用于口语中,“谨”和“敬”还出现于书面用语中,其余基本不用,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化,我们应该对有所了解,在对谦敬词进行翻译时,在了解其基本意义基础上也要结合上下文和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得到较为准确地理解。

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能够深刻地体现中国色彩的文化。它着重于意义,语言表意之“神”控制着“形”,稳定着“形”,解释着“形”,即“以神统形”。

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优美、最优秀的语言,是滋养中华民族生存、思维和发展的语言根基。语言的同一性、优越性,中文所蕴涵的无限丰富的智慧、信息和能量,成为全体华人交流、交往和情感的基础。中国文化,是我们5000年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化,同时又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是我们世世代代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共同高举的信仰基础和精神财富。

方言又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方向来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从小方向来说方言又是体现了地方文化。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言也随着与时俱进,形成了独具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不仅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因为方言对于非本地区人们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新奇性,它散发的魅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了解各地区的方言乐此不彼。方言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且还体现了独具匠心的地方文化。

上一篇: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问题解决的大学生计算机学习环境的定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