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21 09:55:11

[关键词] 阿奇霉素;红霉素;支原体;肺炎

[中图分类号] R563.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063-02

支原体性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性疾病,大约3~7年流行1次[1],支原体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支原体感染同时又可引起全身器官的病变,如脑炎、心肌炎及哮喘等,传统的治疗是用红霉素,但该药易引起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而阿奇霉素的毒副作用小,且易渗入组织,其组织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近年我院尝试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并与用红霉素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6年1月~2007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12~51岁,平均35岁。临床上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音,所有患者均经血常规、X线胸片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1.2研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每天1次口服,共3 d,间隔4 d后重服用1次;对照组给予红霉素15~20 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此外两组均给予必要的降温、止咳及支持治疗。

1.4疗效标准

显效:咳嗽、气喘症状及肺部干湿音等体征均明显减少或消失,复查胸部X线片及外周白细胞均基本恢复;有效:咳喘明显好转,肺部干湿音减少,复查胸片及外周白细胞均尚未恢复正常;无效:咳喘无好转,肺部干湿音没有减少,复查胸片及外周白细胞未恢复正常[2]。以显效、有效病例计算有效率。

1.5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33/4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3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有10例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无细胞壁,体内却含有RNA和DNA,因此凡仅能阻碍病原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对支原体均无效,故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具有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影响蛋白质合成的作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红霉素衍生而来的,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的抗感染作用较强,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以往首选红霉素静滴,虽然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大,其严重胃肠道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及局部静脉炎使多数患者难以接受,用药时间长,对肝脏的损害具有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危险,一般疗程又不少于2~3周,停药过早易于复发;阿奇霉素是国内最新开发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在红霉素结构基础上经Beckma重排、扩环、还原和N-甲基化等反应,以氮原子取代ga位置上的甲基制得第一个十五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和50 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及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到抑菌作用[3]。

本文结果显示,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总有效率相当,但阿奇霉素治疗的显效率要高于红霉素治疗,提示阿奇霉素见效快、作用强、能很快缓解临床症状,同时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少,因其不易发生分子内环化,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较轻,味道香甜且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可在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儿童热性惊厥脑电图与临床的关系 下一篇: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