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时间:2022-03-21 01:03:48

市政工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摘要:市政工程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发展、形象以及居民便民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要求和空间的扩大需要,市政工程的管理和控制势在必行。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因素分析,相应的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了加强市政的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路径,给市政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 管理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要求和空间的扩大需要,市政工程的管理和控制势在必行。

一、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承包商质量意识低,工期运行短

承包商承包市政工程多采取招标进行,并且工程主要是以承包商赚钱为目的。中标价格的高低都不会扭转承包商的初衷。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成为承包商攫取暴利的重要手段,向业主提供合格工程取代了工程质量,往往不被作为重要指标。承包商我行我素,对于监理和质检站的检查验收置之不理,无工序报检意识。甚至出现夜间施工逃避验收或者越过监理的职责和监控。

(二)施工单位管理力度低,技术水平差

在市政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项目经理人数配备和实际工作开展不相匹配,他们出入现场频率低,形同虚设,对于现场施工的掌控能力弱,不能有效地对市政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不按照规则和规范来进行,障碍多,条件差,技术弱,环境复杂,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经验缺乏,对于项目的整体把握和细节把握不到位,这是导致施工不合理、不规范,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混乱的直接原因。

(三)监理单位人员素质低,管理作风差

对于监管人员要求素质高,综合水平过硬,专业技能强,有吃苦精神,品行和管理水平高,这对监管人员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然而,在监管人员队伍中,符合上述条件的监管人员非常少,多数监管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浅规则的研究上,对于工程质量则热衷程度不高。监理机构与其它检测单位相比,难度大,责任重,质量监控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手段都存在问题,如何实现聘好人,管好人,用好人,是监管单位的一项难题。

(四)质量检测取样单一,及时性不够

市政工程的质量检测多采取取样检测的方式,取样结果所反映的数据不能真实有效的代表质量情况,真实性和代表性的偏差都会影响工程质量。检测的频率和深度无法反映检测的规范和要求,及时性和工序的质量控成成为阻碍工程管理的另一障碍。

二、加强市政的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路径

(一)健全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健全完善市政工程管理的制度,对建设项目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使施工单位有据可依,有理可考。项目进行招标时,要进一步打开市场,以市场的开放性规避出现垄断的可能。在招标过程中,吸引更多真正施工质量过硬的企业中标,避免招标中的浅规则,减少价格恶性竞争的可能,使中标价格回归理性。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办法,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等进行量化考核,对各单位实行评级制,并用于施工项目的重要参考值。通过奖惩激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与个人的晋升和奖励相结合,设立廉政考核机制,要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二)强化市政工程建设质检站的监督引导行为

质检站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肩负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整体规划市政工程建设,形成区域性的优化指导,监督方案分类制定,工程创建优质化。要明确材料供应单位信息登记制度,对于使用情况要进行定期抽查,严格对施工和监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实行信息公布制度,在招标和创建工程阶段进行公示、监督、鉴证,反馈,形成工作系统化。要不断加强各责任方履行义务,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验证,监管和规范行为,强化“四新”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经验)的推广和应用。将诚信体系贯穿于管理始终,运用信用评价体系,加大违反规定的惩处力度,不断提升工程质量。

(三)加强市政工程监理单位的基础控制作用

对监理单位实行工程质量的绩效考核,对于其信誉和质量给予评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进行审核,内插确定,不对基础性价格做下浮动。若因拆迁等原因所造成的延误,要通过补偿安抚监理单位的有效管理。对监理单位的考核制度和人员配备情况进行调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完善质量控制程序的执行和效果,严格规范监理机构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态度,纠正行业间的不正之风,规避浅规则,并对精品工程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要增加监理对现场施工的控制权,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涉或者政府行政干预,树立良好的监理威信,促进其更好的履行职责。

(四)实施以奖代惩的激励机制

对市政工程的管理大体采用不定期检查和现场抽查两种方式,在规范整体运行的基础之上,严格把握关键部位的质检,规范监控和考核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晰的职责。要对质量工序上下功夫,加深对工序的施工控制。考核重点倾向于承包人的合法行为,要将项目工程主要负责人的出席情况,对于投入情况,对质量控制情况、材料的使用情况和质量过关情况、施工的具体方案以及现场质量控制情况、业内的资料等进行整体的全面地考核。将激励手段和惩罚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评价结果之中,对于完成质量好的,能够提升工程质量的承包商给与奖励,通过物质刺激使承包商感受到双赢,愿意向工程质量方面倾斜,实现间接利益对承包商的辅助作用。对于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隐患或者出现的重大事故方面,要严肃追究其责任,要对其工程施工进行干预,甚至采取手段低价接受,给与罚款等措施。

质量对于市政工程建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市政工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应该作为一项系统、具体的工程,它涉及众多因素,且情况复杂多样,我们必须要转变意识,从根本态度上对质量予以重视,狠抓基础,关注施工中的各个细节,脚踏实地的作好市政工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整合各项资源,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宙驰.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10.

[2]姚新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3]陈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J].工程项目管理,2009.6.

[4]胡向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建设管理,2009.2.

上一篇:绿色低碳建筑的政策引导及发展趋势研究 下一篇:箱式变电站特点和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