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康:铭记宁远抗战老兵

时间:2022-03-21 12:32:08

2003年秋,杨延康和著名抗战史学者章东磐、人文学者孙敏等人来到云南高黎贡山。这里曾是二战中海拔最高的战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寻访当年战斗在川滇缅战场上的抗战老兵。覆满山峦的松树下是泥泞的沟壑,当年的战壕似乎依稀可见。

此行后,这支被章东磐戏称为“文职迷你远征军”的团队在滇西大地上又采访调查了两年半时间,最终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民间调查纪实作品《父亲的战场》一书诞生。担任此书摄影师的杨延康,他的父亲也曾是一名远征军军人,18岁离开山东老家南下参军作战。

两获德国亨利·南恩摄影大奖(Henri Nannen Preis)的摄影师杨延康因此与关爱抗战老兵的人们结缘,除参与出版了《父亲的战场》一书,还担任了《国家记忆》系列展览的艺术总监。

义卖促进了解

2013年6月,一个名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非政府组织发起“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常规资助计划,资助对象为在1931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被编入战斗序列或其他军事单位,担任战斗人员或从事文职、后勤、情报、医疗工作,并实际参与了包括前线、后方及沦陷区对日伪直接或间接军事行动,且目前个人月固定收入总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50%的中国军人。资助标准为每月每人500元,一经核准便按月准时发放,直至老兵离世。同时,基金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也分赴各地寻找依然在世且生活困顿的老兵。

此时,杨延康恰从回到深圳,当听说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工作人员将赴湖南永州宁远寻访抗战老兵时,当即决定和他们一起前往,并提议自己为老兵拍摄照片,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起照片义卖,将收入作为资助项目的一部分。

这一次,为了抗战老兵,一直坚持用胶片创作的杨延康第一次拿起数码相机拍摄。5天,15位老兵,从照片的挑选、尺寸的制定、介质的选择到出片要求,均是杨延康亲力亲为,最终挑选出12张照片,构成了这组抗战老兵系列作品。经过20多天的精心准备,2013年7月8日,“生命中不能没有你,抗战老兵”系列照片义卖活动上线。一张照片的义卖价格为500元。认购一张照片相当于捐助一位老兵一个月的生活费,认购一套则相当于捐助一位老兵一年的生活费。照片限量100套,前1至40套为整套义卖,第41套至100套可单张义卖。每张照片都有杨延康的亲笔签名及收藏证明,上注限量编号。

9张人物,3张空镜,用杨延康的话说,这些照片记录了抗战老兵今日的生活环境,能让没去看望过老兵的朋友通过照片感受他们的生活,亲近他们的内心,知道那些曾经用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抗战大堤的人在如何活着。

第一个购买此组照片的就是杨延康本人。他认为,作为摄影师,自己父亲又是一名参加了远征军作战的老兵,他应该带头为在世的老兵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截至2013年10月底,照片已义卖出80套。

照片传递温度

杨延康始终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关注历史。“我的照片更多的是一种关爱,我不是战地记者,没有经历过战场,但是战争的痕迹在他们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再现战争亲历者的生活状态,也会给我们带来思考,并提醒社会去关爱他们。”

情到深处,杨延康为这组照片写下这样的句子:“生命中不能没有动容时刻,真情的表达,生命中不能没有你,抗战老兵!因为是你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弯下腰来,为你拍照也是向你躹躬,你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看着你那如同接受检阅般的士兵姿态,眼泪模糊了相机的聚焦屏,你的生命年轮此刻已変成数位影像,弥漫在空气中,希望我们去呼吸……”

每当杨延康回忆这组照片的拍摄场景时,总会喉间哽咽,甚至好几次潸然泪下。

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没有出现在最终的照片中,却令杨延康记忆最为深刻。当时志愿者带领他和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一名工作人员来到老兵房文超的家中,却没有看到老人,最后发现他在自家厨房的阴暗角落里休息。这个小房间散发着阵阵霉臭,看上去一塌糊涂,而老人瘦骨嶙峋,腰已经直不起来,躺在一把破旧的躺椅上,旁边的床头上一只老鼠正在做窝,不远处的锅里剩着点简单的饭菜。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老兵的功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被认可,他们也就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十几岁出去当兵,后来默默地回来,几十年为生存劳作,如今年过耄耋,仍在体会着生存之艰,期待着找回某种尊严。

杨延康认为,这些抗战老兵同样是我们的亲人。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毫不犹豫。杨延康曾这样说:“这些为民族为国家付出的抗战老人是值得敬重和牢记的,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国破家亡,又哪有我们自己幸福的小家呢?挂张抗战老人的照片在自己的书房中,记住历史,记住真实,记住苦难,你会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看着这些老人的肖像,看着床上挂着的蚊帐,看着老兵使用的轮椅,时空交错所反映出的历史记忆,在杨延康看来,正是照片的温度。回到深圳后,杨延康这样写道:“抗战老兵,我的父亲!在你苍老残年之时,我们的手又握在了一起,彼此再不要撒开。手与手之间有温暖也有爱,因为你是我们的亲人。当有一天你已消失,我们只能从帐幔和轮椅上去感受你的温度和气息,只能让这一张张照片陪伴着我,追忆着你,看到你的音容,从而给予我正直、善良和勇气。”

不能忘却的记忆

时光已逝,年华不再,而历史的痕迹却无法轻易抹去。杨延康镜头下的抗战老兵大多疾病缠身,生活困难。照相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常有的事,他们也没有想过自己的照片可以引起多么大的社会反响。他们最期待的,恐怕是自己当年的奋斗与呐喊不会被快速地忘却。

阅读这套照片,其实是在关注过去那段历史。这些老兵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幸存者。抗战胜利已经68年,他们的晚年,他们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当他们的面容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至少是在提示我们应该感恩,应该回首过往,应该尊重历史。

(更多关于老兵和该项目的详情请登录http://)

上一篇:当面包遇到摄影 下一篇:重归古典主义